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周小燕;常剑波;贺延红

关键词:妇女病, 健康教育, 普查
摘要:目的:了解延安市女工患妇女病现状.方法:对延安市城区女工进行妇女病普查,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巴氏法)、乳腺检查,并进行红外线扫描.结果:女职工宫颈炎患病率为49.54%,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可疑癌为1.42%;乳腺疾病以增生为主,患病率为22.47%,30~49岁为高发年龄段,纤维瘤检出率为0.74%.结论:女工生殖健康状况较差,应充分发挥计生部门的优势,在育龄妇女中开展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提高广大妇女生活质量及人口素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临床上已确定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4例,于月经周期第1~5天首次臀部深层注射DMPA 150 mg,此后每间隔90±7 d注射1次,半年为1疗程.观察患者的痛经情况、病灶大小及内分泌变化等.结果:用药前痛经发生率为100.00%,用药后痛经发生率下降为13.64%,且痛经程度明显减轻;B超测得囊肿、结节病灶面积由用药前的18.59cm2、11.09cm2分别缩小为3.12cm2、1.05cm2,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内分泌测定FSH、LH、P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E2用药前后虽有显著性变化P<0.01,但均在卵泡早期水平;副反应主要为点滴出血、经期延长、闭经等月经问题;随访结果有2例患者在停药3个月后怀孕.结论: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明显、安全、副反应小.

    作者:蒋丽芳;田先芝;李培全;李秀娟;陈予梅;杨淑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家庭环境与学习障碍儿童行为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s,L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行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分别对31例LD儿童和31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LD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庭的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LD儿童在PSQ量表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的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D儿童处在一个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的某些因素与LD儿童的行为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作者:魏宝玉;金正勇;池永学;陈英玉;李红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重复异位妊娠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未产妇5例,经产妇9例.14例中1例行中药保守治疗痊愈,其余均开腹手术行患侧输卵管修补术或输卵管切除术.11例为壶腹部妊娠,1例为峡部妊娠,1例为残余输卵管妊娠.1例未产妇术后成功获得宫内妊娠.结论:掌握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注重早期诊断、病因治疗是预防重复异位妊娠的关键.

    作者:金平;魏旭军;胡俊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一起儿童流行性感冒流行的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少儿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探讨流行性感冒的防治规律.方法:现场个案调查病人,检测其血清抗体及带毒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及抗原变异.结果:湖北省某地区2个乡镇集中在2004年3月上旬报告流行性感冒病人314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6~15岁,占调查总数的83.76%.从病人血清和咽拭子中分别检出流行性感冒A3型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IgM抗体.结论:湖北省某地区集中发生的少儿感冒属于A3型流行性感冒局部流行.

    作者:杨森焙;赵念;贾桂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先兆子痫子宫胎盘异常血流与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的异常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孕晚期先兆子痫患者40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4例,于产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胎盘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其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结果:重度妊高征组子宫动脉内径(6.22±0.67mm)较正常孕妇(7.58±0.96 mm)缩小,子宫-胎盘收缩期与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血流灌注减少,42.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率为70%,剖宫产率为95%,新生儿窒息率为15%.结论: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异常的子宫-胎盘血流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剖宫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增加.

    作者:季淑英;刘树平;高秀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LEEP治疗CIN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LEEP治疗CIN的成功率.方法:60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不同级别的CIN患者采用LEEP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证实病变完全切除干净,无残留病灶,成功率100%.结论:LEEP治疗CIN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方法.

    作者:谢芳;李珍;郭玉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大叹气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临床以大叹气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主诉的病例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以提高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率和防止漏诊.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部分以大叹气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主诉的80例病人,做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及血清Coxvirus抗体IgM的测定,并参照有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以确诊其中属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数,并和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所选取的80例以大叹气为主诉并伴有胸闷或乏力等不适的病人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48例,占60%.经及时治疗和休息,预后良好.同期来院诊治的仅有胸闷或乏力或伴有上感症状而无大叹气表现的病人中,20例仅4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占20%(P<0.01).结论:以大叹气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并伴有胸闷、乏力的病例中,其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应对大叹气症状予以重视,早做检查,从而能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郑岩;包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腹腔镜诊治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原因、腹腔镜下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对异位节育器诊断明确,暴露清楚,定位准确,分离钳取容易,并可同时治疗因宫内节育器异位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宫内节育器异位的腹腔镜手术组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易掌握,是值得推广的计划生育手术失误的补救方法.

    作者:王春茶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剖宫产术中严重子宫出血时宫腔填塞纱条的重新评价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术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1991年8月~2003年4月间收治的3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量≥1 000ml)病例,按是否行宫腔填塞纱条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宫腔填塞纱条术28例,平均失血1 205.19±81.31ml,其中25例保全了子宫,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率10.7%,无1例发生产褥感染.未行宫腔填塞纱条术10例,平均失血1 883.33±297.91ml,其中2例保全了子宫,8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率10.0%,无1例发生产褥感染.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术是古老的方法,它有明显的局部止血作用,能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尽可能地保留产妇的子宫,术后只要注意局部护理,加强全身抗感染并不增加产褥感染率.

