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张娟芳;张琳;许子霞;匡玉苏;边婷婷

关键词:肠内营养, 优点, 并发症, 护理
摘要:肠内营养作为一种安全、方便、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综述了肠内营养的优点、肠内营养剂的给予方式以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等.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手术结合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手术结合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的310例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干预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出血、腹胀、感染、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出血、腹胀、感染、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9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手术结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知;邓露;刘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我国护理领域时间管理倾向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分析国内发表的护理领域时间管理倾向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时空分布、研究类型以及护理领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缺陷和原因,为加强时间管理在护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内期刊为目标文献来源,以时间管理倾向、护士、护士长、护生、护理管理者为主题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自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发表的时间管理倾向文献.经过阅读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46篇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文献纳入研究,文献数量从2011年起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类型以调查研究和相关性研究为主.结论 时间管理倾向在护理领域研究不足,需要加强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为护理队伍的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郭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信在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微信在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科2016年1-3月上尿路结石手术出院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本科2016年4-6月上尿路结石手术出院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信随访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通过调查表格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泌尿系结石健康知识评分及院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及泌尿系结石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在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建议临床可以将微信应用于院外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14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由医护人员在转运后24小时内完成相关数据的观察及记录.结果 共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数据被纳入到本项研究.转运过程中共有27例(23.7%,95%CI=19.7%-27.7%)发生不良事件共36项.其中白天有专业转运团队行CT检查共80例有10例(12.5%,95%CI=8.8%-16.2%)出现不良事件.夜间有值班医护人员行CT检查共34例有17例(50%,95%CI=41.4%-58.6%)出现不良事件.专业团队携带转运监护仪、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及简易呼吸气囊等设备转运,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概率显著低于由值班医护人员转运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P<0.05).结论 转运医护人员的培训及转运过程中监护仪器、生命支持设备及药物的使用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转运风险.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转运人员职称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吴艳;袁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例重症羊水栓塞并发DIC产妇的ICU护理

    羊水栓塞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导致出血、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1]. 发病急,变化快,是妇产科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死率达86%[2].

    作者:雷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预见性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后鼻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后鼻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40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鼻腔填塞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2天,40例患者痊愈出院,门诊随访3个月治疗侧鼻腔均未再发鼻出血.治疗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住院期间接受治疗感到满意的患者有18例(90.0%),对照组为12例(6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华英;凌家燕;董进;李良春;柳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延伸护理在手外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和分析延伸护理在手外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2例手外伤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实践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延伸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在手外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手外伤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马兰;马文娟;雷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双心护理模式对中青年AMI患者康复期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对中青年AMI患者康复期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中青年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脏事件累计发生率和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价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心脏事件累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青年AMI患者康复期实施双心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东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心梗患者P CI术后复诊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患者一年后的复诊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49例在长沙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行PCI手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利用一年内复诊情况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表、PCI术后疾病预防知识与遵医行为问卷、冠心病PCI术后健康信念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复诊的因素有:年龄和文化程度、住院费用占收入比重、疾病预防知识、冠心病健康信念得分(P<0.05).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一年内的复诊情况不理想,责任护士可从影响因素着手,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高患者及时复诊的医嘱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娟;刘能;刘敏;于露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评价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的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而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模式下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治疗.结果 干预组在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后的上下肢肌力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S量表评定可知,干预组的下肢、上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和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Fugl-Meyer的评分,干预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四肢功能恢复指标,有效减少患者疾病的致残率,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夏锦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注射人体组织粘合剂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内镜下注射人体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同时保护好胃镜不受损伤的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结果,人体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成功率为100%,43条内镜中仅有1条内镜的先端部外皮粘连了少量组织粘合剂,后经用75%的酒精反复擦拭,基本消除,不影响使用.认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治疗成功和保护好内镜不受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余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时间管理联合环节控制模式在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时间管理+环节控制护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4年7月起将时间管理+环节控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之中,选择应用前(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和应用后(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由我院实施院前急救的多发伤病例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前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应用后多发伤病例组的院前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应用前,院前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应用前,应用后医师、护士、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 将时间管理+环节控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之中,可显著缩短该类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该模式是一种可获得医护患三方高度认可的护理工作方式.

    作者:崔红云;黄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外还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后比较两组汉顿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疾病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心理干预后的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抑郁治疗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显著提高康复疗效.

    作者:隋聪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重力鼻饲对小儿心脏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鼻饲法对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需鼻饲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灌注鼻饲,实验组采用重力滴注鼻饲.比较两种鼻饲法鼻饲前1 min与鼻饲后10 min内HR、R、SpO2变化大值的差值.结果 两组鼻饲前1 min与鼻饲后10 min内HR、R、SpO2变化大值的差值,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滴注鼻饲对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维持较好,因此更安全、更合理,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改进门诊管理应对空间局限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 针对门诊空间有限,探讨门诊管理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 强化管理职能,明晰管理职责、加强窗口作用的发挥,突出对内对外宣传、优化就医环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快速分流机制、禀窗口首位,树品牌形象.结果 门诊管理改进后使就诊各环节等候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改进门诊管理,缩短等候时间是应对门诊量持续增长与门诊空间局限矛盾的关键.

    作者:龙燕;刘朝辉;魏泉玥;袁新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信息化管理在妇科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延续护理的作用、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在本院妇科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认为信息化延续护理将作为一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延续护理方法,成为延续护理工作的有效补充,为医疗诊断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作者:李玲;吴治敏;幸荣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胸痛中心建立后STEMI患者56例纳入观察组,胸痛中心建立前4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在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建立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鼻导管吸氧建立时间、急诊总耗时、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STEMI复发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建立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鼻导管吸氧建立时间、急诊总耗时、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STEMI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立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STEMI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沈雪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士管床小组大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实行护士管床小组大包干责任制度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8月-2015年7月由本科护士提供护理服务,采取常规的连续性排班模式下实行责任制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将2015年8月-2016年7月由本科护士提供护理服务,在连续性排班基础上实行护士管床小组大包干责任制排班模式下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种排班模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情况.两组均采用第三方专业人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两组均统一使用卫生部下发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每月随机发放一次满意度调查表.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管床小组大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工作责任感,进而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仕秋;李颖;鲁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例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的案例报告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健康. 乳腺癌患者在疾病确诊或接受乳腺切除术后,无法用通常解决应激的方式来应对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失衡,如果不能及时缓解,会出现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1-2]. 心理干预是为患者提供有效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个体自身潜能来重建或恢复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使个体获得新的技能,重新适应生活,减少创伤[3]. 本例患者在接受乳房切除术后引发患者焦虑、抑郁. 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度过心理危机,获得成长,重新适应生活. 现将心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严梅;柘磊;王雪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障碍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在本院妇科就诊的144例患者,其中围绝经期心理障碍妇女69例为观察组,正常更年期妇女75例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心理状况,给予围绝经期妇女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心理症状评分、生存质量.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围绝经期妇女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心理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生理机能、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生活质量总分等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妇女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樊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