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B超引导下经阴道宫内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附35例报告

关键词:腹部B超引导, 阴道, 宫内手术
摘要:目的:为消除术者宫内操作的盲目性,减少和消除子宫损伤和穿孔的可能性,使官腔内手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方法: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B超监视引导子宫宫腔手术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应用腹部超声监视指导下经阴道宫内手术,完成的宫腔手术及取环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监护对于复杂的、困难的官腔内手术,包括人工流产、诊断性和治疗性刮宫、放环或取环有困难者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阴式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阴式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宫腔及内膜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绝经后出现子宫出血的患者,首先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取得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阴道超声显示的子宫内膜厚度,有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内膜增殖和内膜癌者明显厚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内膜厚度≥5 mm为异常界限,敏感性92.6%,特异性73.7%,阳性预测值83.3%.宫腔镜检查对照病理提示异常的敏感性88.9%,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6%.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筛查手段,内膜厚度≥5 mm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病理检查,明显提高内膜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探讨终止早期妊娠的两种方法

    目的:探讨终止早期妊娠的两种方法.方法:对249例早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妇女自愿选择流产方法及其自身条件的不同有选择地将早孕妇女分为两组:药物流产组120例和手术流产组129例.结果:手术组完全流产率100%;药流组完全流产109例(90.83%),不全流产9例(7.5%),失败2例.结论: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各有所长,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流产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梅州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135例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发病情况,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3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红霉素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及单用阿奇霉素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3~6岁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占36.3%,婴幼儿占28.4%,6岁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占全部病例的57.4%,表明MP在婴幼儿肺炎中并非少见,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显著差异(P>0.01),但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起效快,安全性及病人的耐受性、依从性好.结论:MP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好发年龄明显提前,症状表现不典型,病程迁延,肺外并发症多见;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围绝经期(更年期)是每个妇女人生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妇女要经历生理上的卵巢功能衰退、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近年来WHO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没病或不虚弱,还要求心理上即精神上的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58名听力障碍儿2次听觉脑干反应听力随访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的听力发育变化,并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有效模式.方法: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诊断技术对205名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3个月时进行听力测试,并做高危因素回顾性调查;ABR异常者,6个月时做第2次ABR测试.结果:有58名听力障碍儿参加了第2次ABR复诊.该58名听力障碍儿ABR初诊时听力损失耳共计96只,平均听阈值为60.6±12.0 dBnHL;ABR复诊时平均听阈值下降到48.0±11.7dBnHL,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25名非高危儿与33名高危儿相比较,他们在ABR初诊、ABR复诊时听力损失耳的平均听阈以及前后听阈下降的平均差值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儿在6个月时ABR复诊后再对其中的听力障碍儿推荐配戴助听器等干预措施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下是经济可行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126例疗效分析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以年轻者居多,她们渴望保留生育功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发展,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成为主要方式,该术式的主要问题是创面渗血不易止血,往往改为输卵管切除或中转开腹.近2年来我们采取垂体后叶素注射于输卵管妊娠部位做预处理,而后行保守性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与高血钙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高血钙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相关性.方法:对宫颈癌6例、卵巢癌4例(透明细胞癌3例、卵巢甲状腺肿1例)所致高血钙患者术前进行PTHrP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血钙与PTHrP呈正相关(Y=2.433 9+0.455X),其相关系数r=0.903,对r进行假设检验,P<0.000 1.结论:PTHrP是妇科恶性肿瘤引起高血钙的主要体液因子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28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严重撕裂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严重撕裂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993~2003年28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严重撕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撕裂原因中头位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术21例,占75%,居首位,其中胎头位置异常19例,先露深同17例,宫口扩张6~10 cm者16例,进入活跃期后试产时间超过8 h者11例;低年资医生为术者18例,占64%,居第二位.结论:术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时机,充分了解胎儿大小、胎方位、先露下降等因素;术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适当的子宫切口和应对措施,以避免子宫切口撕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社会支持对妇科门诊中焦虑和抑郁共病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中焦虑和抑郁共病的发病率以及社会支持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焦虑和抑郁共病患者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筛查.结果:焦虑和抑郁共病在妇科门诊中占有一定的比例(6.00%).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关心,可使大部分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结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疾病实体,社会支持、家庭的关心和照顾能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并能改善焦虑和抑郁共病的预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周围血管连续换血术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周围血管连续换血术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方法:ABO溶血、Rh溶血患儿各1例采用脐静脉单路换血术,余2例Rh溶血患儿及1例重度窒息并DIC伴重度贫血患儿采用周围血管连续换血术.术后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经脐静脉单路换血的2例患儿,1例ABO溶血患儿于术后72 h因心衰死亡,另1例Rh患儿术后9 d痊愈出院;经周围静脉连续换血的3例患儿,术中、术后经过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周围血管连续换血术优于脐静脉换血术,周围血管连续换血术可在具有新生儿监护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静态屈光检测在儿童眼保健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眼静态屈光的检测,了解儿童目前的屈光状态,及时矫治屈光不正;对弱视儿童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视功能.方法:用1%阿托品眼膏对242例3~6岁儿童484眼进行散瞳验光.结果:≥+0.75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0.75~0 D和>-0.25 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结论: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能对儿童发育状况及趋势做出科学的评价,为合理干预和矫治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未产妇人工流产与输卵管性不孕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未产妇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可能性.方法:对继发不孕患者375例及同期原发不孕患者380例常规妇科检查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并行盆腔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造影剂为40%碘化油.结果:继发不孕组中有254例(67.8%)、原发不孕组中有98例(25.8%)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卵管梗阻,两组因输卵管梗阻引起的不孕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继发不孕组中CT、UU的阳性率均高于原发不孕组相对应的阳性率(P<0.05),输卵管梗阻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原发不孕组(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是继发不孕症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脐动脉S/D值对脐带绕颈致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在孕晚期或分娩期可引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严重威胁胎儿、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虽然B超检查容易诊断,但其对胎儿的危害往往不易预测及防范.笔者就头位妊娠脐带绕颈孕妇于产前进行加压试验,检测试验前后脐动脉S/D值,以此来探讨该值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妊高征患者围产期脐动脉血流与胎盘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脐动脉血流改变与子宫胎盘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从而预测妊娠结局.方法:观察记录72例妊高征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参数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胎盘形态变化,分析血流参数与病理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S/D值、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的增高,妊高征患者的胎盘重量减轻,呈现逐渐加重的病理改变.结论:妊高征患者脐动脉血流改变与胎盘形态学病理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通过脐动脉多普勒超声的血流改变来判断胎盘病理变化.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新生儿及婴儿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探讨

