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琴;张丽;李欣
总结了疗愈环境理念在乳腺癌专科病房设计中的应用。包括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两方面的实施,以及在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倡导医护关怀。认为乳腺癌专科病房的疗愈环境设计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张丽娟;罗庆华;钟巧玲;张慧珍;周梅梅;颜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介绍本院手术室设备档案管理流程和佳实践方法,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即:将科室3000多万的设备固定资产、800多万的办公类资产及1000多万的基础设备设施采用信息化和系统化手段,对在科的900多台设备、仪器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建档,分类建册,以可视化管理为目标,以设备二维码身份编号,分类保存,图文并茂,档案内容囊括设备终身信息的档案管理方法,对设备信息从计划采购、入科、运行、维护和保养、报废的资料进行规范化、可视化管理,并利用档案累积的资料进行教学和培训。手术部设备档案的系统化管理既方便了设备信息的查询,设备问题的处理及经验的汇总,为培训和教学提供了资料和经验,也方便了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手术部设备档案优化的管理模式,对科室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为科室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王国栋;陈素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在提高临床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4月124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实验组,2013年12月~2014年1月836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技术操作,实验组采用集束干预。比较实行两组临床护士执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达标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护士执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实行集束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
作者:陈开珠;谢丽琴;郑素珠;林小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14例急性氨气中毒气道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护理、眼部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口腔护理、氧疗护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认为整体护理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俊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当代护士》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护理经验及效果。主要包括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2月间14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护理,评价临床护理疗效,总结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有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认为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缪阳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综述了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的准备、术后一般护理、气腹后的护理、术后活动、饮食及病情观察。认为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作者:张慎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 QCC)活动在降低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本院低年资护士2013年1月~2014年12月针刺伤发生率,通过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定等,与2014年12月~2015年5月开展QCC活动后的调查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本院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从5.5%下降至1.68%,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等平均提升1.0分。结论 QCC活动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了针刺伤发生率,减少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侯雨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留置导尿的佳时期,以提高备术患者留置导尿时的舒适度。方法将24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室实行麻醉后给予留置导尿术,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在病房给予留置导尿术,对两组患者导尿插管时的不适感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择期阑尾切除术患者留置导尿更宜在麻醉后进行。
作者:许建萍;朱福香;郭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临床工作中,各护理单元均备有急救车,不仅有效节省了急救药品、物品的取用时间,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也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提供方便,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1,2]。目前,医院抢救车因规格不同,大多数使用普通锁和抽屉锁,抢救病人的危急情况下需用钥匙开锁,但钥匙通常是与值班钥匙串在一起,且放于护士口袋内保管,因护士找钥匙延误抢救时间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本院护理部利用一次性腕带,改良设计了一款简单、经济、实用的抢救车锁,既实现了抢救车的加锁管理,又能确保快速打开抢救车,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爱琴;安原;韩禄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24h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蔚;温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配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DC+CIK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较一般治疗好,配合相应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孙平波;冯明;骆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统教学法与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对比,探索适合护生带教的方法。方法将6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法,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和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和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有效地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颖;冯燕;凌碧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患者拒签口腔修复知情同意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0例口腔修复科拒签知情同意书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主要拒签原因。结果口腔修复拒签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担心修复不成功;担心费用过高;担心医生逃避责任。结论拒签修复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普遍存在各种心理压力因素,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主要的拒签原因,实施相应的护理。
作者:陈润元;刘晓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二级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湖北省7所二级医院共68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修订版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分为(148.66±33.36),总均分为(2.75±0.61);各维度均分高者是法律及伦理实践(2.90±0.64)分,得分低的是批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2.56±0.65);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受到护龄、职称及职务影响。结论湖北省二级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护理管理者应为护士创造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并加强对护士的岗位培训,尤其是对低年资、低职称护士的针对性培训。
作者:夏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血液病区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制订护士绩效考核方案。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血液病区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优于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 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开展护士绩效考核,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58例丙肝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分析,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心理状况,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卫晓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临床输血核对监护记录单的设计过程与应用效果,包括记录单的作用、记录单的应用效果以及记录单的优势等。认为使用输血核对监护记录单后,使输血核对更细致、有效,输血观察更及时,文书书写更规范,提高了文书书写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作者:肖春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当代护士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张家港市555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主要包括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监护和防治、服药指导、康复指导,开展危险性评估、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家属护理教育等服务,认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效益显著,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增高。
作者:徐亚娟;陆艳;邢国良;付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