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集束干预在提高临床护士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陈开珠;谢丽琴;郑素珠;林小蓉

关键词:集束干预, 静脉留置针, 技术操作规范, 依从性,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干预在提高临床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4月124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实验组,2013年12月~2014年1月836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技术操作,实验组采用集束干预。比较实行两组临床护士执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达标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护士执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实行集束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例爱唯他网片前盆底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女性的盆底就像一套可以自我调节的吊床,通过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调节自身的张力,尤其步入中老年后,吊床的张力由于妊娠、分娩和雌激素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变得塌陷和松弛,盆底组织如肌肉、韧带等作用渐渐退化。从而引起盆腔器官的脱垂以及各种类型的尿失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盆底疾病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子宫脱垂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子宫脱垂的原因常见于分娩时损伤、卵巢功能下降、先天性发育异常、营养缺乏、腹腔内压力增加等[1]。患者常会有以下一个方面的表现:①下腹坠胀感及腰背酸痛感;②肿块自阴道脱出,且脱出的组织淤血、水肿、肥大,甚至无法还纳;③小便困难、尿潴留,经常有残余尿。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逐步上升,越来越多人关注子宫脱垂这方面的疾病知识和治疗,针对这一现象,本院引进人工合成补片爱唯他补片(爱唯他补片是由巴德公司推广的,作为早在中国推广修补技术的领导者,巴德公司推动了这一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其中网塞技术已使用超过50万的中国患者受益)。对女性进行盆底修补和重建,进一步改善盆底缺陷,使其更符合女性的解剖特点,并且针对性的手术配合也提高了手术质量。患者在良好的护理及医疗下痊愈,安全出院,能较好地保证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万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输血核对监护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结了临床输血核对监护记录单的设计过程与应用效果,包括记录单的作用、记录单的应用效果以及记录单的优势等。认为使用输血核对监护记录单后,使输血核对更细致、有效,输血观察更及时,文书书写更规范,提高了文书书写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作者:肖春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种新型敷料联合进行婴儿臀部浅表血管瘤溃疡换药

    婴幼儿浅表血管瘤是指位于乳头真皮层的血管瘤。若血管瘤边缘距肛门近,婴儿月龄小、大便次数多而未成形,部分患儿肛门排气时有粪汁流出,女婴尿液下流,尿不湿使用不当等因素均易导致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破溃,加之患儿小配合度差等因素,血管瘤在破溃后极易形成溃疡面,治疗护理护理难度大。研究者在近一年多的临床实践中先后遇到4例婴儿臀部浅表血管瘤溃疡患儿,其血管瘤边缘距肛门的距离均在2~4 cm范围内,创面渗液明显,研究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采用皮肤保护膜、藻酸盐颗粒、泡沫敷料及透明敷贴联合创面换药的方法,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王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产后乳汁淤积应对处理

    为了帮助产妇解决产后乳汁淤积问题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完成,预防产后乳腺炎的发生,根据产妇在产后的不同心理、生理状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使产妇认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运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指导协助进行正确的哺喂方法、给予乳房保护与生理异常的纠正、采取手法按摩与挤奶等方法以解除造成乳汁淤积的不利因素,在实施的同时力求使产妇了解并愿意积极学习和配合护理措施掌握一些自我护理的方法,并向产妇介绍乳汁淤积与乳腺炎的关系、乳腺炎的早期表现,使每位产妇能正确喂养婴儿而且不会因产后不当处理造成对乳房的损害,实现成功哺喂和乳房无并发症的目的,表明了护理干预措施对处理产后乳汁淤积的重要性。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军队医院新任护士长压力源的质性研究

    目的:为了解新任护士长的压力,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角色,胜任本职工作。方法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1名新任护士长进行深入访谈,将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结果新任护士长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八个方面:角色转换、管理经验不足、人际关系的处理、护理纠纷的处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无暇照顾家庭、科研水平不够、其他任务。结论新任护士长的压力来源很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医院管理者应针对这些压力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护士长自己也应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作者:刘琳娜;程玉青;段丽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综述了撤机困难的原因,包括呼吸肌无力、药物和营养、原发病控制不力、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撤机时机选择不当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常瑶;范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QCC在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质圈的活动,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所设目标值为79.53%,从改进前的76.81%上升至82.26%,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通过QCC活动激发了护士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满意度,同时也加强了成本控制。

