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嬿;钱艳;张真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住院老年带状疱疹患者57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方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睡眠质量量表(PSQI)作为评定工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老年带状疱疹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睡眠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带状疱疹皮肤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促进其疗效,降低负性情绪,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在新加坡血液透析中心工作的体验与感受,主要包括新加坡肾脏基金会人性化的运作模式和护理服务等,认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让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方便、被关怀与被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化创伤评估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优化创伤评估前收治的1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CRAMS,优化创伤评估后收治21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优化创伤评估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RASH-PLAN评估。评估人员由经过创伤专业知识及标准培训的主管护师进行评估,2组客观评价采用指标有:患者与家属对急诊科的满意度、投诉率、纠纷发生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家属对急诊科的满意度92%,无一例因发生误诊或漏诊而发生纠纷,抢救成功208例,死亡10例,抢救成功率96.2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创伤评估可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救护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又可合理利用急诊资源。
作者:吴英;王琪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瓶口消毒与否的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护理操作寻找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拉环式塑料输液瓶200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病区治疗室内将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不消毒直接在瓶口上采样,样本100瓶;对照组为在同一治疗室将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用洁尔碘消毒瓶口,2 min后采样,样本100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2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瓶口表面细菌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环式塑料瓶按操作规程拉开瓶盖后无需消毒即可直接使用。
作者:代建华;赵德会;王婷婷;李海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辩证采用中药治疗和辨证施护,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运用辩证施护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王雪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并制定一套临床有效、可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方法通过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0~15 d,出院当天,出院后2个月进行心理测试,对住院患者进行床旁测试,出院后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在治疗与护理合作程度、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喉切除术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心理功能,减少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雷三菊;曹月香;刘秀贞;王喜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旨在寻找提高烧伤科临床带教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烧伤科的护生60名随机划为两组,其中30名为对照组,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带教,其余30名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带教,以理论、操作综合考核评分,学习积极性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生在理论、操作综合考核评分和学习积极性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护生临床带教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既调动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又使护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外伤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急诊外伤护理,观察组7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余洪杰;零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对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的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肢体按摩及功能锻炼,床上翻身、坐立、平衡、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认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避免患者发生足部畸形、关节畸形,使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患者明显增多,大限度地恢复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焦艳华;陈传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精神障碍伴发骨折患者的护理对策,包括一般护理,躁狂护理,抑郁与应激障碍护理,精神分裂护理,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护理,骨折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认为综合的护理措施对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生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东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了52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认为充分了解病情,合理指导饮食,控制手术指征,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作者:沈丽华;尤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78例腰椎植骨融合手术控制感染的管理体会,主要包括手术室的环境管理、患者的管理、参加手术人员的管理及器械和高植入物的管理等。认为在脊柱植骨融合手术中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加强术中管理,对防止患者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惠仪;陈向红;王洁贞;胡开萍;钟晓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二次剪脐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以及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2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按照常规进行脐带的结扎处理。对实验组125例新生儿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125例新生儿使用传统方法,不进行人为干预等待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对比这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以及脐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为9~12 d,有8例发生了新生儿脐部感染。而进行二次剪脐的实验组新生儿脐部均干燥,无渗血、渗液,没有1例发生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为3~4 d,均呈自然脱落状出院。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次剪脐法可以有效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加快脐带愈合并且能减少新生儿脐带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产科工作中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顾宇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新排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气法,2组均使用同一液体、同样型号的普通输液器且操作者为同一名护士。结果观察组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内出现气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排气法能一次有效地达到排气目的,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娣;陈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探索心理干预的措施和作用,为临床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122例作心理测试组和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2例作对照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评测,研究MDR-TB患者的心理状况;再将MDR-TB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比较MDR-TB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水平,根据心理健康水平和客观临床指标考察治疗的效果。结果122例MDR-TB心理测试组的SCL-90评分除偏执外的其它因子评定指标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值(P<0.05);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比较,抑郁、焦虑和敌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治疗后服用药物的依从率和胸部X片好转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因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对MDR-TB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以激发患者生存的欲望及治疗的信心,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及积极性,更有利于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发展。
作者:张翠翠;杨文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诊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进行初检的1647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1例在门诊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836例除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外,还运用门诊回访软件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孕产妇保健服务效果。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早孕建卡率、产检5次以上人数、孕期体重良性增长、对医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门诊电话回访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了孕产妇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孕产妇对医院的满意度,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潘芳;朱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介入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口服甲钴胺片的基础上介入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只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对照组为39.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愈患者的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多在第一疗程治愈,对照组多在第三疗程治愈。结论介入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论在疗效还是在治疗时间方面都优于单纯口服药物组。
作者:徐贵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武汉市五所三级甲等医院部分男护士的离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为我国男护士的人才培养和临床管理者稳定男护士队伍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5月曾在武汉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现已离职的男护士共21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调查资料、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对男护士离职原因再分析。结果受调查的21名男护士均表示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影响是造成其离职的主要因素,职业风险大、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缺乏,薪金待遇低等是他们离职的重要原因。结论我国护理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为男护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郝乾;燕雪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剧烈的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与不适,还会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发生的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而过度的应激反应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延缓伤口愈合,影响身心康复,甚至造成后遗症。因此,控制术后疼痛不仅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应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自身防御并发症的能力。
作者:Bobby Thapa;梁敉宁;李乐之;张慧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介绍了脑瘫的定义及康复特点,家庭认知现状及影响家庭认知的因素,并从家庭认知对脑瘫康复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支持。认为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锦南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