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红
眼剪作为精密器械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器械包,为了避免眼剪尖端的磨损,同时防止剪刀尖端与包内其他器械碰撞时对其他器械的损坏,几年来本科用橡胶胶管作为眼剪尖端的保护套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嫣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0例,采取品管圈活动改进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80例采取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髋关节( Harris)评分及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髋关节( Harris)评分及患者对功能锻炼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谢淑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56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方法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观察及护理。认为通过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阮巧玲;刘美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估心理和体能锻炼对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劳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启东中医院行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和体能锻炼指导,根据疲劳感测试量表计算干预前和干预一月后以及两月后两组患者的疲劳指数和疲劳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前疲劳评分(4.85±0.22)分,干预一月后为(3.01±0.17)分和干预两月后为(3.03±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疲劳率为97%,一月后疲劳率为81.9%,两月后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透析前进行心理和体能锻炼有助于减轻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汤春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干预组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用头架(头架用颈托改装而成)固定头部,并使头稍向健侧倾斜。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误吸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同时采用三角架固定头部,并使头稍向健侧倾斜可有效地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作者:陈庆妙;潘锋;李美娴;农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服毒自杀患者出现的常见心理反应,包括焦虑、自我形象紊乱、人格侵犯感、睡眠障碍、烦躁和不合作等,并提出了目前服毒常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认为做好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消除患者心理焦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盛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模式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对于剖宫产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产妇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促进母乳喂养,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薛小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石蜡油联合乳果糖口服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武汉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期间胃肠外科门诊150例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三组:A组给予口服石蜡油治疗20 ml/次,3次/d,B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10 ml/次,3次/d,C组联合使用乳果糖口服液及石蜡油口服治疗,用法同上,所有患者治疗前1周未停用其他泻剂及影响胃肠动力药物,且使用以上药物的时间均为两周,比较三组之间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80%(40/50);B组总有效率70%(35/50);C 组总有效率96%(48/50)。三组间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石蜡油联合乳果糖口服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星;滕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护理经验及效果。主要包括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2月间14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护理,评价临床护理疗效,总结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有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认为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缪阳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配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DC+CIK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较一般治疗好,配合相应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孙平波;冯明;骆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留置导尿的佳时期,以提高备术患者留置导尿时的舒适度。方法将24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室实行麻醉后给予留置导尿术,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在病房给予留置导尿术,对两组患者导尿插管时的不适感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择期阑尾切除术患者留置导尿更宜在麻醉后进行。
作者:许建萍;朱福香;郭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了帮助产妇解决产后乳汁淤积问题确保母乳喂养的顺利完成,预防产后乳腺炎的发生,根据产妇在产后的不同心理、生理状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使产妇认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运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指导协助进行正确的哺喂方法、给予乳房保护与生理异常的纠正、采取手法按摩与挤奶等方法以解除造成乳汁淤积的不利因素,在实施的同时力求使产妇了解并愿意积极学习和配合护理措施掌握一些自我护理的方法,并向产妇介绍乳汁淤积与乳腺炎的关系、乳腺炎的早期表现,使每位产妇能正确喂养婴儿而且不会因产后不当处理造成对乳房的损害,实现成功哺喂和乳房无并发症的目的,表明了护理干预措施对处理产后乳汁淤积的重要性。
作者: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综述了各种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和预防阿片类相关性便秘( OIC)的方法、取穴及临床效果,总结了耳穴贴压疗法在治疗OIC上的有效性,以期为治疗肿瘤晚期癌痛患者OIC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张婷;顾健芳;徐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4年9月笔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使用时出现棕黄色药物性质的变化,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华;陶静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加强急诊高危患儿就诊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主动筛查有潜在突发意外的患儿,使其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得到关注,优先安排,及时救治,保证患儿就医安全,减少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体现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进而提高急诊医疗、护理的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邓春香;张秀团;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富露施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5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依据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原则,均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止咳、化痰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富露施150 mg雾化泵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氨溴索30 mg雾化泵雾化吸入,平均每日2次,每次10~15 min,连续治疗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患儿咳嗽、咳痰、痰阻等呼吸道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咳嗽、咳痰、痰阻等呼吸道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1)。结论富露施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疗效可靠、安全度高。
作者:余维莎;林艳;商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8例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三个症状评分除恶心呕吐评分外、六个单项评分除经济困难评分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尚秀云;李静;张玉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用于减少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72例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患者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护理配合能否减少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穿孔和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胃内病变均经ESD一次性完整切除,治疗成功率达100%;术中明显出血发生率为4.17%,未见穿孔发生;术后未发生穿孔和出血并发症。结论加强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有效护理,能明显减少穿孔和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从而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TC教学模式应用于MICU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将入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专业实习的120名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PTC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出科理论、操作、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TC教学模式应用于MICU护理临床教学效果良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黄燕萍;陈伟玲;郑清江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