张俊峰;李颖;吴桂梅;徐晓义
利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高分辨率的特点,检测女性外阴、阴道及宫颈分泌物中真菌、加德纳菌(GV)、滴虫、纤毛菌等病原体,为临床实验室快速诊断女性外生殖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孙春霞;任原珍;林桂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硫酸舒喘灵配伍杜仲颗粒对臀位转胎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产前检查28~31周臀位的孕妇50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硫酸舒瑞灵及杜仲颗粒后胸膝卧位转胎,对照组单纯胸膝卧位转胎,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转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硫酸舒喘灵配伍杜仲颗粒用于臀位转胎,效果可靠,方法简单易行,对母婴无影响,可普及推广.
作者:陈青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及其分布,探讨Serodia-MycoⅡ(简称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MycoⅡ做微粒凝集试验,对疑诊MP感染的患儿尤其呼吸道MP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53例MP-IgM阳性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诉的334例(94.62%),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的20.07%.10例于起病早期MP-IgM阴性,1周后动态检测转阳性.呼吸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和构成比依次为急性支气管炎58.98%、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30.84%、支气管肺炎6.59%、支气管哮喘3.59%,上述病种占同期住院患儿同病种的比例分别为29.62%、14.39%、15.07%、8.76%.结论:小儿呼吸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发生率较高,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多见;MycoⅡ试剂盒检测血清MP-IgM简便快捷,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对于高度疑诊MP感染的患儿可动态检测MP-IgM,抽血检测时间好在起病1周后,必要时可提前至起病4~6天,以提高阳性率.
作者:何克茜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该院9年间围产儿死亡率及相关因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该院1997~2005年围产儿死亡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9.74‰,死胎占63.26%,死产占8.16%,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8.57%.结论:加强产前监护,早期干预孕期并发症,预防早产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马春秀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孕妇携带乙肝病毒(HBV)在产后母乳、新生儿血内HBV的携带情况.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61例HBV携带的孕妇,分为两组.在妊娠28周、32周、36周各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C)200个国际单位,孕期接受治疗的31例产妇为研究组.未接受治疗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监测产后72 h内母乳、新生儿血内HBV携带情况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携带HBV61例中,研究组31例注射HBIC检测母乳HBV-DNA阳性的14例占45.16%(14/31),检测新生儿血HBV-DNA阴性,产生抗-HBsAg 16例占51.61%(16/31);对照组30例未注射HBlC检测母乳HBVDNA阳性的24例占(24/30),检测新生儿血HBV-DNA阴性,产生抗-HBsAg7例占23.33%(7/30);另有携带HBsAg2例占3.28%(2/30).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BV携带与母乳HBV携带关系密切.证明在孕期注射HBIC可以增加新生儿对HBV的免疫力,同时降低母乳、新生儿血中HBV含量.孕期没有进行HBIC治疗的新生儿对HBV免疫力较差.在孕期进行HBIC治疗是预防HBV母儿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韩丽华;牟莹莹;李忠祥;高鹏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妇女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现状,掌握女性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就诊的妇科病人阴道分泌物异常者分泌物涂片、染色,在油镜下观察结果;结果:就诊的1 569例妇科病人阴道炎60.4%系单一病因所致;39.6%系混合感染所致;异常分泌物患者59.0%分别在滴虫、霉菌感染时,伴有条件致病菌造成的细菌感染,霉菌感染伴有细菌感染的病例占32.5%,滴虫感染者伴有细菌感染的占26.3%;37.2%的分泌物涂片中检出由条件致病菌所致的线索细胞.结论:在妇科诊断和治疗女性阴道炎时,病源学检测很重要.白带涂片染色技术快捷、方便、易操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生殖道感染的病征处理,对临床医师分析病因、明确诊断和治疗疾病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减轻混合感染反复取材的痛苦.
作者:李晶;苗志峰;王东芳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与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2006年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资料,采用SAS 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意外死亡是1~4岁儿童的第1位死因.婴儿期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意外窒息,1~4岁儿童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溺水.结论:意外死亡是儿童期可避免的死亡指标,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加强对意外死亡的管理,大限度地降低儿童因意外造成的死亡,提高儿童的生存水平.
作者:林艳;刘筱娴;王虹;赵光临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尿酸预测妊高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3例孕妇在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时的肾功能,测定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妊高征组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5).妊高征组FGR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中、重度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血清尿酸含量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血尿酸升高与妊高征病情及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尿酸变化,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杨峰;林静吟;廖瑞平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及早期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2例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婴幼儿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并切除部分狭窄腱鞘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62例患儿术后患指的屈伸度、力量和大小形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是婴幼儿特有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早期切开并切除部分狭窄的腱鞘是治疗婴幼儿拇指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确保患儿拇指正常发育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庆霖;李惠斌;刘俊志;张巨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口服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20例分为口服奥硝唑片组和口服替硝唑组,对照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等.结果:口服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优于口服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替硝唑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口服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且显著优于替硝唑片.
