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目的:了解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并制定一套临床有效、可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方法通过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0~15 d,出院当天,出院后2个月进行心理测试,对住院患者进行床旁测试,出院后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在治疗与护理合作程度、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喉切除术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心理功能,减少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雷三菊;曹月香;刘秀贞;王喜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在处理包皮粘连分离术后患儿伤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科行包皮粘连分离术治疗的180例患儿,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每日常规用呋硼粉溶液清洗伤口,实验组术后每日用呋硼粉溶液清洗阴茎后,在冠状沟及龟头涂抹红霉素软膏。结果对照组一次治愈率为89%,红肿时间较长(平均6.8 d),再粘连率较高(9.75%);实验组一次治愈率为98.9%,术后红肿时间显著缩短(平均3.5 d),再粘连率显著降低(1.02%)。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包皮粘连分离术后患儿伤口,可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红肿时间,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孟利霞;杨赛;郭改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比较2种口腔护理方法对化疗后口腔溃疡的干预效果,为化疗患者寻找预防和治疗口腔粘膜感染的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2012年4月30日于本科化疗后的患者共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科化疗后口腔溃疡护理常规,每日用西吡氯胺含漱液漱口4次。治疗组除上述护理外,加服或外洒维生素及预防溃疡的药物联合(根据口腔溃疡分级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疼痛、溃疡、影响进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者进食时间明显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化疗后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联合维生素等药物的口腔护理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杨丽红;杜彬;张新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运用分组包干式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2012年实行的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与2011年实行的传统护理质量控制法的质控效果有无区别。结果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比传统护理质量控制法的效果更好,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提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行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能增强质控者责任心,减少被检查科室的负担,提高护理质控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孟月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行宫颈癌术前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术前常规妇科护理。术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2组患者认知功能,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结果2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宫颈癌术前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院应用“一站式”平台手术切除了1例巨大左肾癌,其手术难度很大,手术主要有两大难点:其一,由于左肾静脉瘤栓内长段瘤栓,左肾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建立弥漫性侧支循环,术中止血困难易导致出血过多;其二,左肾动脉位于左肾静脉上后方,由于瘤体过大显露会非常困难,也可能导致肾静脉瘤栓脱落,发生肺栓塞,导致患者术中死亡。该手术相当的成功,患者术中出血少,伤口愈合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宋红莉;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诊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进行初检的1647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1例在门诊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836例除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外,还运用门诊回访软件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孕产妇保健服务效果。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早孕建卡率、产检5次以上人数、孕期体重良性增长、对医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门诊电话回访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了孕产妇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孕产妇对医院的满意度,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潘芳;朱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分析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通过对48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针对易感环节制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留置导尿管管路护理、加强主动监测、严格手卫生等措施,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认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与留置导尿管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病情必须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导尿术操作规程并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作者:宁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5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正向静脉穿刺法,干预组予以逆向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法是一种有效的静脉穿刺方法。
作者:汪凤琼;戴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婴儿的癫痫发作性疾病,这种类型的癫痫因某种特殊的原因,常常对抗癫痫药而耐药,成为一种难治性癫痫综合征。71%~81%的患儿伴有神、智、体发育迟滞,以语言障碍常见。通过大量的文献和循证医学的论证证明婴儿痉挛症的远期预后是悲观的,长期难以控制的痉挛患儿多数转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症,其预后极差[1]。婴儿痉挛症的难治性给很多患儿家长带来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阿真;吴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1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钙的监测、预防骨折的发生、术前手术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颈部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1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痊愈出院。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观察、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对并发症的发现、预防及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丁红英;马少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实习护生由于环境生疏、经验不足、技术欠熟练以及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工作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等各方面因素,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其原因及对策,对防止本院实习护生受到职业性危害,以及保证本院护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及完善医院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吴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20例行左枕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继发颅内血肿、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呛咳和面瘫。经过术前对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综合评估及检查,结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及早地预防和发现了并发症,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认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朱小燕;钟小春;国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剧烈的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与不适,还会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发生的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而过度的应激反应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延缓伤口愈合,影响身心康复,甚至造成后遗症。因此,控制术后疼痛不仅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应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自身防御并发症的能力。
作者:Bobby Thapa;梁敉宁;李乐之;张慧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矽肺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配合与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灌洗中的密切配合等。认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医护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治疗效果明显,不仅能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控制病情,延缓病灶进展,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易于被接受和推广。
作者:邵志燕;华秋秋;仇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了解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护理专业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对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的共情得分均分(58.47±5.13)分,护生共情能力较低;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获得并理解患者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r=0.324,P<0.001)。结论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相关性较高,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训练,可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庄沁红;江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经阴道分娩后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产前预防、产时预防和产后护理等,认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能减少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片;黄葵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综述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及心理护理进展,分别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心理护理的意义、心理护理措施等5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肯定了心理护理对此类患者的恢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作者:朱晓嬿;钱艳;张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个体化强化防脱管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观察2组患者胃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干预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饲患者置管期间,采用个体化强化防脱管护理,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钟丽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依病情、病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同时配合按摩、电针刺等治疗方法,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疲劳,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悦赞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