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93例临床分析

韩凤珍;闻安民;周沫

关键词:先心病, 妊娠,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孕期的合理监护、处理,以减少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93例妊娠合并先心病者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先心病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为主,占56%,先心病手术以修补术为主,占69.4%.心功能Ⅰ-Ⅱ级者80例(占86%),Ⅲ~Ⅳ级者13例(占14%).②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心功能Ⅰ~Ⅱ级者早产儿、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高,新生儿平均体重低,有显著差异.2例孕产妇死亡均发生于心功能Ⅳ级者.③手术后妊娠可改善心功能,减少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体重.结论:妊娠合并先心病以间隔缺损为主,无论何种先心病,发现后宜尽早手术,术后再妊娠,可降低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孕期尽可能维持心功能Ⅰ~Ⅱ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望安全渡过孕期;心功能不良导致母儿预后不良.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08例有药物流产史(A组)和267例有人工流产史(B组)及280例无流产史(C组)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析其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及B组先兆流产、产后出血、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0.01),而此3项发生率B组高于A组.B组的胎盘残留、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及C组(P<0.01),其余并发症的发生率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人工流产次数增多,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增高(P<0.05~0.01);而药物流产次数对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避孕失败后,药物流产是比人工流产更加安全的补救措施,但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可增加孕产期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药物流产的次数对孕产期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爱群;方虹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原因不明的反复流产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相关性研究进展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广泛存在于胎儿、胎盘血管内,有研究表明[1,2]: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存在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激肽是一种肽类,是由胎盘毛细血管产生,它不仅具有抗凝血、促进纤溶、增加血流量等生物学活性,而且在调节胎盘血流量、代谢产物转运等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除在全身的凝血纤溶系统方面发挥作用外,在生殖领域中亦占有重要地位.近有报道表明[3]: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蛋白缺乏与反复流产关系密切.此外,针对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蛋白产生的自身抗体也参与反复流产[4,5].

    作者:于松;张为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后的分娩方式.方法:对186例瘢痕子宫妊娠后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中,择期剖宫产96例,阴道试产90例,有7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6.7%.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后若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以阴道试产.

    作者:杨秀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输卵管妊娠的表达及其在诊断方面的意义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IF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外周血的LIF的浓度,以探讨LIF与异位妊娠的关系.结果:异位妊娠患者的输卵管组织中LIF表达水平较高,而非异位妊娠患者的输卵管组织的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LIF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IF可能在异位妊娠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测定患者外周血的LIF浓度用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

    作者:钟富琴;刘荣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镇痛泵对妇产科病人术后肠蠕动影响的观察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简称PCA)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出现、并将近10年提出的按需镇痛概念与微电脑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1].PCA技术即术后在病人感到疼痛时可自行按压PCA装置的给药键,按设定的剂量注入镇痛药,从而达到止痛效果[2].这一技术在国外发展较快,已较成熟,我国是在近几年才逐步推广并用于临床各手术科室的术后病人.目前有关在术后使用镇痛泵对胃肠蠕动的恢复是否有影响方面,国内报道有不同见解[3,4].为排除因胃肠道术后影响肠蠕动恢复的生理病理因素,本实验研究选择了非肠道手术科室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妇产科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玉霞;宋春利;安力彬;洪金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子宫出血的原因很多,仅凭常规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有一定难度.1998年10月~2004年12月,我院对423例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

    目的:探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5年9月分别采用两种复苏技术处理新生儿窒息的效果.结果:2003年9月~2004年9月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6.30%,2004年9月~2005年9月窒息发生率下降为3.76%,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下降.结论:采用新的复苏流程,产、儿科合作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是以生理盐水为溶剂,分别含有甘草酸苷0.2%、半胱氨酸0.1%、甘氨酸2.0%的静脉注射剂.主要成分甘草酸苷(GL)提取自药用植物甘草.甘草酸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结构式为2个分子的葡萄糖醛酸与甘草次酸(GA)的聚合物.GL在体内经酶分解成GA并发挥作用.美能具有抗过敏、抗炎症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抗过敏和改善肝功能的治疗.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享综合征,是由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性血管炎症,累及胃肠道时可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以往治疗上多用激素来缓解,但激素使用副作用较大.本文应用美能中药制剂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观察治疗前后腹部症状缓解情况,并与激素治疗对照,以探讨美能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后出院指导效果的调查

    为了解在我院产科病房所实施的出院指导对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具体评价出院指导内容,从而提高出院指导的效率,我们对50例产妇进行了产褥期护理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朴春姬;黄福今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孕产妇尿碘水平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孕产期妇女是否存在碘缺乏并对碘缺乏病(IDD)进行筛查,为孕产期妇女补碘提供依据.方法:用ADA快速尿碘测定法对孕产妇尿碘水平进行测定、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结果:(1)孕产妇缺碘发生率50.85%,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6.67%),部分孕产妇(13.09%)尿碘水平高于非妊娠妇女;(2)缺碘组孕妇TSH水平高于非缺碘组(P<0.05).结论:十堰地区孕产妇存在碘缺乏,有必要对孕产妇作尿碘筛查,以便及时合理补碘,避免碘缺乏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李毅;成国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NS)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了解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114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6例.结果:本组病例NS患儿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5%.其中3例致肾病复发,1例在肾病未缓解期致尿蛋白增多且口服激素治疗4周尿蛋白仍未转阴.对6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及表面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2~5天哮喘缓解.6例患儿出院后均继续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未再出现喘息发作.出院后均继续口服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仍有效.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多于口服激素过程中发生哮喘,其中部分患儿可致NS复发、病情加重或延长缓解时间.此类患儿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时及时控制哮喘症状、合理用药可以提高NS的缓解率,减少复发.

