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刘曙
总结了24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评估;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发生颅内血肿1例,面神经麻痹1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12例,发生脑脊液漏、感染4例,经过正确有效的术后护理,24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认为听神经瘤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并做好家属心理支持,可以使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李敏;闫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品管圈提升儿科门诊皮试电子登记规范执行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儿科护士对门诊皮试电子登记执行率运用低的现状,运用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改善,来提高儿科门诊皮试电子登记的规范执行率,从而让医生、药师及护士均可在电子系统上直接查看到皮试结果,方便医生、药师、护士查对治疗,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对门诊皮试结果电子登记规范执行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儿科门诊护士对门诊皮试电子登记规范的执行率由活动之前的32.61%提升到90.86%.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儿科门诊护士皮试电子登记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显著,同时也提升了本科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向丹丹;雷瑞玲;董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5年5月急性脊髓损伤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除按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入院3日和4周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翟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总结了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回顾分析2012~2014年56例经手术治疗的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患儿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术后并发症包括肺炎、低钠血症、癫痫、伤口缝线外露、伤口裂开.认为儿童急性硬膜外血肿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早诊断、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和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万明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总结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训练和术后的病情观察、体位和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徐倩芸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总结2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快速止惊、降温和加强监护等一系列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26例高热惊厥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控制,均痊愈出院.认为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发病率高,迅速控制高热、惊厥,加强综合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余木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持性照护在临终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临终患者家属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和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主要针对家属的临终关怀,比较两组GHQ-12筛查阳性数、SAS及SDS得分.结果 两组家属干预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HQ-12筛查阳性的家属明显少于对照组,SAS及SDS得分也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终患者家属进行支持性照护可以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焦虑及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获得进一步关注和应用.
作者:胡阿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每周1次,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第4周末采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对两组的生活质量积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于干预第4周末问卷调查显示生活质量积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疾病的认识.
作者:祝文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总结了22例老年性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患者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认为老年胃溃疡患者因免疫机能低下,一旦出现胃大出血,必然会因严重病情产生恐惧、急躁、焦虑、多疑等不良情绪,怕给家庭造成负担,进而不配合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优质的责任制护理,完善的健康宣教,可以消除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插管深度对入液量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需要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清洁灌肠法:左侧卧位,插管深度为10~12 cm;研究组则在术前采取改良清洁灌肠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插管深度为20~22 cm.对比两组术前清洁灌肠的入液量、灌肠次数、肠道清洁以及出现不适感的患者比例;同时对两种不同深度的清洁灌肠方法的护理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入液量、灌肠次数、出现不适感的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清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73%(51/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8%(43/5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改良清洁灌肠法(即插管深度为20~22 cm)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清洁度和患者满意度,而且有效减少了入液量、灌肠次数,降低了不适感患者发生比例,且无显著的安全性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云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总结了用恒温雷火灸辅助治疗5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主要包括恒温雷火灸灸疗关元、天枢、大肠腧、足三里、神阙等穴位.认为恒温雷火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取得更好效果,而且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庞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和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可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唐新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品管圈的应用,降低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口服药错误率.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共15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78名.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患者错服药物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错服药物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 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服药的过程中,漏服药的发生问题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20例降至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例,服用药物过量问题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11例降至开展品管圈活动后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剂量错误问题的发生次数,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作者:朱楠;杨萍;姚婕;姬文涛;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饲管注水实验测定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进食前回抽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鼻饲;观察组采取注水实验测定胃肠功能确定肠内营养时间后鼻饲.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1)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胃酸pH值高于对照组(P<0.05);(2)入院第14天,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注水实验测定胃肠功能确定肠内营养时间,可明显减轻胃肠负担,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宋云凤;付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方法在降低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成立品管圈小组,干预组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照组50例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共10例(20%),干预组50例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共2例(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5,P<0.05).两组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7.163,P<0.05).结论导致血管性介入术后患者穿刺点出血率高、舒适度低的因素有很多,运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地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邱燕;杨卓林;陶然;王琼波;秦秋云;李阳红;杨瑞菊;顾颖;蒋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质量管理工具——品管圈在提升内科护士病史汇报合格率中的有效性.方法 在内科成立QCC活动小组,按照QCC活动步骤逐步完成并比对活动前后内科护士病史汇报合格率.结果 QCC活动后护士病史汇报合格率由原来的83.5%提高到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活动前后各项平均分均有所增长.结论 QCC活动的实施不但提高了护士病史汇报的合格率及护士的综合能力,而且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间接地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金鹤;钱桂香;袁莉;汪叶;戴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研究集束护理干预措施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集束化护理)与对照组(64例,常规护理),对比其临床疗效、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FEV1、FVC和FEV1/FVC等肺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FEV1、FVC和FEV1/FVC肺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集束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13%,组间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集束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8.44%,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81.25%,组间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给予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全面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机体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洪克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糖、血脂监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期间行PCI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在出院后给予常规电话回访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出院后1、3、6月集中统一来院,由高年资护士、医师现场接待,免费进行心率、血压、末梢血糖、末梢血脂测量并建单立卡,同时对阳性检查结果患者给予针对性用药和生活指导.并于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进行服药依从性和日常生活状态问卷调查.观察患者是否按时服用降脂及抗血小板药(依从性好或差);患者合理膳食(是否控制盐脂及甜品)、合理运动(是否参加体力劳动或运动).分别汇总分析两组问卷调查中关于服药依从性及合理膳食运动的数据,比较两组之间的服药依从率和生活状况合理率.结果 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率、合理膳食率及合理运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血脂具体监测数据能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评价,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生活方式.
作者:刘冬兰;李素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柔性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儿科患儿,20名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各30例,护理人员各1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护理质量和业务知识考核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业务知识考核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管理中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管理,可较好地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业务知识考核水平,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小娅;郭献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特需病房陪伴式情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特需病房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标号,1~25号设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26~50号设为干预组(予陪伴式情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SDS、SA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特需病房糖尿病患者,予以陪伴式情感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韩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