作者:余晓;俎德学;叶玲荣 刊期: 2007年第26期
实施胎儿监测,是降低孕妇与胎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1].随着电子胎心监护的普及,无负荷试验(NST)仍是产科临床普遍应用的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的重要方法.
作者:左书娥;张清涛;张清秀;韩风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锁骨骨折与钙、磷、镁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生化分析仪和AVL9180电解质分析仪检测30例新生儿锁骨骨折者游离钙、血清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并将20例因单纯羊水吸入综合征需摄胸片而排除锁骨骨折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①锁骨骨折组患儿的游离钙、血清钙、血镁、碱性磷酸酶浓度[分别为(1.33±0.097)mmol/L、(2.35±0.25)mmol/L、(0.84±0.099)mmol/L、(182.48±62.59)U/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磷浓度[(1.628±0.3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对照组和锁骨骨折组患儿母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浓度相近,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锁骨骨折组患儿的血钙偏高,可导致血磷吸收减少,骨密度可能降低,从而增加了肩娩出时锁骨发生骨折的风险.
作者:陈朝红;卢光进;叶贞志;周北燕;马春英;张跃先;邹建话;韩玉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产科的广泛应用,脐带绕颈的检出率相应增高,孕妇因胎儿脐带绕颈要求剖宫产已成为剖宫产率日益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张俊峰;李颖;吴桂梅;徐晓义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并探讨与其个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运用IPIP-NEO简约版修改形成的成人个性量表,对1 398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入户面访.结果: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4.99%.知识综合得分与外向性、协作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与神经质性得分呈负相关,各分类知识得分与个性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方向基本与总体保持一致.高年龄组的知识得分与个性各维度得分大多呈显著相关,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知识得分与个性的相关关系不大.结论:个性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有重要影响,提示今后的防保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应将个性因素考虑在内.
作者:王德斌;管建粉;洪倩;程静;王飞;丁瑞;潘淑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47,XXX综合征(也称为Jacobs综合征或超X综合征),1959年由Jacobs等首先报道1例继发性闭经伴性幼稚的妇女,其核型为47,XXX,又名超雌(super female),第二年又报道1例,47,XXX/45,X嵌合体.
作者:王军荣;刘志婷;续薇;关宝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为对集体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儿童入托后健康成长.方法:对2006年6~8月在我院入托体检的877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2%和3.5%;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1%;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3.1%;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岁左右龋病率上升较快.结论: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加强儿童保健指导,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对于儿童存在的健康问题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陈丽雯;刘延伟;张秀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引起各组织层次的愈合及粘连情况,以求改良术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采用新式剖宫产及改良式剖宫产后第2次行腹部手术的20例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手术效果.结果:脂肪层组织不予缝合愈合良好,筋膜、腹肌及腹膜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腹腔粘连程度较轻,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子宫切口采用华利康可吸收线愈合良好,腹直肌解剖结构恢复良好,不缝合脏层壁层腹膜的改良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素丽;侯立文;麻长虹;陈树新;邓金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分析日渐庞大的独生子女孕妇孕期心理状态,并以此为依据拟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独生女孕妇、120例非独生女孕妇就其心理状态采用一般情况调查、SAS、SDS自评量表值.结果:调查显示,她们在年龄、职业、妊娠月份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独生女孕妇与非独生女孕妇相比,文化程度要高一些.非独生女孕妇SAS、SDS值高于独生女孕妇.而孕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结论:面对独生女孕妇这一日益扩大的群体,医务工作者应有得放失地进行产前宣教、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李霞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周期中进行垂体降调节后的血清激素水平,预测不孕症患者卵巢的反应性,为选择佳的超促排卵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9例不孕症患者接受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垂体降调节前后月经第3天的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按卵巢反应性指标-获卵数及刺激程度,分为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及过度刺激组,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降调后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r=-0.436,P=0.001).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与获卵数呈显著负相关(r=-0.334,P=0.005).3组比较,年龄无差异性,获卵数、受精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总用量,低反应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正常反应组与过度刺激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降调后3组的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降调后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能较敏感地预测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反应性,优于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的预测作用.
作者:陈小芳;杨彦;刘云;赵捷;沈亚杰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新法复苏推广后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调查2005年该院产科活产新生儿中MAS的发病率,分析2001~2005年住入新生儿病房MAS病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005年该院高危新生儿中MAS发病率为0.87%,MAS的病情较轻,治愈率82.3%,合并症减少.结论:新法复苏推广后降低了MAS的发病率,由于病情减轻,提高了MAS的治愈率.
作者:张胜;杨冰岩;陈宇明;韩玉昆 刊期: 200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