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病人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杨玉红;邹艳辉

关键词:化疗, 静脉炎, 预防, 护理
摘要:通过对300例临床化疗病人静脉的观察,认为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配合三通管的应用进行化疗,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化疗输液时的安全,确保病人顺利完成化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其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存在着多种原因影响健康教育有效性,如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护士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健康教育形式、方法、时间、环境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患者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疾病特征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的不同,都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下面就这些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钟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预见性探讨

    目的通过垂体腺瘤与尿崩症关系的分析研究,预测尿崩症发生的可能性,找出其规律,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预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7年5月至1999年11月收治的56例垂体腺瘤病人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三种类型,分析垂体腺瘤手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相关因素.结果56例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发生尿崩症者37例,经资料分析表明垂体腺瘤体积大小与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体积的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不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术后尿崩症发生的预测,推断护理侧重点,提高垂体腺瘤的临床护理预见性,减少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郭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06例神经内科死亡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神经内科死亡病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结果106例死亡病例发生医院感染39人,感染率36.79%,其中发生多次感染者18人,占46.15%,感染为直接和间接原因加速死亡者16人,占41.03%.结论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原发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年龄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可直接或间接加速患者死亡.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感染危险因素应加以重点防护.

    作者:洪学仁;童德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血的护理

    本文报道了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移植过程输注血液制品的护理情况.提出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过敏反应及脂肪栓塞,合理选择钴60或γ-射线照射血,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严格查对血型,交叉配血等是配合移植过程支持治疗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李芳;梁艳娉;林曲;李柳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与研究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为护士早期识别产后抑郁,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对200名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Pearson's=-0.44).结论匮乏的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出现.加强社会支持,能有效减少和防止产后抑郁的出现.

    作者:沈玉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组织坏死2例

    介绍2例因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强调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心悸、胸闷、腹痛及过敏反应外,还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并分析引起组织坏死的原因,提出了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及预防措施.

    作者:苏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性别及体重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

    从新生儿性别及体重两方面对产后2h出血量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较大.婴儿性别对产妇心理状态有影响,可能是婴儿性别不如所愿而致不满意,因此必须做好产前产后心理护理;婴儿体重的影响是体重越重,产后出血率越高,所以在产前好对胎儿的大小作好估计,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谭燕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故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即按照护理程序,从病情观察、病室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口腔护理,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及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共八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

    作者:覃淑兰;周利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普通病室通风与艾叶熏蒸除菌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通风与艾叶熏蒸消毒对减少病室空气中菌落数的差别.方法对通风与艾叶熏蒸消毒前及通风后30min、1h、2h不同时间采样做细菌培养.结果通风与艾叶熏蒸消毒2种方法的除菌率无明显差异.在有人入住的环境中2种方法对于维持空气的消毒有效时间也无明显差异.

    作者:胡立珍;李慧;刘艳;李放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浅谈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方法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需要,提高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必须注意的3个方面:①明确临床教学的目的;②确认带教老师的能力和素质;③临床带教的方法.强调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都重视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重视现代护理理论的学习,注意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和带教,重视教学工作,倾注爱心和热忱,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将会稳步提高.

    作者:温伟英;毛翠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加强管理,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我院是一所拥有2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共有正式在编及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140名,多年来,我们注重低龄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护理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周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机械通气的撤机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机械通气成功撤机的佳时机、方式及护理,提高撤机成功率,促进病人呼吸功能康复.方法回顾分析12例ARDS病人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身情况及呼吸功能评估,采用过渡撤机和间断撤机两各方式撤机,撤机前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予以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12例病人撤机成功,其中过渡撤机9例,间断撤机3例.结论撤机时机及方式的掌握是成功撤机的关键,精心的护理是成功撤机的保障.

    作者:蒋晓华;何平;张义辉;马青华;苟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应用维生素K1导致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对策

    在创伤外科及手术病人中,临床医生常使用止血剂维生素K1,其给药途径大多数为肌肉注射,近年来广泛采用静脉途径给药,临床观察有较多病人在使用时或给药后几分钟内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颜面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呼吸困难、脉搏细速,严重者出现血压骤降.笔者采用以下几点对策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症状,仅供同行参考.

    作者:周秋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致过敏性休克1例

    随着药品生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更新,许多新一代抗生素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无法预测和防范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目前,我们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已有相当经验,但在临床工作中无需进行药敏试验就可输注的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所致过敏性休克则较少见,目前在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我院在2002年7月成功抢救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作者:戴红辉;姜冬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呼吸道疾病患儿家长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后患儿家长掌握的知识在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前、后作2次问卷调查的形式,将56例具有不同文化程度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家长对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患儿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后,掌握防治呼吸道疾病知识完整的程度的得分与接受健康教育前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不同文化程度的患儿家长对掌握呼吸道疾病防治的知识无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对患儿家长掌握防治呼吸道疾病的知识和患儿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影响;对全民普及健康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惠英;黄琼芳;徐碧英;彭素群;彭文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操作与护理

    我院肿瘤内科自2000年起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以及高营养支持疗法.大剂量,多疗程的反复使用化疗药物,常引起外周血管受损,引起血管阻塞、硬化,静脉炎及周围皮肤色素沉着,使静脉穿刺的难度骤增,甚至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痛苦不堪.如何稳、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液入病人体内是护士主要的技术操作内容.股静脉穿刺置管能为患者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和营养输入,并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赵素琴;张艺;陆敏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消毒供应室担负着医院各种医用器械和敷料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任务,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危害供应室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现结合实际情况,就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讨论如下.

    作者:刘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做好病人死亡后的护理

    做为一名临床护士,遇到死亡是常事,死后护理也不是新课题,但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其中,病人死亡后护理是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黄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3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护理

    剖宫产是产科较为常见的手术,目前,由于手术技术与手法技巧的不断改进,麻醉、输液、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进步,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等原因,为了婴儿的安全,使得剖宫产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并发症,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如处理不当,将会威胁产妇生命.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和理论水平,及时准确地判断,迅速有效地抢救是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区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剖宫产后大出血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丹参与氧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报道了丹参注射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组液体相遇,产生微小结晶颗粒、深咖啡色沉淀物等配伍禁忌现象.作者认为有3种处理对策,其中以二药之间插输少量生理盐水以冲净输液管的剩余药液为常用.

    作者:冯卫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