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熠;江华;周梁云;刘敏;姜鑫;徐燕玲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HIV/AIDS合并淋巴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时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科的24例HIV/AIDS合并淋巴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的单双数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例.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入院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化疗干预、疼痛干预以及感染的预防等;比较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及是否完成化疗疗程.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严重胃肠道反应发生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完成化疗疗程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HIV/AIDS合并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时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疗程.
作者:陈晓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在新生儿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为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血管对患儿造成的痛苦,通常会选择静脉留置针.尤其对于需要长时间或多次静脉输液的患儿,可以在静脉内长期留置,有效保护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2].但留置过程中引发的静脉炎、外渗等,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护理问题.
作者:李润;张小利;王洁;冯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综述了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应用进展以及护理质量数据库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我国的护理质量指标不统一,数据信息化建设也不够完善.建立完整的护理质量指标及信息数据库,让质量数据的获取更加精准、及时,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秦林;刘继终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痕迹管理模式在手术压疮高危患者预防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院行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手术压疮高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痕迹管理.比较两组术中压疮发生情况、程度以及护理人员对痕迹管理的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出现2例Ⅰ度压疮,对照组出现8例Ⅰ度压疮,2例Ⅱ度压疮,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认为痕迹管理省时者占95.83%,认为压疮及高危风险患者交接及追溯流程便捷者占98.33%,交接班误差占0.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痕迹管理可规范手术患者压疮管理,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降低交接班误差,提高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孔爱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根治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根治术中腋窝淋巴洁大范围清扫造成淋巴管的阻断,容易引起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有文献报道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 24%-49%[2-6].淋巴水肿是一种病程进展缓慢的但可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长时间水肿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肢体橡皮样肿胀、肢体变形失去活动能力,更有甚者长时间的炎症反应、反复感染、溃烂等,后期可转为恶性病变[7],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手术创伤大,药物副作用大,且疗效不佳、容易反弹[9].物理治疗中的淋巴水肿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技术因受创面积小、疗效确切,在国外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美国有94.6%淋巴水肿患者选择该技术治疗[10].
作者:李婷萱;胡元萍;李映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协同护理模式予以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本院自行制订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和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两组干预前遵医用药、悠闲运动、饮食营养、消毒隔离、定期复查、合理休息、心理调节、生活习惯等自我管理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水平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干预后依从性良好率( 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 66. 67%)(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探讨医护四手操作竞赛存在的不足,以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提高四手操作技能.操作演示中医护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器械准备不全、患者准备不充分、接诊不完善、标准预防不到位、医护坐姿错误、器械的传递和交换方法错误、吸引器使用错误及术后护理不到位.认为四手操作竞赛暴露出了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可提高四手操作技能.
作者:周婷婷;张莉;张琼;刘晶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本院甲乳外科就诊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1天前及术后1天后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糖水平及HAMA评分.结果 术前1天时两组患者血清的Cor、CRP、IL-6水平、血糖水平、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对照组血清Cor、CRP、IL-6水平、血糖水平、HAMA评分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运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能有效降低手术应激,有利于患者机体的快速康复.
作者:王秋月;孙亚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收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对引流管周边渗液进行收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纱布换药敷料方式对引流管周边渗液进行收集.记录两组换药间隔时间、换药次数及引流切口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引流管渗漏及引流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换药间隔时间、引流切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换药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引流管周边渗漏、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5.46±0.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0.76)分,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结论 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收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不仅可以快速促进患者腹腔引流切口的愈合,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引流管渗漏及管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小儿病情变化快,疾病往往来势凶猛,危重症病人的特点是病情隐匿性强、易被忽视、不可预知[1],如果抢救及时和护理得当,患儿可能转危为安,若抢救不及时和护理方法不正确,患儿可能发生生命危险[2].
作者:韦艳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总结了品管圈活动在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护理部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点带面到全面铺开,将制定的标准化流程全院推广应用.三年来共产生30个标准化流程,发表10篇论文,其中3篇发表于统计源以上期刊,有2项实用型专利, 2017年8月手术室一项品管圈获得江苏省医院协会首届品管圈大赛护理组二等奖.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护理质量与安全改进的有效手段,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品管工具的运用,使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循证性,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浦晓珍;蒋明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细节优化从而降低护士离职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改变交班及排班模式、营造轻松温馨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等细节优化,比较优化前后护士离职率、实习生对带教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细节优化后实习生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测评明显提高,护士离职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一些细节的优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及实习生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离职率.
作者:王璐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以人本化为中心的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老年COPD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行人本化为中心认知行为干预的老年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实施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FEV1、FEV1、FEV1/FVC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以人本化为中心的认知行为干预可增强老年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48 h以上,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呼吸饮食、睡眠及运动等,常常治疗效果不佳,给患者精神上和躯体上带来很大痛苦[1].这例患者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后呃逆症状缓解不明显,给予停止留置胃管,予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后患者呃逆症状缓解,取得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芳;蒋芙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疼痛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我科疼痛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活动前后疼痛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疼痛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由活动前的56.44%提高到了活动后的8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高疼痛患者用药知识知晓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张芳;张红;姚慧;耿春密;卓琳;陈肖;余婷;周欢;唐芳元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 Ⅰ 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5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Ⅰ期心脏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6 min平均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和CCS心绞痛分级、生活自理能力、简明健康调查量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Ⅰ期心脏康复训练护理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朱文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住院脑卒中患者92例,以抛硬币的形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护工作模式,干预组采用脑卒中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的模式,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并统计患者3个月内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足下垂、足内翻、关节挛缩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1,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且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琼;姚静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提高肿瘤科护士标准预防执行的依从性.方法 组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团队,绘制标准预防执行流程图,计算失效风险指数,利用决策树筛选高风险失效模式,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 绘制了标准预防执行流程,筛选出了9个高风险失效模式,通过实施改进措施,降低了高风险失效模式的失效风险指数,提高了肿瘤科护士标准预防执行的依从性(P<0.05).结论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士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作者:陈双双;杨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根因分析法护理举措在降低手术期间压疮风险的效果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象是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手术中压疮患者,对所有患者产生手术中压疮的原因以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分析探究,之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举措.同时跟展开此方案后的手术中压疮发生率现象实施比较.结果 在进行干预方案以后,手术中压疮发生率具有显著程度的降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通过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举措,可以在多个方面寻找到科室出现手术中压疮的根本因素,之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手术中发生压疮问题,确保手术可以顺利的实施.
作者:孙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0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2017年5月在手术室实习的25名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0月的25名实习生为实验组,由总带教建立一个手机微信群,组织同批入手术室的实习生及所有的带教老师加入微信群,作为学习交流的平台,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率和考核优秀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坤玲;董雪;曾洁群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