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

关键词:急危重症, 定职定位, 抢救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00例急诊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护;选取2014年300例急危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后,医生对护士的病情观察与判断、抢救意识、操作速度、医护配合、技术水平、风险防范和协调管理7项指标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可避免护士无效走动及工作冲突,提升救治能力,提高医生满意率。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腹内压监测应用及相关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的腹内压监测应用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外科近5年(2010~2015年)诊治的12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腹内压监测组与非腹内压监测组疗效差异。结果腹内压监测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腹内压监测组( P<0.05)。结论 SAP患者及时行腹内压监测并实施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早期诊断腹腔室间隔综合征( ACS)并显著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娜娜;陈永惠;徐周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爱唯他网片前盆底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女性的盆底就像一套可以自我调节的吊床,通过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调节自身的张力,尤其步入中老年后,吊床的张力由于妊娠、分娩和雌激素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变得塌陷和松弛,盆底组织如肌肉、韧带等作用渐渐退化。从而引起盆腔器官的脱垂以及各种类型的尿失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盆底疾病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子宫脱垂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子宫脱垂的原因常见于分娩时损伤、卵巢功能下降、先天性发育异常、营养缺乏、腹腔内压力增加等[1]。患者常会有以下一个方面的表现:①下腹坠胀感及腰背酸痛感;②肿块自阴道脱出,且脱出的组织淤血、水肿、肥大,甚至无法还纳;③小便困难、尿潴留,经常有残余尿。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逐步上升,越来越多人关注子宫脱垂这方面的疾病知识和治疗,针对这一现象,本院引进人工合成补片爱唯他补片(爱唯他补片是由巴德公司推广的,作为早在中国推广修补技术的领导者,巴德公司推动了这一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其中网塞技术已使用超过50万的中国患者受益)。对女性进行盆底修补和重建,进一步改善盆底缺陷,使其更符合女性的解剖特点,并且针对性的手术配合也提高了手术质量。患者在良好的护理及医疗下痊愈,安全出院,能较好地保证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万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便利选取的200例T2DM 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T2DM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8.39±10.61)分,处于中等水平;T2DM 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得分为(1.50±0.34)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得分为(1.55±0.36)分;T2DM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T2DM 患者疾病不确定的评估,帮助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繁琴;张丽;李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式一次性抢救车锁的使用

    在临床工作中,各护理单元均备有急救车,不仅有效节省了急救药品、物品的取用时间,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也为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提供方便,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1,2]。目前,医院抢救车因规格不同,大多数使用普通锁和抽屉锁,抢救病人的危急情况下需用钥匙开锁,但钥匙通常是与值班钥匙串在一起,且放于护士口袋内保管,因护士找钥匙延误抢救时间的紧急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本院护理部利用一次性腕带,改良设计了一款简单、经济、实用的抢救车锁,既实现了抢救车的加锁管理,又能确保快速打开抢救车,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爱琴;安原;韩禄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50例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器械的准备,巡回护士实施安全有效的体位护理、管线管理及密切的术中观察,器械护士实施严格的物品清点和无菌操作,并根据手术进展密切配合手术。认为默契的配合和科学的管理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技能与手术配合技巧,能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作者:李霞;江小红;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

    综述了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的准备、术后一般护理、气腹后的护理、术后活动、饮食及病情观察。认为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作者:张慎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大肠息肉患者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大肠息肉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品管圈活动开展前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对照组,活动开展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患者7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肠镜检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完善大肠息肉患者护理服务工作,提高大肠息肉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培养护士的协作精神。

    作者:谢新花;郑华珠;林蓉金;周慧;徐惠华;陈映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张家港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服务实践

    总结了张家港市555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主要包括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监护和防治、服药指导、康复指导,开展危险性评估、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家属护理教育等服务,认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效益显著,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增高。

    作者:徐亚娟;陆艳;邢国良;付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PICC换药时消除敷贴痕迹的方法

