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望香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合并主动脉漏大出血,在临床上实属少见,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于1996年8月2日患脑干出血,因病情危重行气管切开,在我院外治疗.护理20余天,由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于8月23日转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入院时,病人神志清楚,气管切开术后,呼吸26/分,咳嗽,痰较多且粘稠,四肢强直性瘫痪,二便失禁.在院外,家人自行吸痰,并且用一次性塑料导管尖端剪断直接在气管内吸痰.来我院后,护士在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吸痰时,发现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吸出,但未引起重视,于8月25日病人咳嗽后突然出现气管内大出血,呈喷射状,经多方积极抢救无效患者死亡.
作者:孙岩;张婕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臀部肌注法为护理操作中常用技术之一,我们通常用的肌注方法为臀大肌注射法.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许多护理工作者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了不少经验.现将有关特殊注射法介绍如下:
作者:夏贵荣;陈正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学生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实践,创新能力是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新时期坚强、果断、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护理人才的关键.因此,老师应更新带教观念,提高带教意识,具体从三方面着手.
作者:李珊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间共收治骨折病人198例.由于正确的处置,给予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功能锻炼指导,促进了骨折的愈合,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现报导如下:
作者:梁小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护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适应整体护理工作.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对护生生产实习质量控制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与同届县级医院实习生成绩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生产实习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岳亮;朱艳平;蒋淑桃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在临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中,静脉加压输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操作.在治疗过程中,液体外渗时有发生,若不加强责任心和提高技术水平,就会给病人增加一定的痛苦和额外的经济负担.现将1例碳酸氢钠加压输液致皮肤坏死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普外科危重病人及发生术后并发症者常需辅以管饲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连续经泵滴注肠内营养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临料分组普外科危重及术后并发症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5~68岁,平均40.5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均置空肠营养管.
作者:黄梅兰;陈思曾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帆状胎盘的患者在临床上很少见,此症对母体影响不大,而胎儿死亡率达60%~80%,[1]在我院发现的首例帆状胎盘的患者,其新生儿未能幸免.
作者:白柳;杨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小肠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又是有菌的空腔脏器,移植术后通常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及感染,因此小肠移植是各大脏器移植中困难的一种,活体小肠移植因取部分小肠,手术操作难度更大,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德、英、日几个国家开展此手术,共计不过10例,成功者仅为6例.我国至1997年底共施行小肠移植4例,均为尸体供肠的小肠移植,且无1例获得长期存活.而活体小肠移植目前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99年5月20日成功地施行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移植手术,至今已健康存活25个月.
作者:方丹;王宇;段宝玲;边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妊娠后半期,临床上以皮肤瘙痒,生化以胆汁淤积为特征.其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1].为了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降低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作者对本院98例ICP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护理措施.
作者:陈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患,主要病理为食管裂孔扩大,环绕食管之膈肌角薄弱,致使腹段食管、贲门和胃底随腹压增高经宽大的裂孔而进入纵膈,共结果是胃内容物向食管返流.食管粘膜经常受胃酸刺激,继而发生食管炎、溃疡出血,乃至食管疤痕狭窄.其临床表现为:呕吐(可以自然溢出或喷射性)、呕血、黑便、咳嗽、气促、营养不良,贫血等.根据解剖缺陷及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滑脱疝,Ⅱ型-食管旁疝,Ⅲ型-混合疝,Ⅳ型-多器官型,以Ⅰ型多见[1].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先天性食管裂孔疝63例,其中手术治疗27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望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我院从去年开始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发现健康教育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蒋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五步蛇咬伤是本地区夏秋季较多见且较严重的疾病.五步蛇毒系血液毒,被咬伤后症状严重且并发症多,病程长,危险性大,伤后5~7天仍有可能死亡.咬伤部位多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常见.1主要临床表现1.1局部症状:血液毒具有强烈的溶组织、溶血或抗凝作用,故被五步蛇咬伤后局部症状较严重,伤处有剧烈疼痛,出血不止,肿胀明显,并迅速向肢体近端扩散、皮肤渐变紫绀,并有皮下出血,瘀斑及水泡(多为血性),局部有淋巴管和淋巴结炎.严重者发生患肢软组织坏死及并发化脓性或厌氧性感染及肢体坏死.
作者:李德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随着社会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卫生法规的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日渐突出,已到了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程度.在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的法律问题,处理不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护理人员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掌握如何处理有关的法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病人和护士的切身利益.应用法律手段对各种护理活动进行调整和规范,不仅是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许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高危病人的优先选择,以往的开胸植入ICD系统手术操作繁琐,并发症多,非开胸植入ICD系统的应用降低了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1],我院于1999年5月收治1例冠心病、室速、室颤、阿-斯综合征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非开胸首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ICD系统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为了提高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率,术前必须细致、充分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后应认真实行各项护理措施.通过对23例病人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治疗护理,治愈15例,好转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饶郁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科自1997年2月至1999年10月,应用人造血管替代大隐静脉片作包瓣术的包瓣材料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5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方法和护理过程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病人25例,左下肢15例,右下肢10例,男20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21~70岁),病程1~29年,平均23年,1条肢体曾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小腿曲张静脉分段结扎术,但术后不久又再度复发.
作者:尤雪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健康教育的涵义,就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医学模式的发展,向人们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病房或病、损、残患者的家庭,健康教育更应贯彻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减轻心理负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主动配合治疗、锻炼和护理,促进健康,重返社会.健康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语言的艺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作者:廖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为使整体护理工作能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通过对100例皮肤科住院患者的调查分析认为: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善于自我学习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抓住患者心理提高健康教育有效性,关注学科动态为患者提供新信息是皮肤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门诊输液病人流量大,停留时间短,病种复杂,我们针对以上特点,将心理护理,加强巡视,重视观察,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取得了佳效果,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1心理护理是使病人满意的基石1.1初次输液病人,都是在经过看医生,划价、取药等步骤之后步入输液室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我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患者的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对老年人尊重在先,帮助解决疑虑心理.对青年人尽量寻找共同语言,使其产生兴趣相投感.对儿童以和蔼可亲、主动接近,鼓励性语言消除其陌生、恐惧感,以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作者:简春晴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