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刀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作用

孙笑波;高鸣燕;徐杨;东梅

关键词:超声刀, 腹腔镜, 输卵管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输卵管妊娠开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3年来我院诊断为输卵管妊娠的病例,比较在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治疗输卵管妊娠与经腹输卵管妊娠开窗术的情况,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或短于经腹手术,手术时间亦存在差异,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刀在输卵管妊娠开窗术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是以生理盐水为溶剂,分别含有甘草酸苷0.2%、半胱氨酸0.1%、甘氨酸2.0%的静脉注射剂.主要成分甘草酸苷(GL)提取自药用植物甘草.甘草酸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结构式为2个分子的葡萄糖醛酸与甘草次酸(GA)的聚合物.GL在体内经酶分解成GA并发挥作用.美能具有抗过敏、抗炎症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抗过敏和改善肝功能的治疗.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享综合征,是由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性血管炎症,累及胃肠道时可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以往治疗上多用激素来缓解,但激素使用副作用较大.本文应用美能中药制剂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观察治疗前后腹部症状缓解情况,并与激素治疗对照,以探讨美能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1 332例已婚育龄妇女致畸病毒免疫状况研究

    目的:了解未经接种致畸病毒(TORCH)疫苗的育龄妇女其免疫球蛋白TORCH-IgG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 332例19~44岁无TORCH疫苗接种史及在广东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孕前妇女血清风疹病毒(RUV)IgG、巨细胞病毒(CMV)IgG、弓形虫(TOX)IgG、单纯疱疹Ⅱ病毒(HSVⅡ)IgG及B19微小病毒(B19)IgG检测,并按年龄分组统计阳性率.结果:总体风疹病毒IgG阳性率86.6%、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率93.2%、弓形虫IgG阳性率25.5%、单纯疱疹Ⅱ病毒IgG阳性率85.3%及B19微小病毒IgG阳性率38.1%,各指标阳性率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TORCH-IgG阳性(未经接种疫苗)代表本地的自然感染过程,育龄妇女各年龄组TORCH-Ig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即任一年龄妊娠,其孕期感染TORCH几率及其胎儿获得宫内垂直感染几率相同.

    作者:钟燕芳;薛素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卵巢妊娠25例临床分析

    卵巢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卵巢内发育和着床,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因无典型症状及体征而不易明确诊断.对卵巢妊娠的研究也很少,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卵巢妊娠的报道有增加趋势.现就我院收治的25例卵巢妊娠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作者:李春洪;卢晟杰;王红;冯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促进足月妊娠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

    为防止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对妊娠合并某些疾病以及孕周超过40周的孕妇给予适时引产是产科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宫颈条件则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有关,宫颈不成熟者,引产失败率高达50%[1].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及小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苑运阁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从2002年5月~2005年6月间我们深入基层,在乡(镇)对5 683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普查普治.结果生殖道感染发病率高,占整个患病人数的34.28%,生殖道感染中宫颈炎发病率多,占8.8%.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卫生习惯、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任洪茹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性别差异的调查

    目的: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淄博市4所中学的初一~初四的58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大比例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74%,心理问题大体上呈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初二、初四是心理问题高发期;②初二学生的性别差异表现比较明显,初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男生.结论: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困惑,应及时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健康辅导计划.

    作者:张朝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以866例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分娩为实验组,取自由体位与传统模式助产分娩的81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剖宫产原因、剖宫产率、难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均为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实验组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的难产率、宫缩乏力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显著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成金焕;郭晓燕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68例临床分析

    重度子痫前期易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是高危妊娠中的重要问题,围生儿结局与病情、胎龄、出生体重等多因素相关.本文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月收治的68例单胎重度妊高征合并FGR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出生孕周、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作者:王义;甄学慧;徐鑫;宋蓓蓓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超声检查诊断小儿睾丸微小结石症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睾丸微小结石症(T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线阵探头,诊断6例TM,同时进行随访和复查.结果:儿童声像图与成人一样,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睾丸实质内弥漫分布≤2mm,无声影的强光点,其中3例1侧隐睾,1例双侧隐睾,2例鞘膜积液,病理改变为曲细精管内多发分层状钙化,2例超声和临床随访无恶性变.结论:高频超声对TM诊断起到重要作用,小儿TM常因阴囊其它疾病行超声检查时确诊.因有睾丸肿瘤发生的倾向,需定期6~12个月超声检查.

