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付晓敏;绳俊玲;俞怀梅;张凤香

关键词:笑气, 人工流产, 镇痛
摘要:目的:探讨笑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 000例自愿行人工流产的早孕者随机分为笑气吸入组(A组)和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组(B组),对2组的镇痛效果、扩宫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镇痛效果及扩宫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笑气吸入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需专职麻醉师施行,是一种较理想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单胎、头位、产科检查认为可行阴道试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的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2产程、第3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分娩镇痛方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赵溪平;肖豫;李魏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序贯用药治疗异位妊娠1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使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与米非司酮(mifepristone)序贯给药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方法:异位妊娠确诊患者132例,按MTX 40 mg/m2的剂量肌注,12~24 h再给予米非司酮300 mg顿服;间隔3~5天,如疗效不显著可重复治疗,多用药可达4次.采用免疫荧光法(参考值≤2.9 IU/L)检测治疗前后血β-HCG的变化.结果:大部分病例给药后血β-HCG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32例患者中有119例达到治愈标准,占90.1%.结论:应用MTX与米非司酮序贯给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

    作者:纵林;孟军;刘增佑;杨敬一;单莉莉;邹积艳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孕前妇女TORCH感染的检查

    目的:了解孕前妇女的TORCH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技术检测690例孕前妇女的血清TORCH病原体IgM.结果:TORCH-IgM总阳性195例、阳性率28.26%,单项病原体感染106例、阳性率15.36%,合并感染(两种以上病原体)89例、阳性率12.89%;总Tox-IgM阳性37例、阳性率5.36%,RuV-IgM阳性62例、阳性率8.98%,CMV-IgM阳性124例、阳性率17.97%,HSV-IgM阳性136例、阳性率19.71%.结论:孕前妇女TORCH的检测对预防宫内感染、控制畸形胎儿出生,实现产前优生保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建议将TORCH检测作为孕前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刘祥平;陈红;陈建萍;杨恒根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血液学指标和Hb电泳及RBC脆性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红细胞的MCV、MCH、MCHC、RDW等血液学指标及红细胞脆性、Hb电泳对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100例(其中α-地中海贫血60例,β-地中海贫血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全部样本进行血细胞计数仪血常规测定、红细胞脆性检测、血红蛋白电泳仪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地贫基因检测和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病人组血红蛋白电泳HbA、HbA2、HbF异常,MCV、红细胞脆性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CV、红细胞脆性对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3%及77%、80%.HbA2对α-地贫、β-地贫灵敏度分别为83.3%,95.0%,而RDW基本正常,灵敏度为73%,缺铁性贫血的RDW升高,灵敏度为70%.结论:MCV、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脆性对地贫有诊断意义,可作为简单、方便、快速、较准确的筛查方法;对于缺铁性贫血,RDW可作为先于血清铁蛋白的初筛试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国宏;李蔼文;李少英;孙筱放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中放置GeneFeX-IUD 7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时放置GeneFex-IUD对产后出血、血性恶露及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以剖宫产术中放置GeneFex-IUD者为放器组73例,剖宫产术中未放置IUD者为对照组78例.分别记录两组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与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及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的出血量,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eneFex-IUD对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无明显影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产后立即避孕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李兰;于梅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69例临床分析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往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多行盆腔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我院自1999年11月~2005年1月对6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小琳;曾宪强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动态变化及流行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5年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和统计标准,对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按照前4年与后4年两阶段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42 996例,前4年与后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66‰、13.87‰,后4年出生缺陷较前4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市户口围产儿出生缺陷上升趋势明显;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与产妇年龄、围产儿出生季节、胎数、胎儿性别关系密切.结论:根据出生缺陷监测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出生缺陷.

    作者:张凤霞;徐文;姚屹;宋世琴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对脐带脱垂预后的影响

    目的:比较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对脐带脱垂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发生胎儿脐带脱垂的产妇,根据临床情况分别进行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比较两组间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产伤和产妇产褥感染、出血或血肿、组织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死亡率和产伤发生率、出血和组织损伤发生率均较阴道助产组明显降低(P<0.05),而产褥感染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剖宫产处理脐带脱垂可以相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优于阴道助产.

