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英;黄琼芳;徐碧英;彭素群;彭文涛
通过对300例临床化疗病人静脉的观察,认为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配合三通管的应用进行化疗,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化疗输液时的安全,确保病人顺利完成化疗.
作者:杨玉红;邹艳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新生儿发生臀红的原因主要是腹泻未及时换尿布,使细菌分解及粪中产氨杆菌产氨刺激皮肤,其次是新生儿皮肤薄嫩,对外界刺激抵抗力低.我科对20例发生臀红的新生儿采用氧气吹臀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何秋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总结了15例张力性气胸的急救与护理体会,认为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关键是立即排气,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和正常循环功能,护理方面应作好心理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呼吸道护理及功能锻炼.
作者:罗小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首次静滴氯丙嗪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的关系,指导静滴氯丙嗪过程中的护理行为,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氯丙嗪滴速分A组(20~40滴/min)、B组(41~60滴/min)、C组(61~80滴/min)、D组(81~100滴/min)四组,观察记录不同滴速下出现不良反应的频次.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嗜睡(14.9%)、鼻塞(13.4%)、焦虑(12.9%)、口干(12.9%)及视力模糊(10.3%)为主,在不同滴速下各种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除外)发生频次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数不良反应发生频次随滴速增加而增加,而嗜睡则随滴速加快而减少,氯丙嗪点滴速度越快,需接受护理干预的病例越多.结论合理调节氯丙嗪静滴速度可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氯丙嗪静滴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
作者:徐小燕;李顺华;王瑞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创伤外科及手术病人中,临床医生常使用止血剂维生素K1,其给药途径大多数为肌肉注射,近年来广泛采用静脉途径给药,临床观察有较多病人在使用时或给药后几分钟内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颜面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呼吸困难、脉搏细速,严重者出现血压骤降.笔者采用以下几点对策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症状,仅供同行参考.
作者:周秋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21例登革热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及护理总结,发现小孩中男性发病率高,成年人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根据临床症状,提出了4项护理措施及防护对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曾四元;赖秋婵;向绪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是一所拥有2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共有正式在编及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140名,多年来,我们注重低龄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护理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周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ICU护士大多将精力放在对病人生命抢救和病情的监测上,而忽视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但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重要位置.开展病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满足病人健康需求,是ICU护士的重要职能之一.
作者:罗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提高移植肾的成活率,以促使受体尽快恢复,对200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临床护士对于受体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的水电解质紊乱,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受体早日康复.
作者:沈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从新生儿性别及体重两方面对产后2h出血量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均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较大.婴儿性别对产妇心理状态有影响,可能是婴儿性别不如所愿而致不满意,因此必须做好产前产后心理护理;婴儿体重的影响是体重越重,产后出血率越高,所以在产前好对胎儿的大小作好估计,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谭燕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加大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在管理上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1998年至2001年我院共发生的护理缺陷24例进行分析,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做好普法教育,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质量控制,有效地防止因护士的过失而导致的护理事故或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是我们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主题.
作者:罗坤华;罗郭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护理人员虽说难以挽救病人将不可避免的死亡,但在临终阶段,如何提高其生命质量,减轻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满足病人的需要,维护病人的尊严,则是我们每一位临床护理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本文就36例晚期癌症病人临终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灿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卒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按中经络与中脏腑的不同病情给予治疗、护理.通过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手段.同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情志调节,早期实施功能锻炼,做好饮食调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和提高机体抵抗能力,这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廖胜香;黄彬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为护士早期识别产后抑郁,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对200名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Pearson's=-0.44).结论匮乏的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出现.加强社会支持,能有效减少和防止产后抑郁的出现.
作者:沈玉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颅底脊索瘤多源自蝶骨和枕骨连接处(即斜坡)的残余脊索组织,临床上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15%~0.2%,好发于成年男性,儿童很少发生,肿瘤位于硬膜外,但也可成浸润性生长,并突破硬膜.迄今脊索瘤的手术仍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一,尽管手术入路很多,但没有哪一种入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脊索瘤[1].我院在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的共同协作下经腭入路成功地为1例女性患者实施斜坡脊索瘤切除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张会芹;刘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门诊输液,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一项简单而轻松的护理工作,还认为门诊输液护士无文章可作,无专业学术探讨的必要,更无经验可作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门诊输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甚至牵涉到医患双方的关系和权益,严重者随时存在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以笔者的亲身体会,对门诊输液护理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并就如何做好门诊输液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总结.
作者:滚江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疗上更重视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有利恢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于肿瘤的治疗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不仅要重视对病人生理功能的护理,而且应重视对其心理功能的护理,通过心理护理为恢复和增进病人的健康服务.
作者:李香玲;侯再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6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强调术前做好评估,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防止出血、窒息及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感染,做好舒适、鼻返流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表明,本组采取的护理措施对此类病人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苑方敏;张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机械通气成功撤机的佳时机、方式及护理,提高撤机成功率,促进病人呼吸功能康复.方法回顾分析12例ARDS病人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身情况及呼吸功能评估,采用过渡撤机和间断撤机两各方式撤机,撤机前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予以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方法.结果12例病人撤机成功,其中过渡撤机9例,间断撤机3例.结论撤机时机及方式的掌握是成功撤机的关键,精心的护理是成功撤机的保障.
作者:蒋晓华;何平;张义辉;马青华;苟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通过对211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病人采取如下护理措施: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消除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术后进行伤口护理,阴囊护理、保暖,协助早期活动及给予出院指导,使患者疼痛减轻,康复较快,并发症减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彬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