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更力;王临虹;周敏
我院儿科采用体表超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较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1996年1月~2003年11月收住我科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选取资料完整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沈阳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1.8 d,早产儿19例,足月儿11例.硬肿分度:轻度16例,中度12例,重度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1.5 d,早产儿18例,足月儿12例,硬肿分度: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
作者:耿秀娟;李海永;巩德强;孟宪芳;王晓静;蒋宝凤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由于滥用抗生素,致使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这种耐药性不但在成人群体日趋严重,而且近年来在儿童及婴、幼儿这个群体也日趋突出.现将我院2003年临床分离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作者:王淑桂;胡雪峰;蔡玉本;白淑晶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术前口服用于孕10~14周钳刮术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2例孕10~14周流产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18例,对照组184例.观察组术前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操作难易度、宫颈软化情况、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随访阴道流血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操作难易度和术中不良反应均有明显差异(P<0.01),宫颈软化及术后阴道流血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术前口服用于孕10~14周人工流产钳刮术是可行的.
作者:宋玉娥;纪向红;孙聚萍;方爱萍 刊期: 2004年第23期
小儿厌食症为儿科临床常见病症,以城市儿童多见.多年来我们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其中具有较完整资料的480例总结分析.
作者:王成元;石向荣;李灵晓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以及妊娠期有糖尿病相关高危因素者与无高危因素者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的关系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孕中、晚期孕妇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50 g GCT),血糖≥7.8 mmol/L者做正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诊断,并对诊断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及GDM给予早期治疗,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50 gGCT阳性率为10.65%,GIGT及GDM发病率分别为3.80%及3.48%.经早诊断、早治疗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围产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对所有孕妇进行早期50 g GCT筛查,并对GIGT、GDM进行早治疗,伴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重点监测,减少了母儿的病死率.
作者:郭华峰;朱景霞;刘瑞敏;张向前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调查在舰船长航特殊环境条件下,女性雌激素分泌、月经周期及经期对应症状的变化.方法:①长航返回后次日及长航结束3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RIA);②长航中逐次记录月经周期及对应症状的变化,并与长航前、后进行对照.结果:长航结束后次日血清雌二醇(RIA)4人中有2人明显升高,长航中此2人月经周期均有异常.3个月后再次复查血清雌二醇(RIA),4人均正常.经期前后对应症状与平日相差不明显.结论:在特殊环境下长时间执行特殊任务,女性雌激素及月经周期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异常,一旦任务完成,短期内即可恢复.在人员、环境、任务熟悉的情况下,症状会明显减轻.
作者:刁惠民;康丽艳;张立新;周敏;詹宪凤;刘海燕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有致病因素的132例(86.3%),21例(13.7%)原因不明.有2种或2种病因以上的101例(66.0%).结论:重视致病因素,重视预防,对高危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残疾发生.
作者:陈萍;李小敏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监测排卵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寻找适合临床准确预测排卵的方法.方法:同时采用宫颈评分(CS)、B超、尿黄体生成素(LH)试纸、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MI)、基础体温(BBT)5项指标监测65例不孕症患者的184个不同月经周期的排卵情况.结果:B超、CS、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率分别为96.8%、85.1%、97.6%,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药物月经周期CS评分准确率为53.3%,与B超、尿LH试纸预测排卵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超、尿LH试纸预测排卵是简便、实用且准确率较高的监测方法.
作者:敬明辉;李肖甫;唐新建 刊期: 2004年第23期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及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是生殖器官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女性生殖道感染CT后容易合并UU感染,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故积极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邢成英;周应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于大连市西岗区2000~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先心病、其它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始终处于前2位.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关键要降低先心病、其它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治水平,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的水平.
作者:岳丽霞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增城市2~12岁儿童肥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5岁儿童体重指数≥20kg/m2,6~12岁儿童体重指数≥21 kg/m2,并排除继发性肥胖作为儿童肥胖的诊断标准,于2003年1~12月间在增城市随机抽取6所小学及6所幼儿园共3 848名2~12岁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与家庭社会因素、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3 848名儿童中,肥胖儿童281人,肥胖率为7.3%.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包括儿童年龄、父亲年龄、入睡困难、喜食鸡蛋等.结论: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郭铁军;陈凯;程敬文;唐建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营养不良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尤其在农村发病率高.现将我院儿内科自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收住院营养不良108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俊玲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通过描述剖宫产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找出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达到在保护孕产妇和胎/婴儿健康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为江苏、浙江、河北3省27个县(市)1993~2000年间孕28周以上、有完整分娩记录的妇女共1093526例.结果:研究地区的剖宫产率从1993年的15.9%上升至2000年的44.4%,平均每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5.9%;南北方、城乡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南方比北方增长快;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医院级别越高,剖宫产率越高;产妇年龄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干部和经商人员的剖宫产率比工人和农民的剖宫产率高;文化程度越高剖宫产率越高;婴儿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剖宫产指征、分娩医院的级别、南北方、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婴儿出生体重、孕周、年度、星期几均是剖宫产影响因素.结论:研究地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医生放松剖宫产指征或对指征的错误诊断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作者:沈艳辉;李竹;陈新 刊期: 2004年第23期
在国内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现状调查基础之上,针对流动人口特殊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国内现有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分析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测评体系研究的现实需求,提出建立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作者:李孜;石淑华;金新政;熊光炼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SIRS患儿及2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0的含量.结果:SIRS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含量(43.17±19.36 pg/ml)较正常对照组儿童(30.75±6.39pg/ml)增高(P<0.05),IL-10的含量(9.15±3.74 pg/ml)较正常对照组(5.03±1.24pg/ml)明显增高(P<0.01).结论:SIRS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增高说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的特点,与细胞因子的释放相关密切.
作者:郑岩;包进;赵宝友 刊期: 2004年第23期
本院自2000年4月~2003年4月,将异丙酚、利多卡因用于妊娠6~10周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侯春玲;李桂香;李连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是利用高频电波被宫颈组织吸收后产生高热来完成宫颈组织的切割及止血,由于操作简便,可保留生育能力,且不需住院治疗,已广泛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
作者:田红雨;雷明;葛平信;高永芝 刊期: 2004年第23期
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的缝合方式,从传统的3层式演变到双层式,自新术式剖宫产问世,不少医院已缝一层,我院一直沿用双层缝合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小珍 刊期: 200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妊高征并发心力衰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999~2003年11月收治的32例妊高征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1例为重度妊高征发展所致,占65.6%; 8例发生在扩容治疗中,占25.0%;3例误诊为肺部感染,占9.4%.结论:预防妊高征性心力衰竭根本的护理措施,是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妊高征;及时观察扩容治疗的效果,严格控制扩容治疗的输液速度及总量.产后考虑来自子宫、下腔静脉的血液和组织中的体液回流,特别是有肺部感染者,不能遵循一般外科量出为入的原则同样也是关键.
作者:刘碧云;殷秀珠;胡善荣;黄秀琴 刊期: 2004年第23期
2003年10~12月自愿来我院婚检的830人与2002年同期婚检4372人相比,人数减少了81%,疾病检出率有所下降,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对2003年自愿婚检的830人的文化程度和职业进行了统计分析,文化层次较高的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员居多;未婚检的人群中存在着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隐患,建议:加大对婚检意义的宣传力度,把好优生优育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第1关.
作者:王瑞琴;方宝瑞 刊期: 200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