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进酒精棉球燃火罐方式对拔罐疗法的效果观察

曹凤;陈桂君

关键词:拔罐疗法, 负压, 罐斑, 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酒精棉球燃火罐方式对拔罐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0月在本院门诊中医治疗室行拔罐疗法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手工制作血管钳夹紧直径约2.5 cm的酒精棉球燃罐,对照组采取普通医用酒精棉球燃罐,分别比较2组患者燃罐后火罐的吸罐成功率和罐斑颜色。结果实验组燃罐后火罐的吸罐成功率及启罐时紫红色罐斑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工制作血管钳夹紧直径适宜的酒精棉球燃罐方式可迅速提升罐内温度,增加罐内负压,从而提高拔罐疗法的临床疗效。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42例老年患者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呼吸、循环和神经等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有针对性的相关护理特点与方法。结果4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期出现3例低血压、4例低氧血症、2例恶心呕吐、3例低体温等,其中1例患者因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水平而行气管插管并送ICU治疗,其余并发症经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均能纠正到正常水平。结论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全麻下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麻醉恢复期预防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上应加强监测并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护理,以确保患者平稳地度过苏醒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郑丹华;谢素嫣;刘光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进展

    综述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及心理护理进展,分别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心理护理的意义、心理护理措施等5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肯定了心理护理对此类患者的恢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作者:朱晓嬿;钱艳;张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种血管充盈方式对浅静脉穿刺成效的影响

    目的:将2种血管充盈方式下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进行对比,探讨采用2种血管充盈方式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从而提升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选择2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指尖垂直敲击法使血管充盈,对照组采用传统四指拍打法使血管充盈,然后进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充盈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垂直敲击法用于静脉穿刺,可显著提升静脉血管充盈显露状况,从而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春芳;李冰;许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胃肠外科患者肠内营养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喂养管堵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了2012年2月~2012年7月通过管饲肠内营养的患者120例,对其中16例肠内营养管堵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肠内营养管堵管16例,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12例再通,4例完全堵塞造成计划外拔管。结论客观评估患者选择恰当途径及管道,制定并严格遵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操作标准,强调冲管间隔时间和方法,加强输注管理和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肠内营养喂养管堵管的发生。

    作者:陈丽晓;葛俐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钙的监测、预防骨折的发生、术前手术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颈部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1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痊愈出院。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观察、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对并发症的发现、预防及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丁红英;马少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现状调查与控制策略

    总结分析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通过对48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针对易感环节制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留置导尿管管路护理、加强主动监测、严格手卫生等措施,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认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与留置导尿管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病情必须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导尿术操作规程并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作者:宁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与胰岛素注射技能掌握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评估本院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糖尿病基础知识、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与注射技能掌握情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指导糖尿病管理小组对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本院其他28个科室共90名护理人员糖尿病基础知识、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与注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28个科室共90名护理人员,糖尿病基础知识掌握好的仅占15.2%,部分掌握的占29.6%;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掌握好的仅占32.2%,部分掌握的占54.4%;胰岛素注射完全规范的仅占66.1%。结论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明显缺乏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胰岛素规范注射技能水平也亟待提高,应通过各种形式对其加强糖尿病规范化培训与指导,以达到对住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与管理。

    作者:蒋国萍;赵锡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在小儿外科实施探讨

    目的:探讨“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病房的管理经验。方法比较固定病床管理模式与“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的收治病儿数量、手术量、床位使用率及病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新模式病房管理下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床位使用率及病人满意率均较传统模式病房管理高。结论“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管理下医护行为规范,工作默契度提高,保障了护理质量安全,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病房运行良好。

    作者:杨立利;王玉琼;涂国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本科行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40.48%;对照组发生31例,发生率73.81%。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P<0.01)。结论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景玲;刘艳;吴苏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效果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高原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原性心脏病患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4.1%,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巴胺、酚妥拉明是辅助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彦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诊电话回访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门诊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进行初检的1647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1例在门诊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836例除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外,还运用门诊回访软件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孕产妇保健服务效果。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早孕建卡率、产检5次以上人数、孕期体重良性增长、对医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门诊电话回访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了孕产妇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孕产妇对医院的满意度,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潘芳;朱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旨在寻找提高烧伤科临床带教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烧伤科的护生60名随机划为两组,其中30名为对照组,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带教,其余30名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带教,以理论、操作综合考核评分,学习积极性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生在理论、操作综合考核评分和学习积极性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护生临床带教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既调动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又使护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外科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外科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06例患有功能性便秘的外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62例患者,治愈36例(58.06%),好转23例(37.10%),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功能性便秘的外科老年患者采用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魏小翠;周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应用及护理

    总结了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病变的护理经验,包括对30例消化道隆起病变行ESD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护理和配合、术后护理。认为规范的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陆雯;廖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BL教学法在感染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5月感染科实习的123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以考试及问卷方式进行反馈。结果 PBL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且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能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培养护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病区教学质量。

    作者:黄翔平;吕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拉环式塑料输液瓶瓶口消毒与否的细菌检测研究

    目的:对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瓶口消毒与否的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护理操作寻找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拉环式塑料输液瓶200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病区治疗室内将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不消毒直接在瓶口上采样,样本100瓶;对照组为在同一治疗室将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用洁尔碘消毒瓶口,2 min后采样,样本100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2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瓶口表面细菌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环式塑料瓶按操作规程拉开瓶盖后无需消毒即可直接使用。

    作者:代建华;赵德会;王婷婷;李海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对手术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剖析及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手术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制定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84例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2组患者在手术前1 d、进入手术室时进行心率、血压测评、SAS评分、SDS评分,并做好记录。结果在进入手术室即刻,干预组患者的心率为(80.01±7.73)次/min,对照组患者为(89.44±8.04)次/min,2组患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82.04±6.73) mmHg,对照组患者为(88.71±4.85) mmHg,2组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即刻的SAS评分为(61.60±7.30)分,对照组为(69.30±6.80)分,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即刻SDS评分为(59.30±6.80)分,对照组为(67.10±7.20)分,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患者,在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手术治疗的依从性,缓解不良的生理应激状况,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菊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的护理对策

    总结了精神障碍伴发骨折患者的护理对策,包括一般护理,躁狂护理,抑郁与应激障碍护理,精神分裂护理,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护理,骨折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认为综合的护理措施对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生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东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家庭认知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介绍了脑瘫的定义及康复特点,家庭认知现状及影响家庭认知的因素,并从家庭认知对脑瘫康复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支持。认为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锦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彩色图谱记忆法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图谱记忆法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5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彩色图谱记忆法训练,每周6 d,每天30 min,持续6个月,利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LD),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评价2组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6个月后MMSE得分(23.45±1.07)分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ADL得分(21.34±1.27)分;实验组6个月后的ADL得分(14.83±0.69)分,较对照组(16.20±0.74)分及干预前(15.57±1.29)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图谱记忆法可以提高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胡秀芬;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