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7例地中海贫血出生相关因素分析

何梅;何龙;苏惠;黄越华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 出生相关因素, 预防控制
摘要:目的:揭示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进一步制定地贫预防控制总体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近3年137例地贫儿( 45例重型β-地贫、29例中间型β-地贫、32例中间型α-地贫和31例巴氏胎儿水肿综合征 )出生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地贫儿出生相关社会心理因素顺位依次为:基因携带者不知情(70.07%)、经济困难(21.17%)、心理因素(5.11%)、其它(3.65%).基因携带者对自身情况不知情是本组地贫儿主要出生相关因素,与其它出生相关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因携带者自身的认识与重视是预防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贫高发区人群携带者( 轻型β-地贫、α-地贫特征和静止型携带者 )的检出及系统管理是预防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应进一步应用生物、社会及心理的医学模式搞好地贫预防控制工作.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前后血清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患者妊娠前后血清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7例正常产妇(对照组)和51例RSA患者(RSA组),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产后或流产后6个月及再次妊娠10周时的血清IL-18水平,并追踪随访该次妊娠结果.结果:RSA组42例再次发生自然流产,9例未发生流产(早产6例,足月产3例).RSA组中再次发生流产的产妇妊娠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均P<0.01);而未发生流产者妊娠后10周血清IL-18水平的增幅明显低于再次发生自然流产者(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RSA患者中,妊娠后血清IL-18水平的实际增幅对该次妊娠结果有重要影响.

    作者:谭晓霞;胡淑霞;江金香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洛阳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该市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死亡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孕产妇死因构成及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包括生物、环境、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服务等).结果:该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72.08/10万,其中城市区为44.67/10万,农村为86.79/10万.死亡的前3位病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且与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社会发展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有关.结论: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基层网点建设,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爱敏;朱洪英;包岚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Ⅰ b期~Ⅱ b 宫颈癌病例,手术前预以动脉介入化疗法1~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3周左右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22例宫颈癌患者接受介入化疗,癌肿局部出血减少或停止,局部病灶缩小,宫旁组织变软.术前评价患者临床有效率100%,显著效率59%,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手术切除.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可以缩减肿瘤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临床分期,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戴虹;朱宇;程忠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深圳市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2002年7月~2006年7月,通过对深圳市育龄妇女进行孕期、产时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HIV),将所有HIV阳性孕产妇以及所生的新生儿进行追踪随访18个月,并提供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结果:5年间,全市共有746 366例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产前和产时实施自愿检测HIV的孕产妇718 047例,检测率达96.20%,确诊HIV阳性孕产妇75例,孕产妇HIV感染率占1.04/万,终止妊娠39例,分娩33例,失访3例.孕期进行NVP药物干预10例.33例新生儿除1例失访外,其余全部实行人工喂养,并在分娩后的第3、6、9、12、18个月定期进行HIV检测,确诊HIV感染新生儿2例,母婴传播的发生率9.07%,结论:深圳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政府主导,防治结合,是遏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根本保障.

    作者:王竹珍;颜春荣;石向东;冯铁建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太谷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掌握太谷县2001~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观察出生缺陷的消长情况.方法:对2001~2006年太谷县围产儿23 952例进行监测,对筛查出的出生缺陷儿316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1.93/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太谷县的主要出生缺陷为脊柱裂、总唇腭裂、无脑儿、先天性脑积水,6年中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有所升高,2006年下降明显.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做好出生缺陷儿的三级预防,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肖燕萍;弓俊萍;庞乃娟;要翠花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儿童多动综合征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综合征致病因素,为防止患病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菏泽市4~15岁164例多动症患儿及115例正常儿童或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饮食因素中不喜吃肉、不喜吃蔬菜水果、爱吃零食、爱吃松花蛋和爱吃爆米花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社会、环境因素中环境污染、爱啃手指和爱咬铅笔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母亲妊娠因素中有病毒感染服药史、营养不良、受过外伤及情绪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新生儿因素中难产、新生儿窒息、分娩时脑缺氧及幼年有过高热昏迷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心理因素中家庭关系不和睦、过度溺爱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OR值分析显示,这些因素对儿童多动综合征多有高度危害.结论: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预防患病或提高治疗效果,应在多方面给予干预.

