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王琪慧
鼻胃管喂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容易造成鼻胃管移位、滑脱,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因胃液反流而造成窒息等。同时反复插胃管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及医疗费用。为了避免以上弊端,本科采用水胶体敷贴固定鼻胃管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方法如下。
作者:陈娇艳;张美蕉;卢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抢救ICU危重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体外膜肺氧合的方法,出血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心理护理,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相关护理等。认为此联合方法在抢救危重患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外伤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急诊外伤护理,观察组7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余洪杰;零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了解有关疾病与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认为健康教育后陪护人员能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雪梅;董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剧烈的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与不适,还会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发生的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而过度的应激反应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延缓伤口愈合,影响身心康复,甚至造成后遗症。因此,控制术后疼痛不仅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应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自身防御并发症的能力。
作者:Bobby Thapa;梁敉宁;李乐之;张慧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SWOT分析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分析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采取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认为SWOT分析法可以使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培训成效。
作者:黄晓晖;朱小燕;郑义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手册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将74例行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患儿及其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手册进行护理,入院即发放手册,并在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出院当天进行讲解。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手册有利于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患儿围术期的全程护理质量控制,有利于护患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蔡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迟发型面瘫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迟发型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用药、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和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经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迟发型面瘫治疗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后迟发型面瘫效果明显。
作者:缪彩娟;任学娟;张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手术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制定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84例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2组患者在手术前1 d、进入手术室时进行心率、血压测评、SAS评分、SDS评分,并做好记录。结果在进入手术室即刻,干预组患者的心率为(80.01±7.73)次/min,对照组患者为(89.44±8.04)次/min,2组患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82.04±6.73) mmHg,对照组患者为(88.71±4.85) mmHg,2组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即刻的SAS评分为(61.60±7.30)分,对照组为(69.30±6.80)分,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即刻SDS评分为(59.30±6.80)分,对照组为(67.10±7.20)分,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患者,在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手术治疗的依从性,缓解不良的生理应激状况,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菊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图谱记忆法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5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彩色图谱记忆法训练,每周6 d,每天30 min,持续6个月,利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LD),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评价2组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6个月后MMSE得分(23.45±1.07)分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ADL得分(21.34±1.27)分;实验组6个月后的ADL得分(14.83±0.69)分,较对照组(16.20±0.74)分及干预前(15.57±1.29)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图谱记忆法可以提高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胡秀芬;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了52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认为充分了解病情,合理指导饮食,控制手术指征,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作者:沈丽华;尤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用雷火灸治疗8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方法,包括灸疗上星、素髎、印堂、迎香、睛明、合谷穴位及前额、双耳、双鼻孔等部位。认为雷火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效果,而且操作简便、价廉、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许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亲情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38例无自然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亲情干预支持的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干预可以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为再次妊娠提供可选择性,也能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2012年对本院手术室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试行,调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正确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孙青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分析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通过对48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针对易感环节制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留置导尿管管路护理、加强主动监测、严格手卫生等措施,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认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与留置导尿管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病情必须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导尿术操作规程并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作者:宁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激光进行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科收治的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88例(360眼),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不同范围的氩离子激光进行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观察,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及做好健康指导。结果治疗有效数为310眼,总有效率86.1%;其中增殖前期195眼,有效180眼,有效率92.3%;增殖期165眼,有效130眼,有效率78.8%,均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氩激光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术,可以有效地阻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而精细的术前与术后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代美虹;唐丽;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1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钙的监测、预防骨折的发生、术前手术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颈部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1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痊愈出院。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观察、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对并发症的发现、预防及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丁红英;马少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循证护理在儿童寰枢椎骨折术前及术后的应用,包括在全面、正确分析认识病情的基础上对7例儿童寰枢椎骨折患儿制定出佳护理方案,并联系实际进行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做好功能锻炼指导和营养护理。7例患儿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达平均15.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椎弓根钉位置好,未见松动、断裂,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认为循证护理的应用能提高儿童寰枢椎骨折手术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为患儿提供有效的护理。
作者:林爱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新排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气法,2组均使用同一液体、同样型号的普通输液器且操作者为同一名护士。结果观察组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内出现气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排气法能一次有效地达到排气目的,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娣;陈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颈外静脉置管是临床唯一为静脉提供高营养及重症抢救等治疗的静脉通道[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其置管时间较长,而且对于儿童穿刺难度大,导致发生液体渗漏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对于置管的护理及导管渗漏时的应急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雷宇;刘晓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