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玲;侯再花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神经内科死亡病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结果106例死亡病例发生医院感染39人,感染率36.79%,其中发生多次感染者18人,占46.15%,感染为直接和间接原因加速死亡者16人,占41.03%.结论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原发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年龄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可直接或间接加速患者死亡.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感染危险因素应加以重点防护.
作者:洪学仁;童德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通过对16例颈椎管内肿瘤手术病人的护理,提出加强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及术后四肢功能锻炼指导等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戴群花;张碧容;蔡惠平;余超凡;谢华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介绍2例因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局部组织坏死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强调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心悸、胸闷、腹痛及过敏反应外,还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并分析引起组织坏死的原因,提出了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及预防措施.
作者:苏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垂体腺瘤与尿崩症关系的分析研究,预测尿崩症发生的可能性,找出其规律,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预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7年5月至1999年11月收治的56例垂体腺瘤病人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三种类型,分析垂体腺瘤手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相关因素.结果56例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发生尿崩症者37例,经资料分析表明垂体腺瘤体积大小与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体积的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不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术后尿崩症发生的预测,推断护理侧重点,提高垂体腺瘤的临床护理预见性,减少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郭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21例登革热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及护理总结,发现小孩中男性发病率高,成年人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根据临床症状,提出了4项护理措施及防护对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曾四元;赖秋婵;向绪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6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强调术前做好评估,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防止出血、窒息及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感染,做好舒适、鼻返流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表明,本组采取的护理措施对此类病人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苑方敏;张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故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即按照护理程序,从病情观察、病室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口腔护理,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及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共八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
作者:覃淑兰;周利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右旋糖酐为葡萄糖的聚合物,由于聚合的葡萄糖分子数目的不同,可得到不同分子量的产品,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4000,又称右旋糖酐40,右旋糖酐分子量较大,不易渗出血管,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扩容、维持血压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并对凝血因子Ⅱ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临床上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栓形成性疾病,用量过大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皮肤反应,极少数人出现过敏性休克[1].我科成功抢救1例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通过对211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病人采取如下护理措施: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消除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术后进行伤口护理,阴囊护理、保暖,协助早期活动及给予出院指导,使患者疼痛减轻,康复较快,并发症减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彬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药品生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更新,许多新一代抗生素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无法预测和防范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目前,我们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已有相当经验,但在临床工作中无需进行药敏试验就可输注的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所致过敏性休克则较少见,目前在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我院在2002年7月成功抢救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作者:戴红辉;姜冬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肿瘤内科自2000年起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以及高营养支持疗法.大剂量,多疗程的反复使用化疗药物,常引起外周血管受损,引起血管阻塞、硬化,静脉炎及周围皮肤色素沉着,使静脉穿刺的难度骤增,甚至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痛苦不堪.如何稳、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液入病人体内是护士主要的技术操作内容.股静脉穿刺置管能为患者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和营养输入,并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赵素琴;张艺;陆敏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每天要接待各种各样的外伤病人.对于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皮肤软组织有创伤者,需在急诊手术室行清创缝合术.由于外伤多系意外造成,事前无征兆,病人无任何心理准备,加之对流血、疼痛及手术的恐惧,病人常常出现紧张、焦虑等症状,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手术.在该情况下,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手术配合,还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心理障碍,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作者:黄秋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颅底脊索瘤多源自蝶骨和枕骨连接处(即斜坡)的残余脊索组织,临床上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15%~0.2%,好发于成年男性,儿童很少发生,肿瘤位于硬膜外,但也可成浸润性生长,并突破硬膜.迄今脊索瘤的手术仍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一,尽管手术入路很多,但没有哪一种入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脊索瘤[1].我院在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的共同协作下经腭入路成功地为1例女性患者实施斜坡脊索瘤切除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张会芹;刘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38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队列分析研究,其中19例作血液灌流者为治疗组,19例行内科急救治疗者为对照组,作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平均住院日、转归、并发症发生例数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灌流量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有效手段,并通过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措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报道了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移植过程输注血液制品的护理情况.提出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过敏反应及脂肪栓塞,合理选择钴60或γ-射线照射血,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严格查对血型,交叉配血等是配合移植过程支持治疗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李芳;梁艳娉;林曲;李柳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是一所拥有2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共有正式在编及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140名,多年来,我们注重低龄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护理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周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疗上更重视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有利恢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病人的心理状态,对于肿瘤的治疗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不仅要重视对病人生理功能的护理,而且应重视对其心理功能的护理,通过心理护理为恢复和增进病人的健康服务.
作者:李香玲;侯再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其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存在着多种原因影响健康教育有效性,如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护士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健康教育形式、方法、时间、环境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患者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疾病特征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的不同,都是有效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下面就这些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钟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剖宫产是产科较为常见的手术,目前,由于手术技术与手法技巧的不断改进,麻醉、输液、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进步,术后镇痛泵的应用.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等原因,为了婴儿的安全,使得剖宫产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并发症,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如处理不当,将会威胁产妇生命.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和理论水平,及时准确地判断,迅速有效地抢救是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区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剖宫产后大出血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输卵管妊娠多见,孕卵在输卵管着床发育,造成输卵管破裂而发生急性腹腔内出血而危及生命.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宫外孕患者50例,其中36为输卵管妊娠破裂,经采用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
作者:蔡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