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综述了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的准备、术后一般护理、气腹后的护理、术后活动、饮食及病情观察。认为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作者:张慎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56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方法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观察及护理。认为通过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阮巧玲;刘美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婴幼儿浅表血管瘤是指位于乳头真皮层的血管瘤。若血管瘤边缘距肛门近,婴儿月龄小、大便次数多而未成形,部分患儿肛门排气时有粪汁流出,女婴尿液下流,尿不湿使用不当等因素均易导致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破溃,加之患儿小配合度差等因素,血管瘤在破溃后极易形成溃疡面,治疗护理护理难度大。研究者在近一年多的临床实践中先后遇到4例婴儿臀部浅表血管瘤溃疡患儿,其血管瘤边缘距肛门的距离均在2~4 cm范围内,创面渗液明显,研究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采用皮肤保护膜、藻酸盐颗粒、泡沫敷料及透明敷贴联合创面换药的方法,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王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进行入院健康教育之后采取饮食指导、家属监督的方法;对照组在一般入院健康教育后自行进食。观察两组患者早餐后血糖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患者2个月后空腹及早餐后血糖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餐后血糖的控制有明显效果,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家华;李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用于减少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72例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患者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护理配合能否减少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穿孔和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胃内病变均经ESD一次性完整切除,治疗成功率达100%;术中明显出血发生率为4.17%,未见穿孔发生;术后未发生穿孔和出血并发症。结论加强胃镜黏膜下剥离围术期有效护理,能明显减少穿孔和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从而为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女性的盆底就像一套可以自我调节的吊床,通过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调节自身的张力,尤其步入中老年后,吊床的张力由于妊娠、分娩和雌激素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变得塌陷和松弛,盆底组织如肌肉、韧带等作用渐渐退化。从而引起盆腔器官的脱垂以及各种类型的尿失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盆底疾病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子宫脱垂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子宫脱垂的原因常见于分娩时损伤、卵巢功能下降、先天性发育异常、营养缺乏、腹腔内压力增加等[1]。患者常会有以下一个方面的表现:①下腹坠胀感及腰背酸痛感;②肿块自阴道脱出,且脱出的组织淤血、水肿、肥大,甚至无法还纳;③小便困难、尿潴留,经常有残余尿。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逐步上升,越来越多人关注子宫脱垂这方面的疾病知识和治疗,针对这一现象,本院引进人工合成补片爱唯他补片(爱唯他补片是由巴德公司推广的,作为早在中国推广修补技术的领导者,巴德公司推动了这一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其中网塞技术已使用超过50万的中国患者受益)。对女性进行盆底修补和重建,进一步改善盆底缺陷,使其更符合女性的解剖特点,并且针对性的手术配合也提高了手术质量。患者在良好的护理及医疗下痊愈,安全出院,能较好地保证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万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统教学法与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对比,探索适合护生带教的方法。方法将6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法,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和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和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有效地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颖;冯燕;凌碧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为活动主题,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的原因,对调查后导致影响老年手术患者下床活动的因素进行干预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先娥;陈俊春;赵梅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医护合作模式下湿性愈合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将骨科60例慢性伤口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及湿性愈合治疗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用碘伏纱条、酒精以及双氧水换药;湿性愈合治疗组,在医护共同参与下运用湿性换药法行换药处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湿性愈合治疗组在创面换药的次数、患者换药时的疼痛度、伤口的愈合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等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治疗中,医护合作模式下的湿性愈合疗法明显优于干性愈合,湿性愈合时新型敷料的临床运用可有效促进慢性伤口的提前愈合,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还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值得于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霞;王群;何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78例尘肺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体会。主要方法是利用每位患者入院时的基本资料,掌握患者的心理规律,测知患者将要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语言沟通、情感交流、亲情支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认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明显地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猜疑心理。大部分患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疾病的康复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克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疗愈环境理念在乳腺癌专科病房设计中的应用。包括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两方面的实施,以及在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倡导医护关怀。认为乳腺癌专科病房的疗愈环境设计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张丽娟;罗庆华;钟巧玲;张慧珍;周梅梅;颜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SD)对覆盖区域组织内经皮氧分压( TcPO2)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6名健康自愿者进行了试验。在研究中,于受试者足背中部第一、二跖骨之间放置经皮氧分压监测仪,然后以其为中心,覆盖一张完整的VSD人工负压引流装置。测量基础数值,负压状态下TcPO2数值,直至TcPO2达到稳定进入平台期。将所测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应用负压吸引后,TcPO2立刻开始显著下降,一般经过15min左右降到低,之后缓慢升高,约经过30min左右后达到一个平台期维持不变,后平台期氧分压较基础氧分压数值均下降,平均为(49.8±6.6)mmHg(40.2~61.1mmHg),平均下降幅度达到25.1%。结论研究显示在应用VSD负压吸引后,会导致其覆盖区域的血分压显著减少,制造了一个相对缺氧的状态,能够加速组织的再血管化,有利于组织的愈合。
作者:刘倩;胡莎;饶敏;梁芬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血液病区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制订护士绩效考核方案。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血液病区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优于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 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开展护士绩效考核,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估心理和体能锻炼对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劳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启东中医院行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和体能锻炼指导,根据疲劳感测试量表计算干预前和干预一月后以及两月后两组患者的疲劳指数和疲劳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前疲劳评分(4.85±0.22)分,干预一月后为(3.01±0.17)分和干预两月后为(3.03±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疲劳率为97%,一月后疲劳率为81.9%,两月后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透析前进行心理和体能锻炼有助于减轻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汤春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静脉泵入特利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微量泵的护理,饮食护理,口腔及皮肤护理等。认为正确应用特利加压素,给予合理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治疗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作者:朱宝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综述了撤机困难的原因,包括呼吸肌无力、药物和营养、原发病控制不力、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撤机时机选择不当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常瑶;范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工作中留置导尿管后气囊会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或液体固定导尿管防止导管滑脱,但是,因治疗及护理患者需要在床上主动或被动翻身活动,多次反复移动患者身体,留置导尿管极易受到外力牵拉而脱出。因此,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可以预防意外脱管及拔管。且有报道尿管固定不牢,反复移动会增加尿道壁与膀胱壁的损伤机会,导致机械性炎性反应的发生。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我们使用弹力绷带双固定导尿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1]。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咏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achycardia Induced Cardiomyopathy, TIC)指由于快速的规则和(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或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过快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在恢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可完全或部分逆转心功能[1]。 TIC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对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2]建议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特发性室速、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等反复发作或并发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并发TIC作为射频消融治疗的明确适应证。因此对于TIC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对心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2014年1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收治1例左后室间隔旁道并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合并药物治疗等处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芬;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在提高临床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4月124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实验组,2013年12月~2014年1月836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技术操作,实验组采用集束干预。比较实行两组临床护士执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达标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护士执行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实行集束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护士外周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依从性,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
作者:陈开珠;谢丽琴;郑素珠;林小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学习活动对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效果。方法结合医院学习活动及护理继续教育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等,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及时事政治等,弘扬医院及科室文化,享受精神感化,提高专业及文化素养。对“学习活动”开展前后护士三基考核达标情况、论文发表情况、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学习活动”开展后科室护士三基考核达标情况、论文发表情况、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活动开展前( P<0.05)。结论医院“学习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和谐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孙波;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