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查诊断小儿睾丸微小结石症的价值

符柳江;钟伟邦

关键词:睾丸, 钙化, 小儿,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儿睾丸微小结石症(T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线阵探头,诊断6例TM,同时进行随访和复查.结果:儿童声像图与成人一样,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睾丸实质内弥漫分布≤2mm,无声影的强光点,其中3例1侧隐睾,1例双侧隐睾,2例鞘膜积液,病理改变为曲细精管内多发分层状钙化,2例超声和临床随访无恶性变.结论:高频超声对TM诊断起到重要作用,小儿TM常因阴囊其它疾病行超声检查时确诊.因有睾丸肿瘤发生的倾向,需定期6~12个月超声检查.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存活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指导临床采取有效干预及相应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降低VLBWI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59例VLBW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引起VLBWI的主要因素是: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臀位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窒息、产后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肺出血、新生儿硬肿、呼吸暂停、感染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与监护,加强对VLBWI管理及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处置水平,配合医疗,是提高VLBWI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作者:董敏;崔霜剑;侯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9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孕期的合理监护、处理,以减少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93例妊娠合并先心病者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先心病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为主,占56%,先心病手术以修补术为主,占69.4%.心功能Ⅰ-Ⅱ级者80例(占86%),Ⅲ~Ⅳ级者13例(占14%).②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心功能Ⅰ~Ⅱ级者早产儿、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高,新生儿平均体重低,有显著差异.2例孕产妇死亡均发生于心功能Ⅳ级者.③手术后妊娠可改善心功能,减少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体重.结论:妊娠合并先心病以间隔缺损为主,无论何种先心病,发现后宜尽早手术,术后再妊娠,可降低母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孕期尽可能维持心功能Ⅰ~Ⅱ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望安全渡过孕期;心功能不良导致母儿预后不良.

    作者:韩凤珍;闻安民;周沫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时与24例正常子宫内膜相对照.结果: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两组内膜组织均有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分泌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P<0.05),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有关,并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谭伟坚;张晓薇;陈国勤;刘慕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1 332例已婚育龄妇女致畸病毒免疫状况研究

    目的:了解未经接种致畸病毒(TORCH)疫苗的育龄妇女其免疫球蛋白TORCH-IgG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 332例19~44岁无TORCH疫苗接种史及在广东地区居住5年以上的孕前妇女血清风疹病毒(RUV)IgG、巨细胞病毒(CMV)IgG、弓形虫(TOX)IgG、单纯疱疹Ⅱ病毒(HSVⅡ)IgG及B19微小病毒(B19)IgG检测,并按年龄分组统计阳性率.结果:总体风疹病毒IgG阳性率86.6%、巨细胞病毒IgG阳性率93.2%、弓形虫IgG阳性率25.5%、单纯疱疹Ⅱ病毒IgG阳性率85.3%及B19微小病毒IgG阳性率38.1%,各指标阳性率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TORCH-IgG阳性(未经接种疫苗)代表本地的自然感染过程,育龄妇女各年龄组TORCH-Ig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即任一年龄妊娠,其孕期感染TORCH几率及其胎儿获得宫内垂直感染几率相同.

    作者:钟燕芳;薛素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68例临床分析

    重度子痫前期易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是高危妊娠中的重要问题,围生儿结局与病情、胎龄、出生体重等多因素相关.本文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月收治的68例单胎重度妊高征合并FGR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出生孕周、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作者:王义;甄学慧;徐鑫;宋蓓蓓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孕产妇尿碘水平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孕产期妇女是否存在碘缺乏并对碘缺乏病(IDD)进行筛查,为孕产期妇女补碘提供依据.方法:用ADA快速尿碘测定法对孕产妇尿碘水平进行测定、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结果:(1)孕产妇缺碘发生率50.85%,显著高于非妊娠妇女(6.67%),部分孕产妇(13.09%)尿碘水平高于非妊娠妇女;(2)缺碘组孕妇TSH水平高于非缺碘组(P<0.05).结论:十堰地区孕产妇存在碘缺乏,有必要对孕产妇作尿碘筛查,以便及时合理补碘,避免碘缺乏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李毅;成国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NS)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了解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114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6例.结果:本组病例NS患儿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5%.其中3例致肾病复发,1例在肾病未缓解期致尿蛋白增多且口服激素治疗4周尿蛋白仍未转阴.对6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及表面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2~5天哮喘缓解.6例患儿出院后均继续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未再出现喘息发作.出院后均继续口服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仍有效.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多于口服激素过程中发生哮喘,其中部分患儿可致NS复发、病情加重或延长缓解时间.此类患儿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时及时控制哮喘症状、合理用药可以提高NS的缓解率,减少复发.

    作者:王娟;马青山;成焕吉;鲁继荣;张云峰;尹嘉宁;王静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后出院指导效果的调查

    为了解在我院产科病房所实施的出院指导对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具体评价出院指导内容,从而提高出院指导的效率,我们对50例产妇进行了产褥期护理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朴春姬;黄福今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以866例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分娩为实验组,取自由体位与传统模式助产分娩的81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剖宫产原因、剖宫产率、难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均为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实验组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的难产率、宫缩乏力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显著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成金焕;郭晓燕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怀化市2000~2004年0~4岁儿童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怀化市0~4年儿童意外死亡现状、分布特点、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中国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该市2000~2004年0~4岁儿童意外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内0~4岁儿童意外死亡共发生358例,占0~4岁儿童死亡总数的15.4%,死因主要为其它意外,占0~4岁儿童意外死亡41.1%,0岁组以其它意外(搦婴)为主,且女婴高于男婴;1~4岁组以溺水为主,男童高于女童.结论:呼吁社会关注女童的生存权和健康权,提示家长加强对男童的看护.

