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娜;陈永惠;徐周纬
总结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护理经验及效果。主要包括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2月间14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护理,评价临床护理疗效,总结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有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认为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缪阳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4年9月笔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使用时出现棕黄色药物性质的变化,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华;陶静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前先对神经外科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分类,根据分类分别成立了管道护理、皮肤护理、护理记录书写、健康教育4个品管圈小组,各个品管圈组织专项学习与督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皮肤损伤发生率降低;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合格率、健康教育质量及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可降低神经外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聂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上肛管排气术适用于排除肠腔积气,减轻腹胀。目前没有整套的肛管排气装置来实施肛管排气术,本科自制肛管排气装置在临床中操作方便,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层体温管理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采取便利取样法,将133例急诊损伤根据体温分成正常体温组(36.6~37.2℃)、轻度低体温组(35.0~36.5℃)和中度低体温组(34.0~34.9℃),正常体温组和轻度低体温组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Block等制定的急诊损伤患者体温管理指南对患者进行分层体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体温管理。记录患者到达急诊室与离开急诊室时的耳温变化,并跟踪记录患者住院天数。结果体温正常组: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离开急诊室时,体温均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其体温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体温组:干预组患者在离开急诊室时,体温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体温正常组和轻度低体温组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中度低体温组:3名患者体温均显著升高。结论 Block等制定的急诊损伤患者分级体温管理指南明确指出不同层级体温患者应获得的干预措施,让护理人员做到有理可依,有证可循,大程度地避免了过度护理与护理缺失,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郑尧华;张建娟;马芳琴;贾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反复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COPD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为工具,调查2014年9月~2015年4月在本院呼吸内科病房出院的符合调查要求的患者共134例,观察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反复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5种以上的肺外基础病或合并症、低体重指数、合并抑郁/焦虑。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反复住院的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从而提高这一患者群体的生命质量。
作者:蒋玉华;孙凤英;周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近年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符合美容要求的特点,即通过右侧胸壁第四肋间切口进入胸腔,而非正中劈开胸骨切口进行手术。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下,通过胸壁上打的孔,在胸腔内操作镜视野下完成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而皮下气肿是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术后并发症之一,本患者于2014年7月10日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第3天发生右侧胸部大面积皮下气肿伴肺压缩95%,经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右肺复张,未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责任护士在在住院老年便秘患者综合护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根据责任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行全面、全程、连续护理的工作制度,由责任护士对新入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件患者分为有便秘发生与无便秘发生两类,持续跟踪,分析病因,早期指导,整体调节等护理措施。认为责任护士与患者接触多,对患者整体情况了解,又是各项治疗与护理操作的执行者,效果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因此责任护士在便秘患者的综合护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孙玺荣;彭红霞;金舟;林霞娟;曾春;刘惠芳;廖田艳;胡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疗愈环境理念在乳腺癌专科病房设计中的应用。包括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两方面的实施,以及在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倡导医护关怀。认为乳腺癌专科病房的疗愈环境设计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张丽娟;罗庆华;钟巧玲;张慧珍;周梅梅;颜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肝脓肿是肝脏继发性疾病,肝脏被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后,未得到及时合适的处理即形成肝脓肿。根据病原菌不同,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表现为起病急、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例即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大蒜芒硝外敷治疗,其效果明显,避免了肝脓肿穿刺引流手术带给患者的恐惧和痛苦[1],现将其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维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78例尘肺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体会。主要方法是利用每位患者入院时的基本资料,掌握患者的心理规律,测知患者将要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语言沟通、情感交流、亲情支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认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明显地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猜疑心理。大部分患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疾病的康复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克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用于减少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72例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患者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护理配合能否减少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穿孔和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胃内病变均经ESD一次性完整切除,治疗成功率达100%;术中明显出血发生率为4.17%,未见穿孔发生;术后未发生穿孔和出血并发症。结论加强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有效护理,能明显减少穿孔和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从而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临床输血核对监护记录单的设计过程与应用效果,包括记录单的作用、记录单的应用效果以及记录单的优势等。认为使用输血核对监护记录单后,使输血核对更细致、有效,输血观察更及时,文书书写更规范,提高了文书书写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作者:肖春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Waterlow计分表对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测效果。方法应用Waterlow 计分表作为评估工具,通过对新入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分值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结果2014年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上报率显著增加(P<0.01),高危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 P<0.01)。结论 Waterlow计分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预防压疮具有可靠性、有效性。
作者:陈川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24h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蔚;温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学习活动对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效果。方法结合医院学习活动及护理继续教育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等,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及时事政治等,弘扬医院及科室文化,享受精神感化,提高专业及文化素养。对“学习活动”开展前后护士三基考核达标情况、论文发表情况、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学习活动”开展后科室护士三基考核达标情况、论文发表情况、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活动开展前( P<0.05)。结论医院“学习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和谐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孙波;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孕产妇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例HIV孕妇,在围手术期间进行了术前术后访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严格消毒隔离等护理干预。结果9例HIV感染的孕妇能主动地配合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如期出院,未出现医源性感染。结论正确的护理有利于HIV感染的孕妇以健康的心态度过围手术期,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文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当代护士》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当代护士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液在手术器械预处理中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经生理盐水及灭菌注射用水两种不同清洗液预处理浸泡后的手术器械的洁净度及锈蚀情况。试验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预处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清洗器械总数为6252件,洁净度合格数为6197件,锈蚀件数为21件;对照组清洗器械总数为6313件,洁净度合格数为6131件,锈蚀件数为253件;两组清洗合格情况数据经卡方检验,χ2=68.1,P<0.01;两组锈蚀情况数据经卡方检验,χ2=198.5,P<0.01,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手术后器械的预处理,较用生理盐水清洗,器械的清洗效果更佳,并明显降低器械的锈蚀情况。
作者:丛小丽;唐恒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