    作者:付春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化疗药物致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四大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致不同程度的化学性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人,男女均可患病,多发于四肢。病程较长,多沿浅静脉走行突发红肿、灼热,出现硬结节或条索状物,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这不仅增加患者带来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影响化疗顺利的进行,从而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方法预防和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现综述如下。

    作者:胡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绿色医院”与医院感染管理

    从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角度,总结了创建“绿色医院”的经验。创建绿色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打造绿色医疗环境,优化绿色服务模式,建立绿色管理机制等内容。认为“绿色医院”的创建需从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意识,营造氛围,加强防治,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新的理念和具体实施措施。

    作者:严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为活动主题,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的原因,对调查后导致影响老年手术患者下床活动的因素进行干预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先娥;陈俊春;赵梅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吸入用富露施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富露施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5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依据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原则,均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止咳、化痰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富露施150 mg雾化泵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氨溴索30 mg雾化泵雾化吸入,平均每日2次,每次10~15 min,连续治疗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患儿咳嗽、咳痰、痰阻等呼吸道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咳嗽、咳痰、痰阻等呼吸道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1)。结论富露施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疗效可靠、安全度高。

    作者:余维莎;林艳;商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 ICP )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62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测定平卧位和侧俯卧位时的ICP,以及两体位条件下测ICP时患者HR、RR、MAP、SpO2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和侧俯卧位时,患者的HR、RR、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ICP和SpO2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行侧俯卧位通气时,体位改变对其ICP有显著影响。临床上需结合ICP监测的情况谨慎实施侧俯卧位通气治疗。

    作者:张丽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00例急诊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护;选取2014年300例急危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后,医生对护士的病情观察与判断、抢救意识、操作速度、医护配合、技术水平、风险防范和协调管理7项指标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可避免护士无效走动及工作冲突,提升救治能力,提高医生满意率。

    作者: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宫颈癌放射性肠炎致失禁性皮炎患者的护理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它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放射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及时行放射治疗能达到根治的目的,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减轻痛苦[1]。但是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后果,其中放射性直肠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损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次增多、黏液脓血便甚至鲜血便。人体正常皮肤呈弱酸性,健康皮肤pH值在4~6.8可避免细菌感染,皮脂能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裂。当皮肤暴露在尿液或粪便的环境中,皮肤pH值越偏碱性,易造成失禁性皮炎。大小便失禁患者,肛周、会阴部皮肤长时间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肛周皮肤红肿、皮疹,甚至破溃渗出或继发感染[2]。本科于2014年3月~2014年4月收治1例宫颈癌放化疗后颈癌放化疗后失禁性皮炎患者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卢雯;朱小妹;胡小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配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DC+CIK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较一般治疗好,配合相应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孙平波;冯明;骆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总结了服毒自杀患者出现的常见心理反应,包括焦虑、自我形象紊乱、人格侵犯感、睡眠障碍、烦躁和不合作等,并提出了目前服毒常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认为做好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消除患者心理焦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盛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责任护士在住院老年便秘患者综合护理中的作用

    总结了责任护士在在住院老年便秘患者综合护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根据责任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行全面、全程、连续护理的工作制度,由责任护士对新入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件患者分为有便秘发生与无便秘发生两类,持续跟踪,分析病因,早期指导,整体调节等护理措施。认为责任护士与患者接触多,对患者整体情况了解,又是各项治疗与护理操作的执行者,效果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因此责任护士在便秘患者的综合护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孙玺荣;彭红霞;金舟;林霞娟;曾春;刘惠芳;廖田艳;胡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对降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滴眼差错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降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滴眼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收集品管圈实施前的80例患者资料,与实施后的86例患者资料相对比,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品管圈执行后患者满意度提高,差错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以有效降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滴眼的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金蕾;李珊;刘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学习活动对护理文化建设和护患关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院学习活动对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效果。方法结合医院学习活动及护理继续教育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等,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及时事政治等,弘扬医院及科室文化,享受精神感化,提高专业及文化素养。对“学习活动”开展前后护士三基考核达标情况、论文发表情况、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学习活动”开展后科室护士三基考核达标情况、论文发表情况、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活动开展前( P<0.05)。结论医院“学习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和谐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孙波;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导乐陪伴分娩的相关研究进展

    导乐陪伴分娩不仅是产时服务的一项适宜技术,也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对导乐陪伴分娩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该技术可以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支持和帮助。导乐陪伴分娩既能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又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对保障母婴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