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4对不孕夫妇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周红霞

关键词:不育不孕, 支原体,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不孕夫妇支原体感染状况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对象为204对不孕夫妇,PCR技术检测男女方衣原体感染情况,培养方法检测支原体.结果:①男女性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8.8%(18/204)和27.9%(57/204),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2.9%(6/204)和3.9%(8/204);在同性别中,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衣原体,P>0.01;女性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方.②输卵管阻塞者支原体感染率高达40.3%(53/132),非输卵管阻塞者支原体为5.5%(4/7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不孕年限≤5年组中,女性支原体阳性率为30.9%(26/84);>5年组中,支原体阳性率为24.2%(29/120),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④支原体药敏试验敏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克拉霉素94.7%(71/75)、交沙霉素84.0%(63/75)、阿齐霉素84.0%(63/75)、强力霉素80.0%(60/75)、罗红霉素74.7%(56/75)美满霉素61.3%(46/75).结论:不孕症夫妇中女性支原体感染率高,应重视治疗;支原体治疗所推荐使用的药物有克拉霉素、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强力霉素.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彩超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TVS)在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116例患者,经CD-TVS拟诊,并与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CD-TVS拟诊、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灶区血流RI值(0.41±0.018)显著低于内膜良性病变[RI>0.48,(0.58±0.1)、(0.56±0.07)、(0.63±0.11)],P<0.01;内膜良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子宫内膜增生89.10%,内膜息肉85.20%,黏膜下小肌瘤86.67%,内膜炎92.30%,内膜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90.90%.结论:CD-TVS能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内膜病变性质预测及内膜癌分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滕想;唐晓红;岳小妹;娄志锋;马文娜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广州市区1 541例2~6岁健康散居儿童及肥胖儿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2~6岁健康散居儿童血脂的正常参考值、临界值、危险值;调查2~6岁健康散居儿童高血脂发生率;探讨肥胖对儿童血脂的影响.方法:对1 541例广州市区2~6岁健康散居儿童空腹12 h以上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2~6岁健康散居儿童的TC、TG、LDL-C正常值(百分位法)分别为<4.56 mmol/L、<1.00 mmol/L、<2.74 mmol/L,危险值分别为>5.36 mmol/L、>1.43 mmol/L、>3.30 mmol/L;血脂异常的总检出率为7.75%;肥胖儿与正常组血脂4项指标相比较,TC、LDL-C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早在2~6岁健康儿童中已存在一定比例,应早期进行血脂筛查和饮食干预,小儿高脂血症应早期预防.

    作者:景尉;王方;戴若丹;罗旋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神经管畸形患儿临床诊治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进一步明确神经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诊治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21例神经管畸形患儿均经X线、MRI等检查确诊,同时对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21例神经管畸形患儿中脊髓栓系综合征多,占52.1%,并且男多于女;其父母为低收入者(如无业人员、农民、体力工作者)占总数的81.0%,营养不良是引起神经管畸形的原因之一.结论:防止神经管畸形的发病要从预防入手,并制定早期诊断和筛查神经管畸形的有效方法,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力度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对于神经管畸形患儿及时、正确的诊治至关重要.

    作者:陈乾;靳文;赵瑞珍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单胎、头位、产科检查认为可行阴道试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的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2产程、第3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分娩镇痛方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赵溪平;肖豫;李魏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城市婴儿喂养中喂养人与婴儿交流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城市婴儿喂养中的喂养人与婴儿交流现状,发现婴儿喂养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采取了以直接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运用现场摄像技术,对北京市城区48例6~12个月婴儿喂养中的母子交流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通过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喂养人在喂养交流方面的态度、想法.结果:喂养中,喂养人缺乏喂养交流意识和技巧.结论:婴儿喂养中对喂养交流缺乏重视.