    作者:符柳江;钟伟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临夏州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及对策

    临夏州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群众保健意识较差.长期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州妇女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制约两个纲要健康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于提高我州妇女健康水平,推动我州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实现两纲目标,加快我州小康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景香;马晓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镇痛泵对妇产科病人术后肠蠕动影响的观察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简称PCA)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出现、并将近10年提出的按需镇痛概念与微电脑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1].PCA技术即术后在病人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2].这一技术在国外发展较快,已较成熟,我国是在近几年才逐步推广并用于临床各手术科室的术后病人.目前有关在术后使用镇痛泵对胃肠蠕动的恢复是否有影响方面,国内报道有不同见解[3,4].为排除因胃肠道术后影响肠蠕动恢复的生理病理因素,本实验研究选择了非肠道手术科室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妇产科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玉霞;宋春利;安力彬;洪金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8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意外伤害的平均知识得分为(72.65±0.6)分;态度得分(68.54±1.08)分;行为得分(72.77±0.86)分.家长的文化、职业、家庭人口数、父母关系、管教方式对意外伤害知识得分的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儿童年龄对家长态度得分影响显著.家长从社区宣传中获得知识只占14.9%.结论: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的KAP是相互关联的.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欠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家长侥幸心理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作者:晏晓颖;廖淑梅;陈春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288例早产儿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产儿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昆山市各级医院出生的288例早产儿,分析孕周、出生体重、性别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孕28~30+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儿出生率及窒息率均较其它两组高;极低体重儿组的死亡率较其余组高,且此组的男婴死亡率高于女婴.结论:孕周与出生体重对早产儿死亡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金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以腹痛为主诉的儿童铅中毒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铅污染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有了更多的了解,铅污染对儿童智能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铅污染对人体的损伤是多系统、多器官的,呈非特异性症状,它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亦是不能忽视的.现对本院驱铅门诊接诊以腹痛为主诉的58例铅中毒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提高对儿童铅中毒的早期识别能力.

    作者:李南平;冯秀英;姚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利多卡因涂抹尿道外口加穴位按压治疗产后尿潴留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涂抹尿道外口+膀胱穴位按压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产后尿潴留患者65例,随机分为A(22例)、B(22例)、C(21例)3组.A组采用持续按摩膀胱及按压膀胱穴位,并于尿道外口涂用2%利多卡因;B组采用持续按摩膀胱及按压膀胱穴位;C组导尿并放置导尿管,持续24 h去除尿管.结果:A、B、C三组,6 h内治愈率分别为81.82%、50%、0%(两两相比P<0.05);12 h内治愈率分别为100%、68.19%、0%(两两相比P<0.01);24 h内治愈率分别为100%、86.36%、57.14%(A与B比较P>0.05;A与C比较P<0.001;B与C比较P<0.05).治疗后伴有并发症,C组与A组、B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涂抹尿道外口+持续膀胱按摩+穴位按压治疗产后尿潴留,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单瑞芹;张素霞;高亚莉;刘翠英;王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5年9月分别采用两种复苏技术处理新生儿窒息的效果.结果:2003年9月~2004年9月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6.30%,2004年9月~2005年9月窒息发生率下降为3.76%,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下降.结论:采用新的复苏流程,产、儿科合作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儿童风湿热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与儿童风湿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38例儿童风湿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中的HHV-6 DNA.结果:风湿热患者HHV-6 DNA阳性率为55.26%,而对照组为52.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HHV-6 DNA,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HHV-6活动性感染.结论:HHV-6感染与风湿性关节炎相关.

    作者:陈曦;张成义;黄红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B超下羊膜腔穿刺及脐带穿刺手术及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取材方法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侵入性操作抽取羊水或脐血.结果:脐带穿刺80例,成功率95%(76/80);羊膜腔穿刺204例,成功率100%;流产率均为0;出血率:①经胎盘44例,胎盘渗血25例,占12.25%(25/204);脐带穿刺经胎盘11例,胎盘渗血8例,占10%;②脐带渗血.脐带穿刺中渗血发生10例,占12.5%.两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母婴并发症例.结论:正确把握好手术时机,掌握娴熟的技术和手术技巧,是提高羊膜腔穿刺术及脐带穿刺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钟进;郭晓玲;卢海英;梁少联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抚触对促进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探讨

    婴儿抚触是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提倡开展的1种亲昵、舒适、经济有效的保健技术.它通过对婴儿全身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促进婴儿智能发育,增强婴儿免疫力和应激力等,早产儿与足月儿有同样的生理需要,但因为早产儿往往需要静脉补液,胃管营养,足后跟取血和机械通气等检查治疗,很少从母亲和护士那里得到温柔的爱抚,为进一步探讨抚触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我院保健科对全市2003年12月~2004年3月出生的40例早产儿进行动态跟踪.

    作者:郭俊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存活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指导临床采取有效干预及相应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降低VLBWI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59例VLBW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引起VLBWI的主要因素是: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臀位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产后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肺出血、新生儿硬肿、呼吸暂停、感染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与监护,加强对VLBWI管理及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处置水平,配合医疗,是提高VLBWI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作者:董敏;崔霜剑;侯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