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患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分析及健康指导

杨会萍;谢彩霞

关键词:宫颈癌, 家庭生活, 分析, 健康指导
摘要:目的:评估宫颈癌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工作.方法:通过问答对30例年龄在30~55岁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影响家庭生活存在3个方面的因素,①对疾病的认识;②家庭支持;③性生活.结论:宫颈癌患者对家庭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护理宫颈癌患者时需作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以尽可能促进其身心康复.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青少年人工流产高危因素分析与健康教育

    本文通过对891例接受人流手术的未婚者进行调查,探讨未婚人流人群的高危因素,为该群体开展生殖保健教育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1年6月~2002年5月在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接受人流(包括吸、刮宫及药物流产)的未婚女性均列为调查对象.有下列情况者视为高危人流:年龄小于20岁、近期(3个月内)人流史,多(≤3)次人流,早孕合并性病,早孕合并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阴道占位性肿瘤,早孕合并子宫畸形或阴道畸形,大月份钳刮,其他(早孕合并主要脏器疾病或凝血机制障碍、贫血、甲亢等).

    作者:孟培;吴海燕;闫素文;赵欣;解放军第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子宫内膜热剥离治疗顽固性子宫功能性出血临床分析

    我院在2002年利用子宫内膜热剥离系统(热球仪)治疗顽固性子宫功能性出血153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153例患者为2002年因功能性子宫出血收治入院.其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86%病人历经2次以上刮宫,51%病人经药物治疗无效,多数病人74.5%合并有贫血.

    作者:林树;张世红;林慧;张洪莲;陈百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学龄前儿童骨折47例分析

    学龄前儿童骨折是常见病,现将我院2001年6月~2002年6月共治疗4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本组病例在3~6岁,年龄与发病的关系,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5~6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占61.7%,这是由于5~6岁儿童好动所致.1.2性别.本组男31例,女16例,性别与发病关系见表2.

    作者:杜景致;杜金;赵红;金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等级视标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难治性弱视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弱视高效、省时的方法.方法:门诊随机选择难治性弱视100例152眼6~12岁儿童采用等级视标综合治疗仪治疗难治性的严重弱视(治疗组),并与传统的视标非等级综合弱视治疗仪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的基本治愈率为82.86%,总有效率为100.00%;而对照组总的基本治愈率为53.66%,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等级视标综合治疗仪治疗难治性弱视比传统的治疗仪效果好,显著提高基本治愈率,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新方法.

    作者:梁小燕;胡玉珊;吴瑞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996~2003年长治市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与对策

    目的: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措施进行评价.方法:调查1996~2003年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死亡率.结果:2003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比1996年下降了66.21%、67.37%、65.36%.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婴儿死亡的前2位原因.结论:要加强对乡村两级妇幼人员的培训,重视产前检查,筛查出生缺陷,开展孕产妇、儿童系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李文孝;刘素兰;李晋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妊娠急性脂肪肝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90年以来中文文献报告的AFLP 22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FLP的发病率为1:20 540,86.4%的患者有临床症状.体征为黄疸(86.4%)、水肿(27.3%)和腹水(27.3%).AFLP的产科并发症为产后出血(77.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7.3%)、肾功能衰竭(63.6%)、肝性脑病(50.0%)、胎儿窘迫(40.9%)、死胎(13.6%)和新生儿窒息(59.1%).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尿酸和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12例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占54.5%.其中5例因子宫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占22.7%.有6例行肾透析治疗,占肾功能衰竭者的42.86%.孕产妇死亡5例,占22.7%.结论:AFLP是一种严重的少见的妊娠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张媛;樊尚荣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小儿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7例小儿胰腺假性囊肿进行总结分析.其中4例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囊肿、胃吻合术.结果:术前确诊率100%,外科手术6例全部治愈.结论:认识小儿胰腺假性囊肿是正确诊断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宗贤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梯度密度离心法与上游法在冷冻精液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在使用冷冻精液的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与上游法处理精液后的妊娠率,比较两种精液处理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使用冷冻供精71个周期,其中上游法35周期,梯度密度离心法36周期的资料,观察经上游法和梯度密度离心法处理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等精液情况和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结果:梯度密度离心组在精子密度、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3项指标均高于上游组,而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也是梯度密度离心组较上游组高(P<0.01).结论:在使用冷冻精液的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处理精液优越于上游法,能获得更高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作者:韦相才;王景园;陈瑞玲;陆艳华;李庆琨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经颅多普勒(TCD)用于先兆子痫和子痫的预测以及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TCD在预测子痫和先兆子痫以及监测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不同,分为A、B、C 3组,通过每组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病率,得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越快,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病率越高(x2=17.05 P<0.05);②通过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t=10.27 P<0.05).结论,TCD通过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能预测子痫和先兆子痫的发生,并能监测治疗效果.

    作者:李晋琼;李娟;王文杰;宫桂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评价在婚检中开展男性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男性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的男性生殖健康知识调查答卷,在婚检宣教前后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婚检男性宣教前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0.37%,宣教后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12%.结论:宣教前婚检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通过婚检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可以迅速提高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在婚检中开展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是提高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维忠;薛敏芳;黄银娟;陈玉亮;殷汉;马进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26例28~56岁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以Seldinger's技术完成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证实后,用聚乙烯醇(polywnyl alcohol foam,PVA)微粒+新鲜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术后每3个月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26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全部缓解,月经量减少,痛经消失,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副反应少的保守性手术.