    作者:王娟;马青山;成焕吉;鲁继荣;张云峰;尹嘉宁;王静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促进足月妊娠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

    为防止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降低围产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对妊娠合并某些疾病以及孕周超过40周的孕妇给予适时引产是产科常见的治疗措施,而宫颈条件则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引产成功率与宫颈成熟有关,宫颈不成熟者,引产失败率高达50%[1].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米非司酮及小剂量催产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苑运阁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2001~2005年吉林市1 42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1~2005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0~4岁儿童死亡报告卡为基础资料,计算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结果:2005年该市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4‰、7.92‰和9.06‰,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29.7%、25.8%和23.5%;2005年区域城市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82‰、7.43‰和8.33‰,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29.7%、26.4%和22%;区域农村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46‰、8.18‰和9.43‰,较2001年分别下降了30.2‰、26%和25.1%.2001~2005年,该市5岁以下儿童的出生窒息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2001~2005年,该市城区和农村的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出生窒息死因的死亡率城乡均有明显下降,肺炎、腹泻死因的死亡率城区较农村下降明显.

    作者:张春灵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以腹痛为主诉的儿童铅中毒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铅污染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有了更多的了解,铅污染对儿童智能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铅污染对人体的损伤是多系统、多器官的,呈非特异性症状,它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亦是不能忽视的.现对本院驱铅门诊接诊以腹痛为主诉的58例铅中毒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提高对儿童铅中毒的早期识别能力.

    作者:李南平;冯秀英;姚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永靖县农村育龄妇女妊娠结局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永靖县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永靖县6个乡(镇)、6个村的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7月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同时组织育龄妇女到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妇科检查.结果:1 268名育龄妇女,总妊娠次数3 034次,人均妊娠2.39次.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91次,占3.00%;自然流产198次,占6.53%;人工流产241次,占7.94%;活产2 504次,占82.53%.死胎死产率3.51%,自然流产率7.09%.死胎死产发生率和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收入较低者发生率较高.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率、自然流产率与全国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发生率比较高,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和入院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舒星宇;李芝兰;王德文;李昌赟;罗小明;孔德瑾;张桂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早产儿硬肿症的分析与康复

    本文对近3年来186例早产儿硬肿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01年3月~2004年3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186例早产儿,体重均<2 500 g.于生后24 h内入院,入院后立即置远红外线复温台或保温箱中.并按是否出现硬肿分为两组,硬肿症组102例,男80例、女22例,其中轻度硬肿78例、中度硬肿19例、重度硬肿5例;无硬肿症组84例,男57例、女27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一般情况以及生后3日内热卡摄入情况.

    作者:王宏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性别差异的调查

    目的: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淄博市4所中学的初一~初四的58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大比例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74%,心理问题大体上呈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初二、初四是心理问题高发期;②初二学生的性别差异表现比较明显,初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男生.结论: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困惑,应及时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健康辅导计划.

    作者:张朝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妇女保健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保健服务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妇女保健的存在问题,为制订妇女保健工作规范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宝安区2003年验收合格的110家社区健康服务站,按好、中、差分为三级,以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进行横断面研究,抽取10家社区健康服务的居民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咨询服务排首位,有42.7%的调查对象需要,其次是常见病的治疗(32.5%)、妇科病检查(29.7%);避孕知识及用品的服务需求随学历提高呈上升趋势.对妇科病检查的服务需要随学历提高而下降,对健康咨询、心理咨询、避孕知识及用品、常见病治疗的服务需求,随人口流动性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对妇科病检查、常见病治疗的服务需求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结论:随收入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人们保健意识在提高,但对疾病的诊疗和检查仍然是人们急需解决,提示加强妇幼保健功能,规范社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意识是关键.

    作者:曾红友;郭华;邱洁;黄跃华;韩煊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更年期妇女激素替代疗法的利与弊

    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以补充雌激素为主,解决与雌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为目的一种治疗方法[1].自1932年Geist等首次提出应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以来,其药物治疗制剂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种类型的雌激素补充女性在绝经前期、后期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不足,从而改善因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身体各系统生理变化,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纠正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硬化及老年痴呆等发挥着积极作用[2].随着HRT在妇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研究,HRT的利与弊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对其使用的必要性、方法、药物选择及副作用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HRT在临床上应用时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别阐述如下:

    作者:刘文雅;戈寒冰;王小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超声检查诊断小儿睾丸微小结石症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睾丸微小结石症(T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线阵探头,诊断6例TM,同时进行随访和复查.结果:儿童声像图与成人一样,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睾丸实质内弥漫分布≤2mm,无声影的强光点,其中3例1侧隐睾,1例双侧隐睾,2例鞘膜积液,病理改变为曲细精管内多发分层状钙化,2例超声和临床随访无恶性变.结论:高频超声对TM诊断起到重要作用,小儿TM常因阴囊其它疾病行超声检查时确诊.因有睾丸肿瘤发生的倾向,需定期6~12个月超声检查.

    作者:符柳江;钟伟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