    作者:颜爱华;王晓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雌孕激素受体亚型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中雌、孕激素受体亚型以及激素相关蛋白pS2的表达情况,了解其在卵巢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及20例良性上皮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Rα、ERβ、PR-AB(即PR-A+PR-B)、PR-B和pS2水平.结果:①ERα、ERβ均为核受体.上皮性卵巢癌中ERα(+)57.7%(30/52),与良性肿瘤接近(60.0%);ERβ(+)88.5%(46/52),显著高于良性肿瘤(60.0%);30例同时表达α、β两种亚型.②PR-AB和PE-B二者均为核受体,52例恶性肿瘤中12例PR-AB(+)(23.1%),10例PR-B(+)(19.2%).阳性率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P<0.001).③pS2表达为胞浆蛋白,有核周浓集趋势.恶性肿瘤中阳性率为26.9%(14/52),显著低于良性肿瘤(P=0.015).④ERα与PE-AB及PR-B间显著相关,但ERβ与PR-AB及PR-B无关,ERα和ERβ与pS2无关,PE-AB和PR-B与pS2弱相关.结论:ERα、ERβ、PR-AB与PR、B均为核受体,pS2为胞浆蛋白.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阳性率显著增高,可能为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标志,并且与卵巢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有关.

    作者:张玉芳;何晓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应用威达WD4000神经电位诊断系统仪对4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3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结果:正常新生儿F-VEP主波潜伏期随日龄增加而缩短;47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F-VEP主波潜伏期为218±21 ms,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F-VEP异常程度与胆红素浓度呈明显相关;溶血和感染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在黄疸消退后F-VEP主波潜伏期仍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F-VEP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简单、准确可靠的电生理检查手段,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胆红素对视觉通道的损害.

    作者:陈少华;黄鹂;陆秀凤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保定市15809例未婚青年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未婚青年健康状况,探索适宜的保健服务模式,降低青年群体患病率.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围婚保健门诊接受健康查体和辅助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受检15 809人,年龄20~32岁均未婚;②总患病率10.7%,居住的社区不同患病率有明显差异;③无论男女患病首位均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其次为内科和传染病.结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是危害青年生殖健康的直接原因,内科和传染病是影响婚育的不良因素.因此,广泛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选择适合青少年群体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宋兰萍;张英;高博文;赵文娟;刘惠菊;许汝钗;闫凤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分娩期短时输注少量葡萄糖液对胎儿血糖及血气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娩期输液及母儿血糖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分娩过程中分别给母亲输注5%GNS和0.9%NS后,比较母儿血糖、胎儿脐动脉血pH值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母亲血糖与脐静脉血糖、母儿血糖梯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9和0.697;脐动脉血pH值与母亲血糖及与脐静脉血糖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7及-0.347;两组的脐动脉血pH值、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期持续缓慢地给母亲输注5%GNS或0.9%NS,对母儿血糖、脐动脉血pH值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分娩期母儿血糖与脐动脉血pH值呈负相关.

    作者:刘晓瑛;周丽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过程中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幼儿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温血组和冷晶组,温血组采用温血全钾温血半钾灌注,冷晶组用常规冷晶体灌注,观测心肌酶学变化及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在心肌酶学方面,温血组GOT、LDH、CK、CK-MB水平低于冷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冷晶体灌注.温血停跳液含氧量丰富,胶体渗透压合理,缓冲碱丰富,对冠脉血管和细胞膜损伤小,对心功能差、心脏大、心肌肥厚明显者采用此种心肌保护措施,可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于力;田晶;李惠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伴脑损伤的过敏性紫癜12例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A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脑损伤,尤其是脑损伤出现早于皮疹时,容易误诊.现将我科2002年6月~2003年9月收治的12例伴有脑损伤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顾秀利;李海波;潘运铎;王晓梅;于立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研究

    目的:探索出一种不中断母乳喂养、不需住院、简便有效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方法.方法:将84例足月正常体重、中度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3个治疗亚组,思密达组、光疗组、鲁米那-可拉明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检测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活性浓度,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理.结果: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介于光疗与鲁米那-可拉明之间.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的幅度36.36±10.12μmol/L,平均疗程为4.82±1.10 d,7 d治愈率为100%.结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不需中断母乳喂养,有利于巩固爱婴医院成果.β-GD不是母乳性黄疸发病的主要机制,也不是通过影响β-GD而起作用.

    作者:李立新;李增宝;蹇涵;徐建锋;洪虹;刘兰梅;叶丽霞;黄健斌;李志涛;梁颖娜;王和香;李宝根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早期诊疗的预后探讨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HIM)早期诊断和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对HIM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对63例窒息新生儿48 h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心电图QT间期弥散度(QTcd)明显异常的HIM患儿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1~2周后再复查并与3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HIM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发病48 h内CK-MB及QTcd均明显升高(P<0.001),经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等措施1~2周后HIM患儿CK-MB及QTcd均显著下降,而产后缺氧组较胎儿期缺氧组下降更明显(P<0.005),且胎儿期缺氧组并发症多,预后差(P<0.005).结论:CK-MB及QTcd相结合可作为HIM早期诊断指标,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等措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陆俏群;敖余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白介素-13血浆浓度变化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白细胞介素-13基因多态性(Arg130Gln)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IL-13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13基因多态性.结果:①哮喘组血浆IL-13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IL-13(Arg130Gln)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IL-13(Arg130Gln)突变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

    作者:王振华;李丽红;赵芳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大同市932例常规白带涂片检查结果分析

    国家性病控制中心规定的常规白带检查性传播疾病(STD)的项目包括: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球菌)、滴虫、霉菌(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病(BV),白细胞≥(++).滴虫、霉菌是妇女生殖道常见的感染病菌.阴道加德纳菌是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体,近年来被确定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现将我院3年来妇科门诊就诊的932例女性常规白带涂片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刘凌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窒息新生儿脐血心肌酶改变的研究

    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酸中毒可致多系统器官损害,心肌损伤发生率28%~44%,有高达66.5%的报道[1].为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规律,本文通过对正常新生儿轻、重度窒息新生儿脐血心肌酶CPK、CK-MB活性测定,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讨论CK-MB活性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国祝;彭珊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