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钟卫平

关键词:住院患者, 健康教育, 原因, 对策
摘要: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其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存在着多种原因影响健康教育有效性,如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护士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健康教育形式、方法、时间、环境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患者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疾病特征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的不同,都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下面就这些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病患者首次静滴氯丙嗪速度与不良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首次静滴氯丙嗪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的关系,指导静滴氯丙嗪过程中的护理行为,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氯丙嗪滴速分A组(20~40滴/min)、B组(41~60滴/min)、C组(61~80滴/min)、D组(81~100滴/min)四组,观察记录不同滴速下出现不良反应的频次.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嗜睡(14.9%)、鼻塞(13.4%)、焦虑(12.9%)、口干(12.9%)及视力模糊(10.3%)为主,在不同滴速下各种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除外)发生频次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数不良反应发生频次随滴速增加而增加,而嗜睡则随滴速加快而减少,氯丙嗪点滴速度越快,需接受护理干预的病例越多.结论合理调节氯丙嗪静滴速度可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氯丙嗪静滴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

    作者:徐小燕;李顺华;王瑞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对6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强调术前做好评估,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防止出血、窒息及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感染,做好舒适、鼻返流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表明,本组采取的护理措施对此类病人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苑方敏;张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右旋糖酐为葡萄糖的聚合物,由于聚合的葡萄糖分子数目的不同,可得到不同分子量的产品,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4000,又称右旋糖酐40,右旋糖酐分子量较大,不易渗出血管,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扩容、维持血压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并对凝血因子Ⅱ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临床上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栓形成性疾病,用量过大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皮肤反应,极少数人出现过敏性休克[1].我科成功抢救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5例手掌毁损伤断指再植术的护理

    报告了对5例行断指异位再植术的手掌毁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提出除做好一般护理外,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肢体血液循环的观察,预防术后疼痛,防止用药并发症及做好康复指导,是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应花;梁丽;刘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操作与护理

    我院肿瘤内科自2000年起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以及高营养支持疗法.大剂量,多疗程的反复使用化疗药物,常引起外周血管受损,引起血管阻塞、硬化,静脉炎及周围皮肤色素沉着,使静脉穿刺的难度骤增,甚至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痛苦不堪.如何稳、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液入病人体内是护士主要的技术操作内容.股静脉穿刺置管能为患者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和营养输入,并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赵素琴;张艺;陆敏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3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护理

    剖宫产是产科较为常见的手术,目前,由于手术技术与手法技巧的不断改进,麻醉、输液、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进步,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等原因,为了婴儿的安全,使得剖宫产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并发症,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如处理不当,将会威胁产妇生命.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和理论水平,及时准确地判断,迅速有效地抢救是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区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剖宫产后大出血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致过敏性休克1例

    随着药品生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更新,许多新一代抗生素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无法预测和防范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目前,我们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已有相当经验,但在临床工作中无需进行药敏试验就可输注的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所致过敏性休克则较少见,目前在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我院在2002年7月成功抢救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作者:戴红辉;姜冬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血的护理

    本文报道了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移植过程输注血液制品的护理情况.提出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过敏反应及脂肪栓塞,合理选择钴60或γ-射线照射血,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严格查对血型,交叉配血等是配合移植过程支持治疗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李芳;梁艳娉;林曲;李柳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经验探讨

    门诊输液,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一项简单而轻松的护理工作,还认为门诊输液护士无文章可作,无专业学术探讨的必要,更无经验可作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门诊输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甚至牵涉到医患双方的关系和权益,严重者随时存在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以笔者的亲身体会,对门诊输液护理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并就如何做好门诊输液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总结.

    作者:滚江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

    为提高移植肾的成活率,以促使受体尽快恢复,对200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临床护士对于受体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受体早日康复.

    作者:沈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组织坏死2例

    介绍2例因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强调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心悸、胸闷、腹痛及过敏反应外,还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并分析引起组织坏死的原因,提出了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及预防措施.

    作者:苏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对21例登革热临床分析及护理

    对21例登革热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及护理总结,发现小孩中男性发病率高,成年人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根据临床症状,提出了4项护理措施及防护对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曾四元;赖秋婵;向绪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体会

    我科于2000年5月建立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现将近2年多的工作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霞;王安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机械通气的撤机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机械通气成功撤机的佳时机、方式及护理,提高撤机成功率,促进病人呼吸功能康复.方法回顾分析12例ARDS病人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身情况及呼吸功能评估,采用过渡撤机和间断撤机两各方式撤机,撤机前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予以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12例病人撤机成功,其中过渡撤机9例,间断撤机3例.结论撤机时机及方式的掌握是成功撤机的关键,精心的护理是成功撤机的保障.

    作者:蒋晓华;何平;张义辉;马青华;苟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应用维生素K1导致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对策

    在创伤外科及手术病人中,临床医生常使用止血剂维生素K1,其给药途径大多数为肌肉注射,近年来广泛采用静脉途径给药,临床观察有较多病人在使用时或给药后几分钟内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颜面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呼吸困难、脉搏细速,严重者出现血压骤降.笔者采用以下几点对策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症状,仅供同行参考.

    作者:周秋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加强管理,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我院是一所拥有2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共有正式在编及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140名,多年来,我们注重低龄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护理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周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与研究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为护士早期识别产后抑郁,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对200名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Pearson's=-0.44).结论匮乏的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出现.加强社会支持,能有效减少和防止产后抑郁的出现.

    作者:沈玉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06例神经内科死亡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神经内科死亡病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结果106例死亡病例发生医院感染39人,感染率36.79%,其中发生多次感染者18人,占46.15%,感染为直接和间接原因加速死亡者16人,占41.03%.结论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原发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年龄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可直接或间接加速患者死亡.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感染危险因素应加以重点防护.

    作者:洪学仁;童德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卒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按中经络与中脏腑的不同病情给予治疗、护理.通过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手段.同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情志调节,早期实施功能锻炼,做好饮食调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和提高机体抵抗能力,这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廖胜香;黄彬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柔红霉素引起静脉炎的临床护理观察

    总结了140例静脉滴注柔红霉素发生局部损伤的病例的护理体会.认为采用改变用药方法,适当加热药液温度,发生损伤后局部采用冷敷、硫酸镁与中药水晶丹交替湿热敷、理疗、封闭等治疗及护理措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方泽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