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护理体会

邵虹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 中医, 护理
摘要:总结了78例小儿厌食症患儿的中医护理体会。主要包括运用针刺、推拿、脐疗的方法,结合了饮食、生活起居和情志护理。认为对小儿厌食症患儿进行以中医为主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儿消除和缓解症状,增进食欲,促进其健康成长。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协同护理在肠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了协同护理模式在26例肠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肠造口护理,认为对患者进行协同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科于近两年来对大肠癌行肠造口术的患者,开展以护理人员为主,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健康护理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术人工肛门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26例肠造口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蒋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肿胀麻醉下微创搔刮手术治疗腋臭病人的护理

    总结了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有效护理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相关准备、术后加压包扎和门诊观察及护理。认为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术后加压包扎是关键,加压包扎可避免死腔和血肿的形成;同时避免了术后皮瓣的坏死。抗菌药物的应用,能有效防止感染的出现。而手术后制动可避免皮瓣移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手术后留门诊观察3d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杨吉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促进素质教育的《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效果。方法在对护理本科生《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演示、小组教学法、礼仪表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调查结果显示85.6%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强,86.7%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90.1%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87.6%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护理礼仪》教学模式的改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丽君;潘显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TACE)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并发症主要包括栓塞综合征、穿刺部位出血、肝性脑病等,术后需严密观察并加强护理。认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TACE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温治云;李长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开展星级护士评选的工作体会

    总结了本院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的经验及体会,包括星级护士评选的具体方法、对星级护士的奖励及表彰办法,认为开展护士星级服务有助于推动全院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大大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服务热情。

    作者:孙吉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比赛加点评”法在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比赛加点评”法在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按照分层抽样法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14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从2010年1~12月806名护士中抽取6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从2011年1~12月887名护士中抽取77名作为试验组,在传统的训练方法基础上使用“比赛加点评”法进行培训,考试结束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组护士对心肺复苏术步骤掌握的准确性、整体效果以及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训练加“比赛加点评”法应用于护士心肺复苏培训,可以明显调动护士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培训效果、操作技巧和护士抢救技能。

    作者:郑素珠;陈开珠;朱小燕;谢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内瘘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动静脉内瘘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动静脉内瘘护理,观察2组内瘘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重要保障,采取注重细节的护理模式,争取患者的配合,能够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沈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帮一”临床带教方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帮一”临床带教方式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2012年本院新招收护士12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名。对照组予传统临床带教方式,实验组实施“一帮一”临床带教方式,1年后对2组护士予以考核。结果实验组考核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和纠纷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帮一”临床带教方式,能让带教老师对带教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人施教,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使新护士尽快融入护士角色,具备独立值班工作能力,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谢幼珊;孙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结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入院的3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心理、病房环境等的舒适护理,认为贯穿诊治过程的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减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不适感,保持其病情稳定,促进其病体康复。

    作者:顾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残疾患者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精神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促进精神残疾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1年12月入院的80例精神残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3周后增加康复护理措施,定期对2组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的测定。结果研究组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定中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分数中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残疾患者采取康复治疗,做好住院期间的护理和家庭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早日重返社会。

    作者:王妙华;刘海斌;张建芳;马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对心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29例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不同季度有显著性差异(χ2=13.026,P=0.005),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明显上升(χ2趋势=54.464,P=0.000),医院感染中,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道(51.26%)、泌尿道(13.90%)和消化道(11.39%)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常见。结论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疗原发疾病、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菌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室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运用循证护理实践改进产房带教方法

    总结了循证护理实践在产房带教过程中的效果,主要包括采用循证护理实践的方法,从设立临床护理问题出发,查阅资料、文献,经系统评价后运用于临床实践,进而改进护理质量。认为运用循证护理实践进行带教,能提高产科临床实习质量,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学到的服务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她们今后的工作有长远的影响,对于向护生传播先进思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生带教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霞英;张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多西他赛注射液过敏反应报道

    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1]。适用于先期化疗失效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以及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失效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以低血压与支气管痉挛为突出表现。

    作者:刘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血色病多次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血色病(Henochromatosis)又叫遗传性血色病,是由于相关基因突变,而导致原发性铁负荷过多,90%以上病例由于第6号染色体血色病基因(HFE)突变所致[1]。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色素沉着、肝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变、关节病变。血色病治疗的首选方法是间隙放血[1],放血疗法可显著降低原发性血色病患者体内的含铁量,改善患者的肝功能[2]。通过静脉放血疗法,能及时地除去富含铁的血液,是减轻体内铁负荷主要的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根据报道,静脉放血有4种方法,但是实践证明使用一次性塑料血袋操作简单、方法快捷,更好的优点是可以减少职业暴露[3]。本科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对1例血色病患者使用一次性塑料血袋先后施行10次静脉放血疗法,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永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随州地区女性妇科常见疾病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随州地区女职工妇科体检资料的收集和结果的分析,了解其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强调定期健康体检的必要性,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658例女性健康体检资料异常情况逐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58例共检查出隐匿患病1042例,患病率39.2%,共查出宫颈糜烂501例、宫颈肥大423例、宫颈囊肿317例、宫颈息肉56例、阴道炎86例,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结论致病主要原因是许多女性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生活缺乏应有的节制和规律,同时没有坚持例行常规健康体检。健康女性每年开展定期健康体检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余丹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92例(9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8例用2%碘酊烧灼真菌溃疡创面,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0.3 ml,联合全身应用0.2%氟康唑;对照组44例用2%碘酊烧灼真菌溃疡创面,球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 ml,联合全身应用0.2%氟康唑,并予以正确的术前、术后及生活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及治愈例数。结果治疗组轻型在溃疡愈合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轻型及中型组之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及中型组之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轻型、中型真菌性角膜溃疡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唐秋红;唐凯琴;张琴;夏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护理实习生的管理与提高带教质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带教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对实习生教学质量的影响,以及带教跟班教学的要点。方法通过对一对一带教跟班和不固定带教跟班的实习生实习效果进行数据采集,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种跟班模式对实习生实习效果的影响。结果一对一带教跟班组实习生带教效果评估较不固定带教跟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习生实习效果评估,一对一带教跟班的实习生在实习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带教中,加强量化评估,严考核抓落实,护生的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品医德等方面有很明显的提高。

    作者:胡林;汪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绩效管理在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行绩效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的意义。方法从岗位管理、护理难度考核、服务测评、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技能考核方面进行绩效考核,每月考核汇总1次,考察护士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每月的绩效考核结果参与绩效奖金分配。结果实行绩效管理后,护理质控成绩、患者满意度、护士技能均明显提高,与实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优质护理的服务内涵。

    作者:方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良式膀胱冲洗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改良式膀胱冲洗对尿路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ICU的尿路感染病例8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输液式膀胱冲洗方法,实验组采用脉冲式冲洗方法,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式膀胱冲洗方法能有效清除细菌,在ICU患者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金月红;季志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运行与效果

    总结了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科学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和专业培训,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认为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建设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关键。

    作者:郭立平;刘筱英;尹丽丽;陈怡君;曹金梅;杨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