    作者:杨素燕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烯丙雌醇应用于不同时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烯丙雌醇在不同时期用药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方法:将148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第1组(A组)病人于排卵后立即开始服药,第2组(B组)病人受孕后14~17 d开始服药,第3组(C组)受孕后18~32 d开始服药,第4组(D组)受孕32后开始服药,给药剂量均以10 mg/d开始,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则剂量增加到15~20 mg/d,至症状消失后两周逐渐减量,维持量1O mg/d,用药时间持续至以往流产发生后1月.结果:第h组病人即排卵后立即开始服药能显著提高保胎成功率,而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烯丙雌醇作为一种口服保胎药,不仅应用方便,且它在着床期的保胎机制可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对于复发性流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傅秋仙;楼红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血清激素水平与着床率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2000年1月~2003年10月307个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并用卵泡雌激素/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SH/HMG/HCG)进行控制性超排卵的IVF-ET周期(297例患者),采用放免测定技术,测定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观察着床情况.所有的平均值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E2>11000 pmol/L的病例组一级胚胎的发生数与移植数明显增高(P<0.005),而一级胚胎的着床率明显下降(P<0.005),移植胚胎着床率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1.6 nmol/L时一级胚胎的移植数与其他组相比明显减少(P<0.005),一级胚胎的着床率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移植胚胎着床率P<1.6 nmol/L时却明显降低(P<0.005).P/E2比值<0.5和>2.0的病例组与0.5<P/E2<2.0病例组相比着床率明显低下(P<0.005).结论:注射HCG日血E2值与一级胚胎的着床率无相关,E2的临界值没有临床意义.P<1.6 nmol/L胚胎质量下降.P/E2比值过低(<0.5)或过高(>2.0)移植胚胎的质量与着床环境低下,移植着床率下降.

    作者:熊曙康;张振强;刘晓红;郑明男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经阴道超声二维图象、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结果:37例中,宫外完整孕囊、胚胎存活型4例,CDFI及PW可直接检测到滋养动脉血流及胎心频谱;输卵管妊娠破裂型5例,输卵管妊娠流产型19例,卵巢妊娠1例,保守治疗9例,均可见附件混合性包块,盆、腹腔积液,20例包块内见低阻动脉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既能提供优于经腹超声的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二维图象,又能观察到异位妊娠的血流变化及频谱特征,诊断准确率高,尤其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经腹超声又不能确诊的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白灵子;李传芬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988~2002年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分析

    本文根据1988~2002年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接受60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目的是根据疾病发生情况给予优生优育知识指导,加强产科质量,降低或减少遗传性疾病或智力低下患儿出生,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作者:朱琴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阴道镜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妇科门诊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因宫颈疾病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3 857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3 857例患者中,病理检查446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宫颈炎者299例,CIN I~Ⅲ级98例,宫颈原位癌21例,官颈浸润癌12例,宫颈湿疣16例.结论:阴道镜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原位癌、浸润癌、亚临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新琼;李晖晖;杨熠;廖兵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及癌的筛查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及癌的筛查方法、注意事项,总结出发病趋势和现象.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2年5月阴道镜门诊的718例病历.结果及结论:①阴道镜可放大并照亮表层上皮及下面相连的基底组织,能从视觉上和组织学上确定几乎所有宫颈和下生殖道的健康状况;②通过比较传统巴氏宫颈抹片、CCT与阴道镜病理符合率,并考虑到卫生经济方面的原因认为传统巴氏宫颈抹片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应进一步提高阅片水平、推广TBS汇报系统、强调正确的取材方法、改进现在的取样器;③宫颈器趋于年轻化,应进一步加强妇女防癌三级预防,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④不典型腺上皮及不满意阴道所见应规范处理,实施子宫颈管内膜刮除术、分段诊刮和官腔镜检查.⑤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重视HPV阳性的宫颈单纯增生患者的追踪治疗问题.

    作者:梁学爱;高平;杨艳艳;王军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宫颈癌患者家庭生活质量的分析及健康指导

    目的:评估宫颈癌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工作.方法:通过问答对30例年龄在30~55岁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影响家庭生活存在3个方面的因素,①对疾病的认识;②家庭支持;③性生活.结论:宫颈癌患者对家庭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护理宫颈癌患者时需作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以尽可能促进其身心康复.

    作者:杨会萍;谢彩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绝经后子宫出血148例分析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状,根据统计占老年妇科主诉的80%以上.因其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为探寻出血的原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对我院门诊14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诊断性刮宫(诊刮)和病理检查进行分析.

    作者:刘长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检测血清Ca、P、AKP、拍摄左腕关节、双膝关节X线片.结果: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婴幼儿患病率21.42%,3~7岁儿童患病率4.10%.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患病率高,6~7岁组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无服用或无规则服用鱼肝油、户外活动每天少于2 h、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1 00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反复呼吸道感染、常患腹泻和厌食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10.54%,须加强防治.

    作者:王盈盈;蔡丽如;陈丽娜;周延安;黄永莲;高瑛瑛;陈俊伟;庄镇漳;陈青;王素珍 刊期: 2004年第1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