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行护士长总值班制保证夜间护理工作质量

王改云

关键词:护理, 监督, 质量控制, 夜班
摘要: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而如何保证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一直是护理管理的一个难点.我院护理部积极探索护理质控方法,自1996年5月开始实行护士长总值班制,通过6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患者药盒植入术后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肿瘤患者锁骨下动脉药盒导管系统植入术(简称PCS),是经锁骨下动脉入路,通过介入技术将导管远端送至肿瘤供血动脉,近端接药盒并埋植于锁骨下皮下,通过药盒动脉化疗途径治疗恶性肿瘤,可提高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避免多次动脉穿刺[1].因插管难度大,术后极易引起切口裂伤、出血、血管创伤,也可发生感染、血栓形成,甚至脊髓动脉损伤,引起截瘫.故做好术后的观察护理尤其重要.我科自2001年以来,为19例患者行PCS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林玉珊;陈晓丹;陈吟卿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82例儿童甲胺磷、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近年,儿童有机磷农药或氟乙酰胺中毒报道较多,但两者混合中毒却鲜见报道.我市某学校89人因进食某饮食店面食后发生集体中毒,其中儿童82人.经毒物检测分析,确诊为甲胺磷和氟乙酰胺混合中毒.经我院积极抢救治疗,全部治愈,并对所有儿童随访1年,均无后遗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泳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食管癌病人放射治疗中的反应及护理

    针对167例食管癌病人放疗中出现的各种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了病人全剂量、全疗程的照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马学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高氧液体的护理

    总结了高氧液体静脉输注用于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并认为该治疗方法能迅速纠正体内缺氧及脑缺氧,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

    作者:刘佩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2例急性汽油中毒并烧伤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通过对2例急性汽油中毒并烧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认识到及时有效地纠正脑缺氧,迅速终止毒物接触,保证气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处理烧伤部位,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等综合有效的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莉;苗玉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例心肌梗塞病人室颤的抢救护理体会

    心室颤动是临床上凶险的心律失常,是造成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2002年6月我们成功抢救了1例反复室颤达20min的病人.因抢救及时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米培燕;马晓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骨科病人术后采用2种不同途径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2种镇痛方式在骨科术后应用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特点.方法将28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的骨科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PCEA及PCIA镇痛治疗.结果①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术毕,术后6h、12h、24h及48h VAS评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良反应:PCE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PCIA组(P<0.05).结论PCEA和PCIA用于骨科术后病人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护理上各有其特点,临床工作中应分别对待.

    作者:马淙;罗晴瑜;卓清兰;易伟宏;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控制成效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密切相关,通过建立和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网、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漏报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杨启纯;苏秀馨;杨惠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实行护士长总值班制保证夜间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而如何保证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一直是护理管理的一个难点.我院护理部积极探索护理质控方法,自1996年5月开始实行护士长总值班制,通过6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改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既往无心脏病的女性,在妊娠末期或产后(通常为2~3周)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肿大、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类似扩张性心肌病.可有心室扩大、附壁血栓,部分患者发生栓塞或猝死.本病多发生在30岁左右的经产妇.本组病例为18例,均为产后发生,其中17例为经产妇,1例为初产妇,1例并发脑梗塞,出现偏瘫、失语,其余17例未发生并发症,经治疗病情都得到控制,后痊愈出院.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

    作者:何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9例血液灌注的体会

    阐述了血液灌注疗法的应用指征、所需设备、操作方法及监护内容,并介绍19例药物中毒患者血液灌注的临床应用,认为该疗法很有效,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吴胜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吸痰三通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需要经常吸痰,习惯的做法是吸痰前分离呼吸机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的连接,吸痰后再重新接上呼吸机,操作极为不便、易污染、间断呼吸时间长.因此,我们总结了临床经验,采取了一种新的配件--吸痰三通管,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丽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目标管理法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998年我院顺利通过武警部队医院评审工作后,由于思路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部分护理管理骨干和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产生了松懈情绪.2000年初,我们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医院护理工作全方位质量管理考评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护理工作目标管理方案,试探着将目标管理法运用到护理管理活动中.2年多的实践证明,实施护理目标管理能有效调动各因素,全面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文;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目前逐渐被广泛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为清除体内毒性代谢产物,如内毒素、胆红素、胆汁酸以及其它毒性介质,同时给予大量新鲜冰冻血浆,补充血浆蛋白、凝血因子、补体和调理素等生理活性物质,使病变肝脏得以再生,为肝脏移植赢得了时间[1~2].由于重型肝炎患者肝脏和心脏贮备功能差,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笔者就我科2001年1月至10月45例重型肝炎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术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丁德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出院指导

    通过对7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科学的出院指导,即从心理学角度告诉患者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饮食指导,加上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及定期检查指导等,起到了增强患者自我参与意识、自我保健能力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赖佩银;林嘉旋;周小香;石成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对提高无痛人流手术病人护理质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提高无痛人流手术病人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30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无痛人流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仅单纯应用异丙酚行无痛人流.从麻醉效果、扩宫难度、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时间等方面评价2组病人术中术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术中躁动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无阻力扩宫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可提高无痛人流手术病人的手术效果及护理质量.

    作者:袁菖兰;薛敏;万亚军;邓新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总结了7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病人的抢救、病情观察与护理,并认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救治的关键是迅速、彻底清除毒物,正确使用解毒剂;同时,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基础.

    作者:刘平良;陈小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白血病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

    通过对4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白血病患儿在年龄、病程、血象、穿刺部位和是否输入化疗药等5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当白细胞<1.0×109/L,血小板<50.0×109/L时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发生静脉炎及静脉外渗的机率增加;穿刺部位在关节附近及年龄小于6岁的患儿留置时间缩短,发生留置管折叠和静脉外渗的机率增加;初次住院行留置针患儿的留置天数明显多于多次住院患儿.

    作者:张慧敏;冯秀枝;刘青英;蒋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我院骨伤科自2001年至2003年共收治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年龄大为90岁,小为56岁,发生骨折的原因多为行走摔跤、跌伤、车祸所致.手术治疗75例,非手术治疗21例;治愈87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90.6%.在护理中,我们针对患者骨折发生的原因,通过认真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并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生理特点进行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罗连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减震治疗车的制作方法

    目前医院临床护理中所使用的治疗车多为四轮双层不锈钢手推车.由于支撑杆连接万向轮直接着地,车在推行过程中颠簸严重,物品易滑落,且输液瓶及其它物品与台面碰撞,产生很大的噪音,严重影响病房环境及病人的休息.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改现有治疗车为减震治疗车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立美;胡淑元;陈银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