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张成义;黄红兰
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与儿童风湿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38例儿童风湿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中的HHV-6 DNA.结果:风湿热患者HHV-6 DNA阳性率为55.26%,而对照组为52.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HHV-6 DNA,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HHV-6活动性感染.结论:HHV-6感染与风湿性关节炎相关.
作者:陈曦;张成义;黄红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临夏州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群众保健意识较差.长期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州妇女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制约两个纲要健康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于提高我州妇女健康水平,推动我州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实现两纲目标,加快我州小康建设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景香;马晓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以补充雌激素为主,解决与雌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为目的一种治疗方法[1].自1932年Geist等首次提出应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以来,其药物治疗制剂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种类型的雌激素补充女性在绝经前期、后期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不足,从而改善因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身体各系统生理变化,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纠正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硬化及老年痴呆等发挥着积极作用[2].随着HRT在妇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研究,HRT的利与弊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对其使用的必要性、方法、药物选择及副作用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HRT在临床上应用时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别阐述如下:
作者:刘文雅;戈寒冰;王小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孕期的合理监护、处理,以减少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93例妊娠合并先心病者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先心病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为主,占56%,先心病手术以修补术为主,占69.4%.心功能Ⅰ-Ⅱ级者80例(占86%),Ⅲ~Ⅳ级者13例(占14%).②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心功能Ⅰ~Ⅱ级者早产儿、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高,新生儿平均体重低,有显著差异.2例孕产妇死亡均发生于心功能Ⅳ级者.③手术后妊娠可改善心功能,减少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体重.结论:妊娠合并先心病以间隔缺损为主,无论何种先心病,发现后宜尽早手术,术后再妊娠,可降低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孕期尽可能维持心功能Ⅰ~Ⅱ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望安全渡过孕期;心功能不良导致母儿预后不良.
作者:韩凤珍;闻安民;周沫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的疗效.方法:停经7~10周过期流产组42例,米非司酮150 mg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停经10~12周过期流产组38例,米非司酮300 mg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结果:两组自然流产率分别为82.2%、76.2%,清宫率分别为17.8%、23.8%;出血量小于50 ml,未见并发症,不良反应轻.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完全流产率高,阴道流血量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秀芝;王芊晨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为防止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对妊娠合并某些疾病以及孕周超过40周的孕妇给予适时引产是产科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宫颈条件则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有关,宫颈不成熟者,引产失败率高达50%[1].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及小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苑运阁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涂抹尿道外口+膀胱穴位按压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产后尿潴留患者65例,随机分为A(22例)、B(22例)、C(21例)3组.A组采用持续按摩膀胱及按压膀胱穴位,并于尿道外口涂用2%利多卡因;B组采用持续按摩膀胱及按压膀胱穴位;C组导尿并放置导尿管,持续24 h去除尿管.结果:A、B、C三组,6 h内治愈率分别为81.82%、50%、0%(两两相比P<0.05);12 h内治愈率分别为100%、68.19%、0%(两两相比P<0.01);24 h内治愈率分别为100%、86.36%、57.14%(A与B比较P>0.05;A与C比较P<0.001;B与C比较P<0.05).治疗后伴有并发症,C组与A组、B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涂抹尿道外口+持续膀胱按摩+穴位按压治疗产后尿潴留,方法简单、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单瑞芹;张素霞;高亚莉;刘翠英;王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导管法通液术结合过氧化氢造影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90例,采用导管法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借助过氧化氢造影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的输卵管通液术.结果:治疗组90例中第1次治疗后35例双侧输卵管通畅,对于双侧或单侧输卵管梗阻患者或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再进行第2次或第3次治疗,术后随访3年,64例妊娠并分娩,2例异位妊娠,4例流产.治疗组妊娠率75.56%,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妊娠率15.00%,总有效率40.00%,两组妊娠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导管法输卵管通液术结合过氧化氢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其疏通输卵管的作用明显,临床效果显著,应用方便.