    作者:马艺珲;宋易;马力扬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经腹超声检测原发性痛经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经腹超声(TBUS)检测未婚少女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痛经程度与子宫血流灌注的相关性.方法:54名PD未婚少女和41名正常对照者在月经周期第一天经腹超声检查,记录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螺旋动脉的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按《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痛经积分和痛经程度判定.结果:中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月经期第一天子宫动脉较细分支血流阻力较高;螺旋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与痛经积分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经腹超声能够检测到未婚少女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D月经周期第一天子宫动脉灌注阻力高;PD严重程度与螺旋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相关.

    作者:徐晓旭;张铁山;周九如;胡颖;毛骞;刘晓红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羊水过少2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9月分娩的、诊断为羊水过少的258例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258例中,剖宫产200例,新生儿窒息28例,无围生儿死亡;阴道分娩58例,新生儿窒息29例,围生儿死亡3例.结论:引起羊水过少的病因很多,加强产前监护,及早排除胎儿畸形,一旦确诊应选择佳分娩方式尽快终止妊娠,以改善围生儿的预后.

    作者:杨晓光;杨默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沈阳市3~6岁集体儿童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为了解沈阳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32所一类幼儿园的6 012名儿童采用记帐法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依据WHO推荐的标准进行体格发育评价;统计常见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结果:①膳食中豆类、奶类、蔬菜类供给量不足.②膳食营养素摄入中钙、锌、维生素C的摄入量未达到RNI标准,其它营养素与能量供给合理.③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患病率分别为0.63%、0.36%、0.30%.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8%、5.2%.④贫血、佝偻病、龋齿患病率分别为2.3%、25.3%、67.2%,临床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为0,亚临床维生素A(SVAD)缺乏、可疑SVAD患病率为10.50%、33.10%.结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但仍然存在营养素摄入不合理所致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以及营养过剩所致的儿童肥胖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托幼园所膳食营养的指导与监督.

    作者:常虹;郑亚君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深圳市育龄妇女TORCH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育龄妇女TORCH感染率,为预防TORCH 感染和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深圳市3 236名育龄妇女进行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TORCH感染检测结果中,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弓形体和巨细胞病毒5种病原体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52%、21.3%、29.5%、5.2%和 98.3%.TORCH 感染率在育龄妇女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深圳市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感染率较高,提示应及早进行育龄妇女TORCH 筛查,以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张杰;林小兰;梁晓萍;韩全水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极低浓度布比卡因可行走性硬膜外腔分娩镇痛

    目的:探讨0.062 5%布比卡因用于产妇可行走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硬膜外注药,微电脑镇痛泵调控,采用负荷量加持续背景量加PCA模式,镇痛药为0.062 5%布比卡因(每毫升加入2 μg芬太尼配成混合液),宫口开全后停药.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产妇各产程镇痛程度、血压、SpO2、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Apgar's评分情况.结果:①镇痛后产痛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镇痛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儿和新生儿情况在镇痛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镇痛组产程无显著延长,产程停滞发生率、产时胎方位异常发生率、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入0.062 5%布比卡因加小剂量芬太尼达到产时镇痛的目的;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无运动阻滞,不影响产程的进展与分娩结局,可安全用于可行走性分娩镇痛.

    作者:韩文玲;罗红凤;叶军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359例(448眼)新生儿泪囊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6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眼科确诊的359例(448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按年龄分成<1月、1月~、2月~、≥3月4个组,行按摩、冲洗、泪道探通及抗生素眼药水的应用,观察各组间的临床疗效及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按摩有效率为:<1月龄组90.54%(67/74)、1月~龄组79.07%(102/129)、2月~龄组50.68%(37/73)、≥3月龄组17.44%(30/172),各组按摩有效率不同,且有随年龄增大有效率降低趋势,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75,P=0.000);各组冲洗有效率为:<2月龄组76.47%(26/34)、2月~龄组55.56%(20/36)、≥3月龄组32.39%(46/142),各组冲洗有效率不同,且有随年龄增大有效率降低,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74,P=0.000);探通1次有效111例,92.50%(111/120),需2次探通9例,全部有效.结论:<2月的患儿应以按摩治疗为主,>2月的患儿通过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等系统的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郎绍文;任路忠;陈伟文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231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并获得基本资料,为制定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0月1日~2006年3月31日来我院儿保门诊健康体检的3月龄婴儿,共466例,其中231例婴儿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了心脏检查. 结果:231例婴儿进行了检查,筛查率达49.6%;216例结果正常,达93.5%;15例异常,达6.5%.其中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8例,达53.3%;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1例,达6.7%;动脉导管未闭2例,达13.3%;房缺并发室缺2例,达13.3%;肺动脉瓣狭窄1例,达6.7%;房缺并发动脉导管未闭1例,达6.7%. 结论:婴儿先心病筛查非常必要,尽早发现先心病患儿,为及时进行干预提供了保障.

