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红辉;姜冬九
总结了15例张力性气胸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认为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关键是立即排气,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和正常循环功能,护理方面应作好心理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呼吸道护理及功能锻炼.
作者:罗小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是一所拥有2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共有正式在编及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140名,多年来,我们注重低龄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护理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周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创伤外科及手术病人中,临床医生常使用止血剂维生素K1,其给药途径大多数为肌肉注射,近年来广泛采用静脉途径给药,临床观察有较多病人在使用时或给药后几分钟内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颜面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呼吸困难、脉搏细速,严重者出现血压骤降.笔者采用以下几点对策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症状,仅供同行参考.
作者:周秋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故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即按照护理程序,从病情观察、病室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口腔护理,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及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共八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
作者:覃淑兰;周利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加大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在管理上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1998年至2001年我院共发生的护理缺陷24例进行分析,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做好普法教育,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质量控制,有效地防止因护士的过失而导致的护理事故或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是我们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主题.
作者:罗坤华;罗郭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每天要接待各种各样的外伤病人.对于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皮肤软组织有创伤者,需在急诊手术室行清创缝合术.由于外伤多系意外造成,事前无征兆,病人无任何心理准备,加之对流血、疼痛及手术的恐惧,病人常常出现紧张、焦虑等症状,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手术.在该情况下,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手术配合,还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心理障碍,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作者:黄秋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新生儿发生臀红的原因主要是腹泻未及时换尿布,使细菌分解及粪中产氨杆菌产氨刺激皮肤,其次是新生儿皮肤薄嫩,对外界刺激抵抗力低.我科对20例发生臀红的新生儿采用氧气吹臀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何秋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通过对300例临床化疗病人静脉的观察,认为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配合三通管的应用进行化疗,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化疗输液时的安全,确保病人顺利完成化疗.
作者:杨玉红;邹艳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首次静滴氯丙嗪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的关系,指导静滴氯丙嗪过程中的护理行为,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氯丙嗪滴速分A组(20~40滴/min)、B组(41~60滴/min)、C组(61~80滴/min)、D组(81~100滴/min)四组,观察记录不同滴速下出现不良反应的频次.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嗜睡(14.9%)、鼻塞(13.4%)、焦虑(12.9%)、口干(12.9%)及视力模糊(10.3%)为主,在不同滴速下各种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除外)发生频次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数不良反应发生频次随滴速增加而增加,而嗜睡则随滴速加快而减少,氯丙嗪点滴速度越快,需接受护理干预的病例越多.结论合理调节氯丙嗪静滴速度可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氯丙嗪静滴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
作者:徐小燕;李顺华;王瑞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提高移植肾的成活率,以促使受体尽快恢复,对200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临床护士对于受体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受体早日康复.
作者:沈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需要,提高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必须注意的3个方面:①明确临床教学的目的;②确认带教老师的能力和素质;③临床带教的方法.强调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都重视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重视现代护理理论的学习,注意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和带教,重视教学工作,倾注爱心和热忱,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将会稳步提高.
作者:温伟英;毛翠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通过对16例颈椎管内肿瘤手术病人的护理,提出加强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及术后四肢功能锻炼指导等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戴群花;张碧容;蔡惠平;余超凡;谢华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为护士早期识别产后抑郁,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对200名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Pearson's=-0.44).结论匮乏的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出现.加强社会支持,能有效减少和防止产后抑郁的出现.
作者:沈玉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拔除留置尿管后,病人首次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346例留置尿管需拔管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86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待病人尿意明显时协助其蹲在便器上缓慢拔管,尿随管出.对照组待病人尿意明显时拔管.结果:实验组有186例拔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152例拔管后可自行排尿,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实验组5分钟±5分钟,对照组46分钟±26分钟,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蹲在便器上缓慢拔管,尿随管出,首次自行排尿的成功率达100%,既体现了人文关怀,顺应了病人的依从性,又有效的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周英;罗小丽;李联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卒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按中经络与中脏腑的不同病情给予治疗、护理.通过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手段.同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情志调节,早期实施功能锻炼,做好饮食调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和提高机体抵抗能力,这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廖胜香;黄彬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冠心病是一种内科多发病,发作时病情重,治疗护理应及时,如处理不当常可加重病情,导致不良后果,故其院前护理及病情观察非常重要.现将我院由急诊科接收转内科的64例冠心病病人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袁菊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剖宫产是产科较为常见的手术,目前,由于手术技术与手法技巧的不断改进,麻醉、输液、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进步,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等原因,为了婴儿的安全,使得剖宫产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并发症,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如处理不当,将会威胁产妇生命.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和理论水平,及时准确地判断,迅速有效地抢救是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区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剖宫产后大出血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神经内科死亡病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结果106例死亡病例发生医院感染39人,感染率36.79%,其中发生多次感染者18人,占46.15%,感染为直接和间接原因加速死亡者16人,占41.03%.结论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原发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年龄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可直接或间接加速患者死亡.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感染危险因素应加以重点防护.
作者:洪学仁;童德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通过对211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病人采取如下护理措施: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消除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术后进行伤口护理,阴囊护理、保暖,协助早期活动及给予出院指导,使患者疼痛减轻,康复较快,并发症减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彬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ICU护士大多将精力放在对病人生命抢救和病情的监测上,而忽视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但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重要位置.开展病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满足病人健康需求,是ICU护士的重要职能之一.
作者:罗滟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