作者:李静;唐红霞;王英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时与24例正常子宫内膜相对照.结果: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两组内膜组织均有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分泌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P<0.05),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有关,并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谭伟坚;张晓薇;陈国勤;刘慕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和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年龄为48天~5个月的正常婴儿80例为实验组,按1∶1配对原则选取对照组80例.实验组入组后采用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及早期综合干预技术对其体格发育及神经精神发展进行定期跟踪监测、评估,同时实施早期干预方案.两组儿童30个月时,对其体格、智能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总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动作、精细动作、个人社交3个能区发育商数(DQ)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身高、体重增加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技术及早期综合干预技术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技术,能明显促进婴幼儿体格及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可以面向广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杨少萍;涂忆桥;张岳英;胡荣华;郭林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收集自2001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行自体血液回收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休克的15例(包括输卵管妊娠14例、卵巢妊娠1例)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同期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和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回输自体血从手术开始到输血时间为(25.67±6.41)min.研究组和对照组腹腔内出血量分别为(1 606±592)ml和(338±142)ml,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组回输自体血血量为(853±341)ml,两组均未输异体血.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3±31)min和(65±28)min,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前RBC、PLT、Hb均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RBC、Hb明显增高(P<0.05);两组术后第1天WBC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能有效回收自体血,速度快,使腹腔镜治疗休克型宫外孕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王彩霞;郭培奋 刊期: 2006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铅污染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有了更多的了解,铅污染对儿童智能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铅污染对人体的损伤是多系统、多器官的,呈非特异性症状,它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亦是不能忽视的.现对本院驱铅门诊接诊以腹痛为主诉的58例铅中毒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提高对儿童铅中毒的早期识别能力.
作者:李南平;冯秀英;姚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地区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意向性选择6个省,在每个省意向性选择1个县,在每个县整群抽样调查对象800人,采取封闭式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相关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在这次调查中,有3 095人(64.5%)恐惧艾滋病;66.5%的人认为应该隔离治疗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40.1%的人认为应该限制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的人身自由.有1 497(31.2%)人不愿意为艾滋病病人捐款.6个地区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与偏见态度不完全相同,P<0.01.结论: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性别、户口性质、学历以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是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调查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知识不了解.在6个地区中,河南地区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轻,江苏地区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严重.
作者:郭欣;程怡民;李颖;黄娜;武俊青;汝小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痛经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重新分析痛经患者的临床因素,提出新的认识.方法:将1 158例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工流产史与痛经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P<0.001).结论:人工流产手术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该手术所产生的副作用可对女性生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作者:秦王燕;常洪晶;杨玉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8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意外伤害的平均知识得分为(72.65±0.6)分;态度得分(68.54±1.08)分;行为得分(72.77±0.86)分.家长的文化、职业、家庭人口数、父母关系、管教方式对意外伤害知识得分的影响显著,家庭收入、儿童年龄对家长态度得分影响显著.家长从社区宣传中获得知识只占14.9%.结论: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的KAP是相互关联的.家长意外伤害知识欠缺,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家长侥幸心理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
作者:晏晓颖;廖淑梅;陈春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该市儿童5种元素含量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结果: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铜、钙、镁、铁含量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锌元素水平有较大的年龄阶梯,呈递增趋势,标准差较大,中值差异也较大.结论:修订低小年龄段某些微量元素的参考界值,以免过度补充摄入.
作者:吴华美;陈明发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卵巢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卵巢内发育和着床,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因无典型症状及体征而不易明确诊断.对卵巢妊娠的研究也很少,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卵巢妊娠的报道有增加趋势.现就我院收治的25例卵巢妊娠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作者:李春洪;卢晟杰;王红;冯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NS)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了解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114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6例.结果:本组病例NS患儿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5%.其中3例致肾病复发,1例在肾病未缓解期致尿蛋白增多且口服激素治疗4周尿蛋白仍未转阴.对6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及表面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2~5天哮喘缓解.6例患儿出院后均继续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未再出现喘息发作.出院后均继续口服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仍有效.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多于口服激素过程中发生哮喘,其中部分患儿可致NS复发、病情加重或延长缓解时间.此类患儿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时及时控制哮喘症状、合理用药可以提高NS的缓解率,减少复发.
作者:王娟;马青山;成焕吉;鲁继荣;张云峰;尹嘉宁;王静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孕产期妇女是否存在碘缺乏并对碘缺乏病(IDD)进行筛查,为孕产期妇女补碘提供依据.方法:用ADA快速尿碘测定法对孕产妇尿碘水平进行测定、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结果:(1)孕产妇缺碘发生率50.85%,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6.67%),部分孕产妇(13.09%)尿碘水平高于非妊娠妇女;(2)缺碘组孕妇TSH水平高于非缺碘组(P<0.05).结论:十堰地区孕产妇存在碘缺乏,有必要对孕产妇作尿碘筛查,以便及时合理补碘,避免碘缺乏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李毅;成国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永靖县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永靖县6个乡(镇)、6个村的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7月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同时组织育龄妇女到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妇科检查.结果:1 268名育龄妇女,总妊娠次数3 034次,人均妊娠2.39次.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91次,占3.00%;自然流产198次,占6.53%;人工流产241次,占7.94%;活产2 504次,占82.53%.死胎死产率3.51%,自然流产率7.09%.死胎死产发生率和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收入较低者发生率较高.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率、自然流产率与全国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发生率比较高,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和入院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舒星宇;李芝兰;王德文;李昌赟;罗小明;孔德瑾;张桂花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