    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科诊疗技术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技术也不断改进.小儿因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其疾病常表现得不典型,且病情转变快,口服或肌肉注射给药常失去抢救机会.如小儿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矫治,感染性休克的抢救,输血、全静脉营养等均要求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血药浓度,以及在抢救中监护等都需要迅速开辟静脉通路予以治疗.自60年代初采用的塑料管头皮针,对治疗、监护和抢救起到了保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CLN3基因表达与卵巢癌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癌

    目的:研究CLN3基因在卵巢浆液性癌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浆液性癌)组织、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正常卵巢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LN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CLN3 mRNA表达为3.04±0.58,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为1.63±0.43,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差异显著(P<0.01);卵巢浆液性癌组织CLN3表达高于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P<0.01);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LN3呈低表达,在所有的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发现CLN3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①CLN3基因与卵巢浆液性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卵巢浆液性癌的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是卵巢浆液癌防治的一个新靶点;②CLN3基因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4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3月~2004年9月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3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思密达口服,两组均给予止血敏或6氨基乙酸或立止血治,并积极治疗原发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66.00%.结论:思密达治疗儿科因应激因素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小儿弱视与微量元素硒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微量元素硒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对小儿弱视影响以及硒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使用遮盖加精细目力训练的基础上,A组37例患儿口服亚硒酸钠0.5 mg/d,连服1周,以后每周0.5 mg,疗程6个月;B组31例患儿未服用亚硒酸钠.观察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抽血检测血清硒(Se)、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随访1年,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血清Se(0.034±0.016)mg/L明显高于治疗前(0.013±0.008)mg/L,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血浆GSH-PX活力为(87.12±13.61)IU/L,较治疗前(53.62±18.70)IU/L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MDA含量(6.46±1.55)nmol/ml,较治疗前(8.68±1.49)nmol/m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Se与血浆GSH-PX呈正相关(r值=0.781,P<0.01),与MDA呈负相关(r值=-0.385,P<0.05).患儿视力恢复正常者A组22例(59.46%),B组11例(35.48%);视力进步者A组12例(32.43%),B组12例(38.71%);视力恢复率A组明显高于B组(χ2值=3.896,P<0.05),远期疗效较好.结论:用亚硒酸钠治疗该地区弱视患儿有明显的治疗效果;Se水平低表明该地区小儿弱视可能与缺硒有关.提示补充适量硒可提高该地区因低硒引起的弱视患儿的视力.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1337例儿童体重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长春市区儿童体重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我们对2004年6~8月份来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1 337名儿童的体重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药物流产后加注催产素对缩短阴道流血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加注催产素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方法:将645例早期妊娠妇女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排出孕囊后加注催产素20 U,对照组排出孕囊后不加注催产素,以观察流产效果.结果:完全流产率实验组为98.11%,对照组为89.9%,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阴道出血时间实验组为(13.22±14.13)d,对照组为(21.44±14.13)d,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催产素有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