    作者:李建平;柳佩珍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广州市区1 541例2~6岁健康散居儿童及肥胖儿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2~6岁健康散居儿童血脂的正常参考值、临界值、危险值;调查2~6岁健康散居儿童高血脂发生率;探讨肥胖对儿童血脂的影响.方法:对1 541例广州市区2~6岁健康散居儿童空腹12 h以上抽取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2~6岁健康散居儿童的TC、TG、LDL-C正常值(百分位法)分别为<4.56 mmol/L、<1.00 mmol/L、<2.74 mmol/L,危险值分别为>5.36 mmol/L、>1.43 mmol/L、>3.30 mmol/L;血脂异常的总检出率为7.75%;肥胖儿与正常组血脂4项指标相比较,TC、LDL-C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早在2~6岁健康儿童中已存在一定比例,应早期进行血脂筛查和饮食干预,小儿高脂血症应早期预防.

    作者:景尉;王方;戴若丹;罗旋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血清抗精子抗体对体外受精及单精子显微注射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对常规体外受精(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受精、胚胎发育、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7例IVF-ET及ICSI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将其分为4组,A组:IVF-ET伴AsAb阳性,36例;B组:ICSI伴AsAb阳性,25例;C组:IVF-ET,AsAb阴性,413例;D组:ICSI,AsAb阴性,163例,分析各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A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A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显著低于C组和D组;B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存在不但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同样也影响胚胎的发育及种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可提高受精率,但对提高胚胎质量及妊娠率无意义.

    作者:杨桂艳;董渭盈;杨如春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护理及激素替代治疗

    绝经是每1个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在此阶段内要经过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相关疾病严重的影响着妇女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生活质量(QOL)也越来越受到围绝经期妇女的关注.WTO将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列为21世纪促进健康的三大主题.针对这一目的,我院妇产科用心理护理及激素替代法治疗围绝经期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马赫;徐鑫;谢辉;滕志远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妊娠期龈炎与口腔卫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龈炎与口腔卫生的关系,为预防妊娠期龈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4例身体健康有妊娠期龈炎的孕妇为龈炎组,61例无龈炎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记录文化程度、每日刷牙次数、咀嚼口香糖习惯、龈炎指数及妊娠前龈出血状况.结果:妊娠期龈炎组的牙石及妊娠前龈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8%和61%,显著高于对照组25%和18%;龈炎组仅有8%有咀嚼口香糖习惯,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妊娠期龈炎组中每日刷牙2次组的龈炎指数(1.12±0.53)明显高于每日刷牙3次组(0.47±0.36).结论:妊娠期龈炎的发生与孕妇每日刷牙次数、咀嚼口香糖等口腔卫生措施及妊娠前龈炎状况有关,提示加强口腔卫生并在妊娠前治疗龈炎是减少妊娠期龈炎的有效途径.

    作者:潘卫红;凌慧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330例胎儿监护细变异的临床观察

    本文对5 730例孕妇临床观察发现,跳跃型330例中脐带受压占85.4%,因此,细变异对判断胎儿宫内是否健康,有无胎儿窘迫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杨洋;张柏岩;王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城市婴儿喂养中喂养人与婴儿交流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城市婴儿喂养中的喂养人与婴儿交流现状,发现婴儿喂养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采取了以直接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运用现场摄像技术,对北京市城区48例6~12个月婴儿喂养中的母子交流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通过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喂养人在喂养交流方面的态度、想法.结果:喂养中,喂养人缺乏喂养交流意识和技巧.结论:婴儿喂养中对喂养交流缺乏重视.