    作者:王萍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剖宫产手术同时合并有腰椎病变或血液系统病变的患者117例分3组.P组:静注丙泊酚前1 min静注芬太尼0.1 mg+阿托品0.5 mg.K组:静注氯氨酮.A组:局麻组.记录麻醉前即刻(T0)、胎儿娩出时(T1)、缝合子宫时(T2)、关腹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的不良反应及娩出胎儿的评分.结果:与T0相比较,P组T1时、T2时MAP、HR均下降.K组T1、T2时均上升.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P组比K组短并且平稳.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可使母婴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对于不能行腰硬联合阻滞的患者,是一种更佳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丽萍;段立波;潘振祥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对分娩镇痛效果以及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 339名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助产士全产程陪护,另一组为助产士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病理变化、副作用、分娩方式改变、产程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气分析. 结果: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组,分娩镇痛有效率达94.6%,两组比较P<0.01.降低剖宫产率,两组比较P<0.01.对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气分析无明显影响,两组比较P>0.05. 结论:全程陪产加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结合了精神预防性分娩镇痛及药物作用,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分娩技术.

    作者:许志强;侯立文;祖玉;佟金生;刘凯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将43例早产儿分成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42天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情况,观察黄疸峰值、消退时间以及早产儿情绪反应、睡眠情况、排泄等.结果:抚触组42天体重、身长、头围增长较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抚触组黄疸峰值较对照组低,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抚触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玉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妇复丽用于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妇复丽用于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意愿及其特征与病情,将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分为3组:A组在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口服妇复丽,B组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C组行人工流产术.结果: B组的完全流产率较A组和C组低(P<0.01),阴道出血量较A组和C组多.A组流产后的出血持续时间、腹痛情况及流产后正常月经周期和经量恢复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妇复丽辅助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能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阴道出血量.

    作者:齐红燕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东海县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的发生率.方法:新生儿出生72h采集足跟血,用酶联免疫法测血中TSH的浓度.用荧光法测定干血片中phe含量.结果:对45 566例新生儿进行筛查,筛出2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患儿,9例苯丙酮尿症患儿,发病率分别为1/2 170及1/5 063.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可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体格和智力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董瑜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筛查8年回顾

    目的:总结1997~2005年江西省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经验和体会.方法:CH检测指标为血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DELFIA)法;PKU检测指标为苯丙氨酸(phe),分别用细菌抑制法和化学荧光分析法.结果:①共筛查新生儿214 246例,CH患儿147例,发病率1/1 458.高苯丙氨酸血症12例,发病率 1/17 855,其中恶性PKU(BH4D)4例.②我省筛查总体覆盖率5.53%,可疑阳性患儿的总体召回率95.1%.结论:强化政府行为,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和可疑阳性患儿召回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杨蓉;王枫;徐小兰;黄志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白三烯E4动态变化与小儿夜间哮喘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白三烯E4动态变化与小儿夜间哮喘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夜间哮喘组(n=20)、哮喘非夜间发作组(n=20)和健康对照组(n=10),动态监测尿液中LTE4浓度及肺功能大呼气流速(PEF).结果:夜间哮喘组夜间段LTE4浓度[(229.93±26.54)pg/mg creatinine]显著高于哮喘非夜间发作组[118.15±22.32)pg/mg creatinine]及健康对照组[(85.76±24.12)pg/mg creatinine](P<0.01).且夜间哮喘组夜间段LTE4浓度明显高于日间段[(145.23±23.68) pg/mg creatinine](P<0.01).夜间哮喘组04:00的PEF值[(73.93±12.19)L/min]比16:00的PEF值[(126.68±25.92)L/min]明显降低(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夜间哮喘组尿LTE4浓度夜间增高值与PEF值夜间下降值呈显著负相关(r=-0.799,P<0.01).结论 :白三烯E4的昼夜变化与小儿夜间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辛淑君;李志辉;张丽环;胡应龙;王影齐 刊期: 2007年第3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