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曾学敏;张建萍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不孕, 输卵管疏通术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中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其输卵管形态、盆腔粘连程度与术后输卵管通畅性和妊娠率的关系.结果:72例患者中盆腔粘连轻度35例,中度28例,重度9例,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8.6%、75.0%、11.1%,1年内宫内妊娠率分别为51.4%(18例)、25.0%(7例)、0(0例),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0例)、10.7%(3例)、22.2%(2例);72例患者中双侧输卵管柔软21例,一侧柔软一侧僵硬40例,双侧僵硬11例,1年内宫内妊娠率分别为76.2%、22.5%、0,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7.5%、18.2%.结论:腹腔镜手术能疏通输卵管阻塞、松解粘连、改善生殖功能、提高妊娠率.但对于输卵管病变严重者,术后异位妊娠率增加,不宜行输卵管疏通治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异常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现实意义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后,机体免疫系统在反复接触抗原后产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探讨其免疫耐受与免疫预防之间的意义.方法:对476例年龄在1~6岁儿童,按全程免疫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转,尤其是经过2个全程免疫的儿童仍出现二对半全阴者,作出预防免疫分析.结果:476例儿童阳转率为71.01%,负应答率为28.99%.结论:免疫无应答相对较高水平,很有必要扩大范围检测免疫耐受群体相关问题.

    作者:周东日;刘文秀;黄良光;黄和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120例,ASAⅠ~Ⅱ级.经静脉缓慢注入氯胺酮0.2mg/kg,异丙酚2mg/kg,视手术时间,追加异丙酚20~50mg.术中监测ECG、SBP、DBP、HR、SpO2,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麻醉效果.结果:诱导后血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120例中显效97.5%,有效2.5%,麻醉效果优良率达100%.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其效果满意,且安全易掌握,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徐芍;许玉芳;邓英杰;钟兴明;刘宇;黄彩虹;梁秀卿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女性婚检者生殖系统疾病分析

    为了解围婚期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状况,指导婚检工作,对1996~2002年在我院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66 267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作者:李风秋;赵丽霞;方宝瑞;房秀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先兆子痫子宫胎盘异常血流与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的异常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孕晚期先兆子痫患者40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4例,于产前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胎盘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其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结果:重度妊高征组子宫动脉内径(6.22±0.67mm)较正常孕妇(7.58±0.96 mm)缩小,子宫-胎盘收缩期与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减慢,血流灌注减少,42.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率为70%,剖宫产率为95%,新生儿窒息率为15%.结论:先兆子痫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异常的子宫-胎盘血流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剖宫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增加.

    作者:季淑英;刘树平;高秀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

    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有两大类,即龋病及牙周组织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女性患病较为严重,有人认为与生育过多和营养不良有关,妊娠期妇女尤为严重.

    作者:周晓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雌孕激素受体亚型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

    目的:研究上皮性卵巢癌中雌、孕激素受体亚型以及激素相关蛋白pS2的表达情况,了解其在卵巢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及20例良性上皮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Rα、ERβ、PR-AB(即PR-A+PR-B)、PR-B和pS2水平.结果:①ERα、ERβ均为核受体.上皮性卵巢癌中ERα(+)57.7%(30/52),与良性肿瘤接近(60.0%);ERβ(+)88.5%(46/52),显著高于良性肿瘤(60.0%);30例同时表达α、β两种亚型.②PR-AB和PE-B二者均为核受体,52例恶性肿瘤中12例PR-AB(+)(23.1%),10例PR-B(+)(19.2%).阳性率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P<0.001).③pS2表达为胞浆蛋白,有核周浓集趋势.恶性肿瘤中阳性率为26.9%(14/52),显著低于良性肿瘤(P=0.015).④ERα与PE-AB及PR-B间显著相关,但ERβ与PR-AB及PR-B无关,ERα和ERβ与pS2无关,PE-AB和PR-B与pS2弱相关.结论:ERα、ERβ、PR-AB与PR、B均为核受体,pS2为胞浆蛋白.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阳性率显著增高,可能为卵巢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标志,并且与卵巢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有关.

    作者:张玉芳;何晓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研究

    目的:探索出一种不中断母乳喂养、不需住院、简便有效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方法.方法:将84例足月正常体重、中度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3个治疗亚组,思密达组、光疗组、鲁米那-可拉明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检测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活性浓度,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理.结果: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介于光疗与鲁米那-可拉明之间.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的幅度36.36±10.12μmol/L,平均疗程为4.82±1.10 d,7 d治愈率为100%.结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不需中断母乳喂养,有利于巩固爱婴医院成果.β-GD不是母乳性黄疸发病的主要机制,也不是通过影响β-GD而起作用.

    作者:李立新;李增宝;蹇涵;徐建锋;洪虹;刘兰梅;叶丽霞;黄健斌;李志涛;梁颖娜;王和香;李宝根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分娩的2 576例产妇分娩后3~42 d随访,进行回顾性调查,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0.60%,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家属中有精神病史,孕前情绪异常者,对分娩及产生生活感到焦虑担心,产时采取手术及产后睡眠差.结论:产后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应引起重视.及早筛查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新平;袁绿化;魏成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2 624例儿童血铅的检测与分析

    铅是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它在人体的理想水平为零,对儿童大的威胁是造成大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害,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因此准确检测儿童体内血铅含量,正确指导铅中毒儿童驱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采用BH 2 100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 624名儿童进行了血铅检测.