    作者:游川;丁辉;白露;王晓莉;王燕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204对不孕夫妇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孕夫妇支原体感染状况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对象为204对不孕夫妇,PCR技术检测男女方衣原体感染情况,培养方法检测支原体.结果:①男女性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8.8%(18/204)和27.9%(57/204),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2.9%(6/204)和3.9%(8/204);在同性别中,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衣原体,P>0.01;女性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方.②输卵管阻塞者支原体感染率高达40.3%(53/132),非输卵管阻塞者支原体为5.5%(4/7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不孕年限≤5年组中,女性支原体阳性率为30.9%(26/84);>5年组中,支原体阳性率为24.2%(29/120),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④支原体药敏试验敏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克拉霉素94.7%(71/75)、交沙霉素84.0%(63/75)、阿齐霉素84.0%(63/75)、强力霉素80.0%(60/75)、罗红霉素74.7%(56/75)美满霉素61.3%(46/75).结论:不孕症夫妇中女性支原体感染率高,应重视治疗;支原体治疗所推荐使用的药物有克拉霉素、交沙霉素、阿齐霉素、强力霉素.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多胎妊娠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多胎妊娠发生率、孕妇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多胎妊娠106例,了解发生率、年龄、孕周、合并症、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及相关因素.结果: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12 155例,多胎妊娠106例,发生率8.72‰,(其中双胎妊娠103例,发生率8.47‰、3胎妊娠3例,发生率0.25‰),年龄20~37岁,平均27.85岁,初产妇83例,占78.30%,经产妇23例,占21.70%.流产史26例,占24.53%.孕周28~40周,平均35.48周,其中28~36周50例,占47.17%,为同期的8.2倍,(P<0.01).合并症主要是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贫血.分娩方法剖宫产占85.85%.围生儿215个,体重900~3 350 g,平均2 301.75 g,低体重儿122个,占56.74%,围生儿死亡10例,纠正围生儿死亡率32.56‰.为同期的4倍(P<0.01).结论:多胎妊娠时孕妇并发症多,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高,属高危妊娠范畴.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孕期监测和管理,积极防治早产,适时终止妊娠.放宽剖宫产指征,提高新生儿管理技术,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朱坤仪;李玉萍;梁心玲;胡国幸;李彩娟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将5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及治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缓解症状、体征的治疗作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好.患儿无痛苦,易于接受,便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范翠;李东方;巩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71例使用皮下埋植避孕剂临床观察

    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避孕剂在全世界使用有30多年历史,我国于1980年10月开始引进Norplant并试用.1994年中国正式生产LNG皮下埋植剂,分Ⅰ型(6支/套)和Ⅱ型(2支/套),我站使用上海达华制药厂生产的皮下埋植剂Ⅱ型,从2003年8月~2005年7月,共使用71例进行近3年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郭华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电子阴道镜在妇科病普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在妇科病普查中对宫颈病变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071例受检女职工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电子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正常宫颈284例,占26.52%;宫颈良性病变619例,占57.80%;宫颈异常改变168例,占15.68%.对符合取样条件的52例异常宫颈病例行组织学检查,经病理确诊为CIN 23例,占44.23%;宫颈原位癌1例,占1.92%;宫颈湿疣6例,占11.54%.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Ⅰ级759例,占70.87%;巴氏Ⅱ级307例,占28.66%;巴氏Ⅲ级5例,占0.47%;未找到高度可疑癌和癌细胞.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妇科病普查中对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宫颈刮片细胞学涂片检查.

    作者:俞跃萍;罗慧琼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2月因各种原因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56例宫颈糜烂妇女(观察组)及同期290例宫颈光滑妇女(对照组),取其宫颈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宫颈糜烂组UU感染率为42.19%,宫颈光滑组UU感染率为24.48%,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宫颈糜烂面积越大,UU感染率越高,宫颈糜烂轻度、中度、重度各组UU感染率分别为34.87%、51.43%、55.88%,3组感染率之间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与宫颈糜烂有关,建议对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常规进行UU检测,以达到标本兼治,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作者:贺爱军;周林峰 刊期: 2006年第1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