    作者:游川;丁辉;白露;王晓莉;王燕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晚期乳腺癌的介入治疗

    目的:研究晚期乳腺癌超选择内、外乳动脉插管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Seldinger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内、外乳动脉灌注化疗+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晚期乳腺癌.结果:4例患者乳腺肿块明显缩小,3例患者轻度缩小,1例无改变,其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结论:通过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该方法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丽巍;王杨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2月因各种原因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56例宫颈糜烂妇女(观察组)及同期290例宫颈光滑妇女(对照组),取其宫颈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宫颈糜烂组UU感染率为42.19%,宫颈光滑组UU感染率为24.48%,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宫颈糜烂面积越大,UU感染率越高,宫颈糜烂轻度、中度、重度各组UU感染率分别为34.87%、51.43%、55.88%,3组感染率之间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与宫颈糜烂有关,建议对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常规进行UU检测,以达到标本兼治,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贺爱军;周林峰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孕前妇女TORCH感染的检查

    目的:了解孕前妇女的TORCH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技术检测690例孕前妇女的血清TORCH病原体IgM.结果:TORCH-IgM总阳性195例、阳性率28.26%,单项病原体感染106例、阳性率15.36%,合并感染(两种以上病原体)89例、阳性率12.89%;总Tox-IgM阳性37例、阳性率5.36%,RuV-IgM阳性62例、阳性率8.98%,CMV-IgM阳性124例、阳性率17.97%,HSV-IgM阳性136例、阳性率19.71%.结论:孕前妇女TORCH的检测对预防宫内感染、控制畸形胎儿出生,实现产前优生保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建议将TORCH检测作为孕前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刘祥平;陈红;陈建萍;杨恒根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人工流产与反复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与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人工流产和反复自然流产蜕膜组织各30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Bcl-2、Bax、P 53、Fas、FasL 5种调控基因在蜕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Bcl-2的表达在人工流产组与自然流产组无明显差异(P>0.05);Bax在自然流产组中的表达较人工流产组明显增强(P<0.05);FasL的表达在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P<0.05);Fas表达自然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无明显差异(P>0.05);P 53蛋白在自然流产组的表达强于人工流产组(P<0.05).结论:自然流产的发生有3条凋亡调控途径:一为Fas/FasL途径:由于滋养细胞表面FasL表达的减少,不能引起母体内特异性的活化T细胞的凋亡,导致母体对胚胎的排斥反应,引起自然流产;另一为Bcl-2/Bax途径:虽然Bcl-2的表达在人工流产与自然流产蜕膜中无明显差异,但由于Bax在早孕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导致Bcl-2/Bax的表达量失衡而引起流产;再一为P 53途径:野生型的P 53增多诱发细胞凋亡而导致流产发生.

    作者:滕振娟;徐琳瑛;刘引串;周炳秀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330例胎儿监护细变异的临床观察

    本文对5 730例孕妇临床观察发现,跳跃型330例中脐带受压占85.4%,因此,细变异对判断胎儿宫内是否健康,有无胎儿窘迫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杨洋;张柏岩;王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婚检人群中女性的生殖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女性婚检人群中的生殖道感染情况,并加以分析,制定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接诊医生对2003年1月1日~2004年1月31日自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群(4 785人)进行逐一询问调查.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473人,占64.3%,平均年龄28.3岁;有性行为的有690人,占93.6%;有流产史的有270人,占36.6%;在被检查人员中生殖道感染有737人,占15.4%,其中性病占生殖道感染的4.9%.结论:婚前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我们步入婚姻殿堂的保证,是我们将危险拒之于婚姻外的手段,是我们优生优育的前提,是维系婚烟,保证婚姻质量的首要措施.