    作者:曾菊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痛经的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痛经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重新分析痛经患者的临床因素,提出新的认识.方法:将1 158例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工流产史与痛经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P<0.001).结论:人工流产手术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该手术所产生的副作用可对女性生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作者:秦王燕;常洪晶;杨玉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发作期与缓解期哮喘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血清TGFβ1水平.结果:血清TGFβ1水平哮喘组发作期及缓解期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发作期TGFβ1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减低,可能参与哮喘发病.

    作者:赵凯姝;成焕吉;马青山;刘文东;于凌云;蔡三立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临床与超声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原因及评价B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6例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0天者进行加强宫缩抗感染治疗,通过二维B超、必要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协助诊断,有组织残留可疑者行清宫术,结果与超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0天者发生率为7.38%.其中66.67%的病人经加强宫缩抗感染治疗后阴道出血在15天内干净.二维B超明确诊断为组织残留者经清宫术后证实符合率为100.00%,疑为微量组织残留者经清宫术后证实符合率仅为33.33%,彩色多普勒超声协助诊断微量组织残留经清宫术后证实符合率为66.67%.结论:组织残留不是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诊断困难者提供参考.

    作者:杜天竹;黄国诚;董铄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对艾滋病歧视与偏见的研究

    目的:研究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地区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意向性选择6个省,在每个省意向性选择1个县,在每个县整群抽样调查对象800人,采取封闭式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相关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在这次调查中,有3 095人(64.5%)恐惧艾滋病;66.5%的人认为应该隔离治疗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40.1%的人认为应该限制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感染者的人身自由.有1 497(31.2%)人不愿意为艾滋病病人捐款.6个地区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与偏见态度不完全相同,P<0.01.结论: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性别、户口性质、学历以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是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调查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知识不了解.在6个地区中,河南地区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轻,江苏地区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持歧视和偏见态度的现状严重.

    作者:郭欣;程怡民;李颖;黄娜;武俊青;汝小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永靖县农村育龄妇女妊娠结局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永靖县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永靖县6个乡(镇)、6个村的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7月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同时组织育龄妇女到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妇科检查.结果:1 268名育龄妇女,总妊娠次数3 034次,人均妊娠2.39次.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91次,占3.00%;自然流产198次,占6.53%;人工流产241次,占7.94%;活产2 504次,占82.53%.死胎死产率3.51%,自然流产率7.09%.死胎死产发生率和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收入较低者发生率较高.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率、自然流产率与全国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发生率比较高,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和入院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舒星宇;李芝兰;王德文;李昌赟;罗小明;孔德瑾;张桂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8例分析

    目的:讨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的适应症、方法及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来经换血治疗的8例病例的换血原因、年龄、疗效及换血方法,换血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液内环境的改变.结果:8例病例中新生儿ABO溶血病换血6例,其他2例,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了53.80%,全部治愈,换血途径采用脐静脉换血法,换血前后生命体征、生化、血红蛋白(Hb)变化不大,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换血疗法的对象仍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主,换血途径仍以脐静脉换血为主,强调使用5~7天内的CPDA1保养液的新鲜血,以达到去除体内过高的未结合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李晓雪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早产儿专案管理及早期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专案管理和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运动及智能发育的综合影响.方法: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干预组接受1年的专案系统管理,定期返院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格发育监测、智能发育及神经运动检查,并参照鲍秀兰教授等编著的<塑造佳的人生开端>制定出干预方案进行指导训练.对智力、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及确诊或疑似脑瘫的患儿及时收住康复科做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于纠正年龄1岁时进行随访.结果:纠正年龄1岁时,干预组早产儿体格发育、运动发育、智能发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早产儿专案管理、加强指导、早期干预,对其体格发育、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降低早产儿伤残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爱平;闫瑰娟;赵向;张家洁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南平市1 260名婴幼儿体内5种元素含量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该市儿童5种元素含量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结果:男女性别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段铜、钙、镁、铁含量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锌元素水平有较大的年龄阶梯,呈递增趋势,标准差较大,中值差异也较大.结论:修订低小年龄段某些微量元素的参考界值,以免过度补充摄入.

    作者:吴华美;陈明发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以腹痛为主诉的儿童铅中毒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铅污染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有了更多的了解,铅污染对儿童智能和行为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铅污染对人体的损伤是多系统、多器官的,呈非特异性症状,它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亦是不能忽视的.现对本院驱铅门诊接诊以腹痛为主诉的58例铅中毒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提高对儿童铅中毒的早期识别能力.

    作者:李南平;冯秀英;姚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性别差异的调查

    目的: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淄博市4所中学的初一~初四的58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大比例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74%,心理问题大体上呈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初二、初四是心理问题高发期;②初二学生的性别差异表现比较明显,初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男生.结论: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困惑,应及时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健康辅导计划.

    作者:张朝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