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管理,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周秀兰

关键词:护理人员, 管理素质
摘要:我院是一所拥有2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共有正式在编及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140名,多年来,我们注重低龄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护理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致过敏性休克1例

    随着药品生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更新,许多新一代抗生素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无法预测和防范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目前,我们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已有相当经验,但在临床工作中无需进行药敏试验就可输注的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所致过敏性休克则较少见,目前在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我院在2002年7月成功抢救新型氨基甙类药物--爱大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作者:戴红辉;姜冬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对68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总结,强调术前做好评估,进行心理护理,术后防止出血、窒息及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感染,做好舒适、鼻返流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表明,本组采取的护理措施对此类病人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苑方敏;张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颈椎管内肿瘤手术病人的护理

    通过对16例颈椎管内肿瘤手术病人的护理,提出加强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及术后四肢功能锻炼指导等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戴群花;张碧容;蔡惠平;余超凡;谢华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产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与研究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为护士早期识别产后抑郁,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对200名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存在中度负相关关系(Pearson's=-0.44).结论匮乏的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后抑郁的出现.加强社会支持,能有效减少和防止产后抑郁的出现.

    作者:沈玉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柔红霉素引起静脉炎的临床护理观察

    总结了140例静脉滴注柔红霉素发生局部损伤的病例的护理体会.认为采用改变用药方法,适当加热药液温度,发生损伤后局部采用冷敷、硫酸镁与中药水晶丹交替湿热敷、理疗、封闭等治疗及护理措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方泽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呼吸道疾病患儿家长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后患儿家长掌握的知识在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前、后作2次问卷调查的形式,将56例具有不同文化程度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家长对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1.患儿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后,掌握防治呼吸道疾病知识完整的程度的得分与接受健康教育前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不同文化程度的患儿家长对掌握呼吸道疾病防治的知识无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对患儿家长掌握防治呼吸道疾病的知识和患儿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影响;对全民普及健康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惠英;黄琼芳;徐碧英;彭素群;彭文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36例宫外孕的抢救及护理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输卵管妊娠多见,孕卵在输卵管着床发育,造成输卵管破裂而发生急性腹腔内出血而危及生命.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宫外孕患者50例,其中36为输卵管妊娠破裂,经采用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

    作者:蔡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做好病人死亡后的护理

    做为一名临床护士,遇到死亡是常事,死后护理也不是新课题,但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其中,病人死亡后护理是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黄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预见性探讨

    目的通过垂体腺瘤与尿崩症关系的分析研究,预测尿崩症发生的可能性,找出其规律,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预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7年5月至1999年11月收治的56例垂体腺瘤病人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垂体微腺瘤、大腺瘤、巨大腺瘤三种类型,分析垂体腺瘤手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相关因素.结果56例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发生尿崩症者37例,经资料分析表明垂体腺瘤体积大小与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体积的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不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术后尿崩症发生的预测,推断护理侧重点,提高垂体腺瘤的临床护理预见性,减少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郭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38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队列分析研究,其中19例作血液灌流者为治疗组,19例行内科急救治疗者为对照组,作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平均住院日、转归、并发症发生例数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灌流量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有效手段,并通过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措施,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浅谈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方法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需要,提高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必须注意的3个方面:①明确临床教学的目的;②确认带教老师的能力和素质;③临床带教的方法.强调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都重视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重视现代护理理论的学习,注意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和带教,重视教学工作,倾注爱心和热忱,护理临床带教工作将会稳步提高.

    作者:温伟英;毛翠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加强管理,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我院是一所拥有2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共有正式在编及招聘合同制护理人员140名,多年来,我们注重低龄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护理质量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周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操作与护理

    我院肿瘤内科自2000年起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以及高营养支持疗法.大剂量,多疗程的反复使用化疗药物,常引起外周血管受损,引起血管阻塞、硬化,静脉炎及周围皮肤色素沉着,使静脉穿刺的难度骤增,甚至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痛苦不堪.如何稳、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液入病人体内是护士主要的技术操作内容.股静脉穿刺置管能为患者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和营养输入,并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赵素琴;张艺;陆敏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对知识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分析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平均寿命不断增长,知识型老年人也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因此,对知识型老年患者应重视他们的心理特点,以护理程序制订身心合一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肖美玉;何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静脉应用维生素K1导致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对策

    在创伤外科及手术病人中,临床医生常使用止血剂维生素K1,其给药途径大多数为肌肉注射,近年来广泛采用静脉途径给药,临床观察有较多病人在使用时或给药后几分钟内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颜面潮红、恶心、呕吐、出汗、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呼吸困难、脉搏细速,严重者出现血压骤降.笔者采用以下几点对策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症状,仅供同行参考.

    作者:周秋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06例神经内科死亡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神经内科死亡病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结果106例死亡病例发生医院感染39人,感染率36.79%,其中发生多次感染者18人,占46.15%,感染为直接和间接原因加速死亡者16人,占41.03%.结论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原发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年龄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可直接或间接加速患者死亡.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感染危险因素应加以重点防护.

    作者:洪学仁;童德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化疗病人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通过对300例临床化疗病人静脉的观察,认为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配合三通管的应用进行化疗,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化疗输液时的安全,确保病人顺利完成化疗.

    作者:杨玉红;邹艳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拔除留置尿管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拔除留置尿管后,病人首次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346例留置尿管需拔管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86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待病人尿意明显时协助其蹲在便器上缓慢拔管,尿随管出.对照组待病人尿意明显时拔管.结果:实验组有186例拔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152例拔管后可自行排尿,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实验组5分钟±5分钟,对照组46分钟±26分钟,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蹲在便器上缓慢拔管,尿随管出,首次自行排尿的成功率达100%,既体现了人文关怀,顺应了病人的依从性,又有效的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周英;罗小丽;李联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化疗所致消化系统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通过对168例癌症化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探讨常见的化疗后消化系统反应症状的类型和发生率,并针对不同的症状给予相应的饮食护理和一般护理支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的效果.

    作者:向亚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例经腭入路斜坡脊索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颅底脊索瘤多源自蝶骨和枕骨连接处(即斜坡)的残余脊索组织,临床上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15%~0.2%,好发于成年男性,儿童很少发生,肿瘤位于硬膜外,但也可成浸润性生长,并突破硬膜.迄今脊索瘤的手术仍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一,尽管手术入路很多,但没有哪一种入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脊索瘤[1].我院在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的共同协作下经腭入路成功地为1例女性患者实施斜坡脊索瘤切除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张会芹;刘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