    临床上PICC穿刺的患者一般一周需要换药一次,但是由于敷贴贴在皮肤上的时间比较长,会留下难以消除的胶贴痕迹,用酒精或盐水棉签反复擦拭都很难消除。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又快又有效地去除胶贴痕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宇;陈凤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58例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总结了58例丙肝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分析,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心理状况,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卫晓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6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康复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康复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主动观察病情,提高医护配合程度、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整体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在CCU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对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蒋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护合作模式下的湿性愈合疗法在骨科慢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医护合作模式下湿性愈合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将骨科60例慢性伤口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及湿性愈合治疗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用碘伏纱条、酒精以及双氧水换药;湿性愈合治疗组,在医护共同参与下运用湿性换药法行换药处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湿性愈合治疗组在创面换药的次数、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度、伤口的愈合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等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治疗中,医护合作模式下的湿性愈合疗法明显优于干性愈合,湿性愈合时新型敷料的临床运用可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的提前愈合,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还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值得于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霞;王群;何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童医院特需留察输液区的应用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童特需门诊留察输液区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科输液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输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针对患者从就诊流程、环境介绍、输液过程的病情观察、疾病的健康宣教、婴儿喂养指导、心理支持等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实施前后的医嘱执行错误率及随机调查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两年来,与未实施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提高( P<0.05),医嘱执行错误率下降( P<0.05)。结论在儿童特需留察输液区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嘱执行错误率,更及时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其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作者:徐丽芳;莫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3例脑卒中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均优于实施前( 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以及依从性,从而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海霞;刘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行动研究的重症监护专科护士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目的:对重症监护专科护士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旨在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教与学共同参与,互动互补的空间。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框架,应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咨询专家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行动小组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学,按照“制定计划-实施培训-定期评估-总结分析-制定新计划”的思路,从学员入学测评、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和终末考评四个阶段开展培训工作,对整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修改计划、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结论行动研究法是解决护理教育领域内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在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养过程中进行行动研究,有助于构建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提升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的质量。

    作者:朱瑞;徐凤玲;查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QCC在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质圈的活动,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所设目标值为79.53%,从改进前的76.81%上升至82.26%,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通过QCC活动激发了护士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满意度,同时也加强了成本控制。

    作者:付春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改善美施康定所致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改善美施康定所致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服用美施康定的肿瘤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便秘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治疗7 d时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缓解的临床疗效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对照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为(4.40±0.70)h,试验组患者为(3.66±0.7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口服美施康定引起的便秘效果良好。

    作者:范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

    2014年9月笔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使用时出现棕黄色药物性质的变化,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华;陶静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维和女队员焦虑心理因素分析与干预研究

    目的:对维和女队员在特殊环境执行特殊军事任务时的心理障碍、导致焦虑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测定,将维和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在初期、中期、末期发放问卷12份,现场作答及时收回,回收率为100%。结果统计问卷发现初期轻度焦虑3人(25%),中度焦虑2人(16.7%);中期共计7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包括轻度焦虑2人(16.7%),中度焦虑4人(33.3%),重度焦虑1人(8.3%);末期焦虑人数出现回落,轻度焦虑2人(16.7%),中度焦虑1人(8.3%)。结论整个维和期女队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任务的执行,需及时分析焦虑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负面情绪影响,增加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作者:李嘉华;李杨;韩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Y形开口纱布垫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气管切开术后常规在系带板与皮肤之间放置开口纱布垫,且每4~6 h伤口护理需更换纱布垫。常规是采用8 cm ×10 cm纱布块从中间剪开3/5开口制成纱布垫。为了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黏稠,不易吸出,灰尘、异物等直接落入呼吸道,通常用胶布固定气管套管外口纱布,此方法仍有多种弊端,其不足之处因过去是一字型开口,而气管切开导管管径约1.0 cm,行伤口换药时,导致纱块外缘留有缝隙,通常用胶布固定气管套管外口纱布,为避免此缺陷,本科将纱布块进行改良制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芒;谢岩;杨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