    作者:侯力;李晓哲;于海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新生儿窒息406例产科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06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与分娩方式及胎儿窘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胎位及产程异常、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等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结论: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做好高危妊娠的胎儿监护,并加强产时监护,避免滞产,缩短第二产程及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寻找出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钟华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济安舒能应用在13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济安舒能对减少剖宫产伤口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与对照组(132例).观察组除常规术后抗感染、支持疗法外,给与济安舒能喷洒切口.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术后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结果:两组7天拆线后,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130例(98.48%),对照组甲级愈合116例(89.23%),观察组有红肿硬结2例(1.52%),无感染、无切口裂开,对照组红肿硬结12例(9.23%),2例表浅裂开、感染(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安舒能喷洒切口愈合快,减少伤口并发症,且操作简便,经济实惠具有实际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金正琴;金真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钼靶X线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对2000~2004年收治的36例乳腺肿块患者拍摄钼靶X光平片,并进行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6例钼靶X光平片显示,乳房内未见明显肿块,病变区呈蜂窝状改变,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结论:乳腺钼靶X光平片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忠路;宋丽恒;赵崇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32株婴幼儿血培养分离鉴定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

    目的:回顾性对32株婴幼儿血培养分离鉴定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为婴幼儿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美国BD原装培养瓶及BD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②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NC21阴性药敏复合板相关配套试剂及德灵Microsan antoscn 4细菌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判断结果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标准进行.结果:①32株嗜麦芽假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敏感的是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达93.7%,其次是环丙氟哌酸87.5%,丁胺卡那霉素50%,其它15种抗生素耐药率达59.4~100%.②2天~11月年龄组,婴幼儿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率达65.6%,其它组随年龄增长感染率下降.结论:婴幼儿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应密切关注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对这弱体保健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祝爱霞;缪小佟;邹建话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71例使用皮下埋植避孕剂临床观察

    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避孕剂在全世界使用有30多年历史,我国于1980年10月开始引进Norplant并试用.1994年中国正式生产LNG皮下埋植剂,分Ⅰ型(6支/套)和Ⅱ型(2支/套),我站使用上海达华制药厂生产的皮下埋植剂Ⅱ型,从2003年8月~2005年7月,共使用71例进行近3年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郭华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NICU新生儿败血症首选抗生素现状和预后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我院新生儿NICU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首选抗生素的现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首选抗生素情况及其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内容:首选抗生素及其5日内换药率和有效率.查阅文献,结合药理学知识,对所用抗生素进行药效学分析.结果:我院NICU 6种首选抗生素及其5日内换药率、有效率分别如下:头孢三嗪/舒巴坦5日内换药率为74%、有效率为68%,头孢三嗪为50%和50%、头孢噻肟为69%和69%、头孢他啶为60%和60%、头孢地嗪为11%和100%、哌拉西林/他巴唑为50%和2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和首选抗生素的更换率成反比,和其药效成正比.6种抗生素中头孢地嗪的疗效好,因其有独特的广谱强力抗菌活性和免疫增强活性,且副作用少,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抗生素.头孢地嗪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邵斌;徐灵敏;任艳丽;栾斌;高山;张展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不同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笑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 000例自愿行人工流产的早孕者随机分为笑气吸入组(A组)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组(B组),对2组的镇痛效果、扩宫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镇痛效果及扩宫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笑气吸入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需专职麻醉师施行,是一种较理想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晓敏;绳俊玲;俞怀梅;张凤香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血清抗精子抗体对体外受精及单精子显微注射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对常规体外受精(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受精、胚胎发育、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7例IVF-ET及ICSI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将其分为4组,A组:IVF-ET伴AsAb阳性,36例;B组:ICSI伴AsAb阳性,25例;C组:IVF-ET,AsAb阴性,413例;D组:ICSI,AsAb阴性,163例,分析各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A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A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显著低于C组和D组;B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存在不但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同样也影响胚胎的发育及种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可提高受精率,但对提高胚胎质量及妊娠率无意义.

    作者:杨桂艳;董渭盈;杨如春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对脐带脱垂预后的影响

    目的:比较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对脐带脱垂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发生胎儿脐带脱垂的产妇,根据临床情况分别进行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比较两组间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产伤和产妇产褥感染、出血或血肿、组织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死亡率和产伤发生率、出血和组织损伤发生率均较阴道助产组明显降低(P<0.05),而产褥感染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剖宫产处理脐带脱垂可以相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优于阴道助产.

    作者:李建平;柳佩珍 刊期: 2006年第1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