    作者:于风岭;伊长英;王素兰;嵇黎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17例产科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1月~2003年11月足月分娩的117例HIE新生儿、120例正常新生儿及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HIE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Ⅰ组为HIE轻度组(85例),Ⅱ组为HIE中重度组(32例),Ⅲ组为正常对照组(120例).结果:胎膜早破导致新生儿HIE的发生率明显升高;HIE新生儿的剖宫产率(14.11%、12.50%)低于正常新生儿的剖宫产率(30.83%);羊水胎粪、新生儿窒息与HIE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Apgar评分的高低并不代表HIE的严重程度.结论:加强产前、产时监护,及早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避免新生儿窒息,对预防HIE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宏;门新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绝经前期女性在不同工作环境中体内微量元素铁的变化

    目的:探讨在不同工作环境中体内微量元素铁的变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3组不同环境的4500名绝经前期妇女进行调查和血标本收集.结果:在相同的工种且不同的环境中体内微量元素铁的丢失情况不同.结论:不同工作环境中,体内微量元素铁的丢失情况不同.应对不同工作环境的绝经前期妇女采取铁元素的补充,以防止微量元素铁过度丢失所引起机体贫血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邵静;王桂香;张丽枚;王淑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科学喂养对婴儿体格生长影响的探讨

    目的:为了阐明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对婴儿体格生长的影响.方法:针对该院所管辖的2002年1~12月出生的散居儿童,除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以及离开深圳生活的儿童外,对余下的672例婴儿用抛硬币法将其分成两组:指导组360例、对照组312例,分别在婴儿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各组儿童体格生长情况,用SASv8.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婴儿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体格生长情况有显著差异,指导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指导组儿童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可积极促进婴儿体格生长,降低儿童患病率.

    作者:方健华;刘锡芝;叶远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中国部分地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部分地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河南、广西、广东部分城市的10所医院对2002名年龄为24岁以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2.0±1.7岁,小为14岁.调查对象的39%为城市户口,61%为流动人口.被调查女青年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0.3±1.9岁.既往患有生殖道感染者为27.7%.本次调查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57.1%;其中57.6%患有1种感染;25.3%患有2种感染;17.1%患有3种及以上的感染.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为学生和服务人员、非流动人口、既往生殖道感染患病史、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未使用避孕方法、月经期间发生性关系及清洁外阴的间隔时间较长.结论: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相当高,是目前影响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性教育,进行预防不良性行为和生殖道感染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王临虹;赵更力;张小松;吴久玲;郭素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女工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延安市女工患妇女病现状.方法:对延安市城区女工进行妇女病普查,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巴氏法)、乳腺检查,并进行红外线扫描.结果:女职工宫颈炎患病率为49.54%,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可疑癌为1.42%;乳腺疾病以增生为主,患病率为22.47%,30~49岁为高发年龄段,纤维瘤检出率为0.74%.结论:女工生殖健康状况较差,应充分发挥计生部门的优势,在育龄妇女中开展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提高广大妇女生活质量及人口素质.

    作者:周小燕;常剑波;贺延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重复异位妊娠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重复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未产妇5例,经产妇9例.14例中1例行中药保守治疗痊愈,其余均开腹手术行患侧输卵管修补术或输卵管切除术.11例为壶腹部妊娠,1例为峡部妊娠,1例为残余输卵管妊娠.1例未产妇术后成功获得宫内妊娠.结论:掌握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和临床特点,注重早期诊断、病因治疗是预防重复异位妊娠的关键.

    作者:金平;魏旭军;胡俊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腹腔镜诊治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原因、腹腔镜下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对异位节育器诊断明确,暴露清楚,定位准确,分离钳取容易,并可同时治疗因宫内节育器异位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宫内节育器异位的腹腔镜手术组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易掌握,是值得推广的计划生育手术失误的补救方法.

    作者:王春茶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一起儿童流行性感冒流行的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少儿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探讨流行性感冒的防治规律.方法:现场个案调查病人,检测其血清抗体及带毒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及抗原变异.结果:湖北省某地区2个乡镇集中在2004年3月上旬报告流行性感冒病人314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6~15岁,占调查总数的83.76%.从病人血清和咽拭子中分别检出流行性感冒A3型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IgM抗体.结论:湖北省某地区集中发生的少儿感冒属于A3型流行性感冒局部流行.

    作者:杨森焙;赵念;贾桂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4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7例新生儿败血症随机分为IVIG组45例(IVIG配合抗生素,IVIG 400mg/kg·d,连用3 d),其中早产儿25例,足月儿20例;血浆组22例(血浆配合抗生素,冰冻血浆每次10 ml/kg,隔日1次,共3次),其中早产儿12例,足月儿10例.用药前及用药后7 d分别采血测IgG,并观察体温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率、病死率等.结果:IVIG组治疗后IgG水平迅速提高,早产儿为13.64±3.57 g/L,足月儿为14.85±3.72 g/L,明显高于血浆组(P<0.05),体温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率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早产儿败血症病死率IVIG组显著低于血浆组(P<0.05).结论: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张艳;郭世杰;刘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端粒酶活性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对卵巢癌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TRAP-PCR-ELISA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在34例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者30例.在16例端粒酶活性低于2U者中,15例化疗有效,仅1例出现复发,无死亡.在14例端粒酶活性高于2U者中,化疗有效9例,进展与复发或死亡5例.结论:随着端粒酶活性的增高,卵巢癌对化疗的敏感性下降,复发率增加.

    作者:胡云;李克深;翟玲;张亚平;滕长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01例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绒癌36例(35.6%),侵蚀性葡萄胎65例(64.4%).结果:101例患者行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除2例脑转移患者死亡外,71例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多药联合全身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纪燕琴;黄凤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