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英;唐丽
目的 探析老年病人跌倒事件出现的原由及防范措施.方法 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体系中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某三甲医院上报的老年病人跌倒类护理事故120例,剖析病人跌倒出现的时空、科室、各层级护士里的分布,以及事故原由.结果 夜班时段跌倒的几率居首(70.0%);事发地以卫生间出现几率多(41.7%);内科老年病人多(68.3%);负责护士初级职称占93.8%;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占65.5%.致跌原因为:身体位置在便后发生变动(31.7%)、病况变动(19.2%)、病人自己下床(17.5%).结论 地面滑湿、体位变动、防范跌倒依从性不高、术后亦或化疗后病人体质差以及护士欠缺预防风险的能力为此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由.管理者应强化护士防范跌倒知识训练,强化关键时段、重要人群病人与其家人的健康宣教,采用个性化的防范办法,提升病人防范跌倒的依从性,增强其应对能力.
作者:刘姝卓;景瑞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普通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率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普通病房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120例,对其筛查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并探究新生儿、环境、时间、耳道、操作及仪器等相关因素与新生儿听力筛查准确率的关系.结果 听力筛查的时机、新生儿的状态、外环境的噪声、新生儿的耳道异物、仪器设备的故障情况等因素均可以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量,筛查时机≥72 h、环境噪声<40 dBspl、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耳道无异物以及仪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初筛通过率较高(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因素均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率存在相关性(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准确率与多种影响因素存在相关性,控制各影响因素可以有效提高筛查准确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伍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本院医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变化.结果 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8.96±0.20)分,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126.56士5.52)mrnHg与舒张压(74.58±3.32) mmHg比干预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8.982、15.853、12.607).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能够加强用药依从性,降低血压值.
作者:陈亚平;何桂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客观结构化考核在护士岗位胜任力测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N3层级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急危重症客观结构化考核,并进行效果分析与评价.结果 本次考核护理评估站平均分为(87.25±9.31)分,体格检查站平均分为(91.90±8.32)分,急救技能操作CPR站平均分为(94.35±3.55)分,急救技能操作电除颤站平均分为(89.95±6.09)分,急救技能操作吸痰站平均分为(89.73±5.54)分,急救技能操作呼吸囊站平均分为(86.29±7.71)分;考核总难度系数为0.9,总体区分度为0.19;53%的护士同意本次客观结构化考核全面合理,62%的护士认为客观结构化考核运用于岗位管理合理.结论 将客观结构化考核应用于N3层级护士岗位胜任力考核,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护士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能力,有助于护士综合能力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芮丽丽;彭德清;陈思仙;邓远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改进传统排班模式,提高冠心痛介入护士及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方法 采用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连续1年对本科室12名CCU(含介入护士)护士进行访谈、实施问卷调查,分析排班模式改进前后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结果 排班模式的改进有效地提升了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结论 结合科室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排班模式,有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激情,促进团队协作,增强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朱芳;鲍克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型脑棉片清点盒在神经外科手术脑棉片清点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颅脑外科手术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使用新型脑棉片清点盒进行清点,对照组将脑棉片放于45 cm×30 cm的“3L”医用粘贴手术巾的底板纸上进行清点.观察两组清点错误的发生率,在使用方便、清点方便、放置稳定、整洁情况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清点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棉片清点中使用新型脑棉片清点盒,可以降低清点错误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文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肿瘤之一,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甚至儿童,但是主要发病年龄在中年以后,并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膀胱癌的大小、数目、分期与分级与其进展、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其组织学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小细胞癌、混昆合型癌、癌肉瘤及转移性癌等.
作者:颜丽娟;刘旭东;王辰映;李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方法 回顾以往两年期间我院呼吸科接诊的67例肺癌患者资料,通过两种护理模式随机分组,参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34例)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SAS、SDS)及生活质量(SF-36)变化,并观察两组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研究组评分较参照组更低,效果更好(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18%高于参照组69.70% (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2.35%显著高于参照组60.61% (P<0.05).结论 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杨宗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联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7d,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为2(3.51%),对照组为8(1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PT和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PT与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的干预7d1峰流速、干预7 d平均流速、干预14d峰流速和干预14d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5%)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黎;阮永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门诊肠道准备过程中应用图示法的具体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我院门诊接受肠镜检查的23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观察组接受图示法指导.对比两组的肠道准备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道完全清洁的几率为86.08%(99/115),对照组为66.08%(76/115),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各项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检查患者接受图示法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肠道清洁度,降低不良反应几率,值得应用.
作者:乐晓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对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体逸出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水平、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护理应用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家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居家营养在克罗恩病患者家庭肠内营养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京总医院临床营养治疗中心登记在册、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CD患者156例,依托营养支持多学科团队,开展家庭营养信息访视,重点围绕营养教育、营养监测及并发症处理、随访制度建立等对居家克罗恩病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进行管理;在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间接能量测定和体质分析及生存质量评分(SF-36),以评价居家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纳入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采取方差分析.结果 接受家庭营养支持的156例CD患者营养状况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水平较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居家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但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管理流程及质量体系的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迎春;李培;刘思彤;沈如婷;彭南海;王新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着重开展心理护理、吞咽功能训练和强化摄食训练等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后的评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分析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可明显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大限度地减少或预防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发生率,提高偏瘫机体的运动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置管角度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静脉异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袁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40例.3组均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3组穿刺上肢外展角度分别设为45°、90°、120°,比较3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穿刺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C组穿刺满意率高于A组及B组(P<0.05),而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而3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导管阻塞、导管异位、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周围组织损伤、穿刺点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 经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以上肢外展角度为120°的方式进针能有效降低恶性肿瘤PICC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及穿刺并 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穿刺满意率.
作者:蒋国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交感电风暴,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指在24小时内发生大于等于3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急性危重症候群.心室颤动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病突然,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等,如不及时救治,可造成患者死亡[2].
作者:张伟丽;樊冬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社区医院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本社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负面心理、自我管理、健康状况、临床指标.结果 负面心理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健康状况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医院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既可改善负面心理及临床指标,又可提高自我管理、健康状况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徐明霞;许慧慧;翟小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咽部给氧在儿童支气管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58例进行儿童基础麻醉支气管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依照儿童基础麻醉支气管镜手术的常规术前准备,术前均给予2%利多卡因局部雾化吸入,患儿在镇静后,对照组行常规的鼻导管给氧2~3L/min;观察组则进行鼻咽部给氧1~2 L/min;观察两组在支气镜手术中患儿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 经两种不同部位的给氧下,观察组在术中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采取鼻咽部给氧的方法在儿童支气管镜手术中能取得更好的给氧效果.
作者:林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护技(即医生-护士-康复技师)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按就诊的奇偶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以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医护技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Pred)由干预前的(55.02±6.40)%提升至干预后的(58.68±11.48)%,生活质量评分(CAT问卷评分)由干预前的(19.44±6.27)分降至干预后(14.41±6.05)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技一体化的肺康复管理模式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在康复领域有推广价值.
作者:蒲树英;蒋玮;李良洪;李青;胡碧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第5、10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八个方面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星星;蒋秋萍;高晓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14d,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14d内头晕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14天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4 d内实验组头晕发作次数及头晕持续时间均少或短于对照组,实验组HAMA及HAM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头晕症状,同时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
作者:刘馨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