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玲;高燕;吴家菊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新排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气法,2组均使用同一液体、同样型号的普通输液器且操作者为同一名护士。结果观察组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内出现气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排气法能一次有效地达到排气目的,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娣;陈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10例老年结肠急性穿孔伴粪汁性腹膜炎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专科护理,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陈春玲;高燕;吴家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内镜术前应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鼻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于术前3~5 d在门诊采用0.9%NS 20 ml+1%麻黄素液1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80000u进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d,每次15~20 min。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及术中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内镜术前的应用不仅有效减少术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平均住院费用。
作者:骆映峰;王翠琴;陈俏玲;黄连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婴儿的癫痫发作性疾病,这种类型的癫痫因某种特殊的原因,常常对抗癫痫药而耐药,成为一种难治性癫痫综合征。71%~81%的患儿伴有神、智、体发育迟滞,以语言障碍常见。通过大量的文献和循证医学的论证证明婴儿痉挛症的远期预后是悲观的,长期难以控制的痉挛患儿多数转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症,其预后极差[1]。婴儿痉挛症的难治性给很多患儿家长带来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阿真;吴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实习护生由于环境生疏、经验不足、技术欠熟练以及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工作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等各方面因素,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其原因及对策,对防止本院实习护生受到职业性危害,以及保证本院护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及完善医院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吴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在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院前记录中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新版指南组(76例)和旧版指南组(84例),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救护车反应时间、心律失常构成比、基础生命支持时间(BLS)、给药次数和除颤次数比较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新版指南组中13例患者由目击者实施CPR术,而旧版指南组中仅有3例,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新版指南组中36人ROSC,1人在转运途中死亡,35人存活入院,旧版指南组中29人ROSC,23人存活入院,ROSC率和入院存活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版心肺复苏指南简化非创伤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流程,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ROSC率和入院存活率。
作者:胡秋香;张梅霞;李艳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对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的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肢体按摩及功能锻炼,床上翻身、坐立、平衡、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认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避免患者发生足部畸形、关节畸形,使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患者明显增多,大限度地恢复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焦艳华;陈传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辩证采用中药治疗和辨证施护,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运用辩证施护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王雪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经阴道分娩后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产前预防、产时预防和产后护理等,认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能减少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片;黄葵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产后汗症的病因机制,对产妇的影响和艾灸的作用机理,产后汗症的治疗现状以及艾灸在临床产妇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认为选取中医穴位对产妇进行艾灸治疗,操作方便、无创伤、痛苦小且能起到持续之疗效,产妇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应用。
作者:高超;莫丽霞;封秀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鼻胃管喂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容易造成鼻胃管移位、滑脱,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因胃液反流而造成窒息等。同时反复插胃管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及医疗费用。为了避免以上弊端,本科采用水胶体敷贴固定鼻胃管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方法如下。
作者:陈娇艳;张美蕉;卢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6例骶尾部Ⅳ度压疮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认为贯穿诊治过程的优质护理能够显著促进骶尾部Ⅳ度压疮患者的手术疗效,有效预防其术后复发。
作者:尤少艳;严晓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股静脉置管术相对来说是一项较为简单、易掌握的操作,在儿科ICU应用较为普遍,采用股静脉置管术能有效减少高渗药液对血管的刺激,且留置时间较长,可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但另一方面,股静脉置管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1],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术肢的观察及护理。本科于2011年6月~2012年7月对78例患者实施了股静脉置管术,年龄在1月~12岁之间,其中3例患者在置管期间及拔管后出现了DVT,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刘美华;黄婷婷;彭建雄;罗天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5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护理措施。认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躯体疾病、心电图异常及肝功能异常。长期嗜酒对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严重损害,及早干预并制定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潘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护理等。认为全面的护理对矽肺患者病情的稳定及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2012年对本院手术室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试行,调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正确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孙青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本科行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40.48%;对照组发生31例,发生率73.81%。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P<0.01)。结论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景玲;刘艳;吴苏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运用分组包干式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2012年实行的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与2011年实行的传统护理质量控制法的质控效果有无区别。结果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比传统护理质量控制法的效果更好,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提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行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能增强质控者责任心,减少被检查科室的负担,提高护理质控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孟月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酒精棉球燃火罐方式对拔罐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0月在本院门诊中医治疗室行拔罐疗法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手工制作血管钳夹紧直径约2.5 cm的酒精棉球燃罐,对照组采取普通医用酒精棉球燃罐,分别比较2组患者燃罐后火罐的吸罐成功率和罐斑颜色。结果实验组燃罐后火罐的吸罐成功率及启罐时紫红色罐斑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工制作血管钳夹紧直径适宜的酒精棉球燃罐方式可迅速提升罐内温度,增加罐内负压,从而提高拔罐疗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凤;陈桂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无痛胃镜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包括术前宣教,术中配合,术后的饮食和并发症护理。认为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法创伤小、效果好、安全、可靠,是治疗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本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雪娟;张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