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咏芳
婴幼儿浅表血管瘤是指位于乳头真皮层的血管瘤。若血管瘤边缘距肛门近,婴儿月龄小、大便次数多而未成形,部分患儿肛门排气时有粪汁流出,女婴尿液下流,尿不湿使用不当等因素均易导致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破溃,加之患儿小配合度差等因素,血管瘤在破溃后极易形成溃疡面,治疗护理护理难度大。研究者在近一年多的临床实践中先后遇到4例婴儿臀部浅表血管瘤溃疡患儿,其血管瘤边缘距肛门的距离均在2~4 cm范围内,创面渗液明显,研究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采用皮肤保护膜、藻酸盐颗粒、泡沫敷料及透明敷贴联合创面换药的方法,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王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Acute Arrest of Hemotopaisis,AAH)又称为急性再生障碍危象( Acute Aplastic Crisis,AAC),常由药物、感染、放射线等原因引起造血功能急剧紊乱,使血细胞暂时性减少或缺如,临床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1]。已有文献证实,人微小病毒感染可诱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2]。本病起病急,病势严重,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常危及生命,而治疗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因此,及时正确的做出诊断并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现将2014年7月26日本科收治的1例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肠癌后患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合并全消化道粘膜溃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明;宋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模式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对于剖宫产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产妇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促进母乳喂养,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薛小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泪囊脓肿患儿在表面麻醉下行泪囊脓肿泪道探通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主要包括采取安全有效的泪道探通手术,做好全方位的术前、术后护理,严格控制感染。认为通过安全有效的泪道探通手术、严格控制感染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眼部护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水平,构建科学的泪囊脓肿围术期标准处理流程,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
作者:董翠兰;丁家意;何芝香;杨娟;唐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针对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现状,培养同时胜任门诊部、消毒供应中心的优化助理护士,从而达到人力资源共享,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和个人职业技能的目的。方法通过岗位认证,结合门诊部、消毒供应室不同工作量高峰时间的特点,由护理部进行助理护士统一调配,先后培养了10名优化助理护士。比较优化前后两科室的护理人力配置情况。结果优化后在工作量略有上升的前提下,两科室总护理人数减少了3名。优化前后两科室人员分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培养门诊部消毒供应室全能护士,是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助理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
作者:罗木兰;王玉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24h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蔚;温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护理经验及效果。主要包括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12月间146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护理,评价临床护理疗效,总结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有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认为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缪阳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achycardia Induced Cardiomyopathy, TIC)指由于快速的规则和(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或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过快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在恢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可完全或部分逆转心功能[1]。 TIC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对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2]建议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特发性室速、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等反复发作或并发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并发TIC作为射频消融治疗的明确适应证。因此对于TIC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对心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2014年1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收治1例左后室间隔旁道并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合并药物治疗等处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芬;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15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 PPPD)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要点。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术前护理及心理护理,及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给予胃动力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出院指导。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术后胃瘫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朱静;张宇芬;孙秋;孙亚萍;陆晓燕;蔡辉华;陈学敏;孙冬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责任护士在在住院老年便秘患者综合护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根据责任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行全面、全程、连续护理的工作制度,由责任护士对新入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件患者分为有便秘发生与无便秘发生两类,持续跟踪,分析病因,早期指导,整体调节等护理措施。认为责任护士与患者接触多,对患者整体情况了解,又是各项治疗与护理操作的执行者,效果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因此责任护士在便秘患者的综合护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孙玺荣;彭红霞;金舟;林霞娟;曾春;刘惠芳;廖田艳;胡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需要进行各种管道的留置,而在留置过程中被无意拔除的情况,其中包括患者未经医务人员同意自行拔管,也包括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因为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拔管[1]。它的危险性仅次于导管感染引发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护理人员护理难度及医疗成本,而且增加患者痛苦、造成患者局部损伤,甚至可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2]。同时频繁的置管也会加重机体机械损伤,增加感染机会,从而使院内感染率上升[3]。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措施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至关重要。集束化护理( Bundles of Care),简称集束护理,是指为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某种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循证支持的联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4]。本科收冶1例晚期肝癌合并大量腹水的患者,患病一直间断采用留置腹腔引流管定期释放腹水,曾在上海、江西等多家医院出现反复非计划性拔管二十余次,留置短5天,长10天。本次通过集束护理的方法成功防止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为患者成功留置一月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向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综述了撤机困难的原因,包括呼吸肌无力、药物和营养、原发病控制不力、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撤机时机选择不当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常瑶;范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Waterlow计分表对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测效果。方法应用Waterlow 计分表作为评估工具,通过对新入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分值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结果2014年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上报率显著增加(P<0.01),高危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 P<0.01)。结论 Waterlow计分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预防压疮具有可靠性、有效性。
作者:陈川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静脉泵入特利加压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微量泵的护理,饮食护理,口腔及皮肤护理等。认为正确应用特利加压素,给予合理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治疗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作者:朱宝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14例急性氨气中毒气道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护理、眼部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口腔护理、氧疗护理、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认为整体护理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俊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无缝线加压固定深静脉置管对减少置管并发症、预防导管脱出和延长置管时间的效果。方法将128例深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取消缝线固定,用3M薄膜固定深静脉置管后,再用医用弹力绷带胶布在深静脉置管外露导管处加压并交叉固定贴于病人皮肤上,对照组则用缝线固定后用3M薄膜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导管脱落、薄膜松脱、局部不良反应(红、肿、渗血及渗液)、留置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薄膜松脱明显较对照组少,导管换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结论用无缝线法能固定深静脉置管,有效地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导管脱出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王永飞;麦志晖;陈晓敏;黄锐仪;曾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58例丙肝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分析,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心理状况,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能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卫晓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质圈的活动,提高住院患儿穿刺成功率所设目标值为79.53%,从改进前的76.81%上升至82.26%,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通过QCC活动激发了护士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满意度,同时也加强了成本控制。
作者:付春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孕产妇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例HIV孕妇,在围手术期间进行了术前术后访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严格消毒隔离等护理干预。结果9例HIV感染的孕妇能主动地配合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如期出院,未出现医源性感染。结论正确的护理有利于HIV感染的孕妇以健康的心态度过围手术期,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作者:文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了56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方法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观察及护理。认为通过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阮巧玲;刘美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