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彩虹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脑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7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呼吸管理、体温管理、安全喂养、预防感染,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脊髓损伤的原因、分类、判断及处理。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伤情初步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脊柱、平稳运送、脱水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降温与保温。认为脊髓损伤现场急救处理对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循证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切断交叉性感染途径的问题、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问题及留置胃管问题、气道管理、病情观察和沟通。认为基层医院ICU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运用循证护理程序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占冬艳;周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蓝光照射治疗法,此方法是利用间接胆红素经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后产生胆绿素和无毒素的水溶性异构体,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直接以胆汁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包括间接照射和直接照射两种普遍采用的蓝光照射法。认为蓝光治疗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不良反应小,对小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志华;鲜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87例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处理。认为术前进行完善的准备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配合,术后在饮食与活动、留置鼻胆管及用药、一般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观察等方面加强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各种并发症,早期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赵玲;周庆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绿色通道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通过本院急救绿色通道临床路径救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4例作为实验组,将2010年6月~2011年5月通过一般急救途径急救的颅脑损伤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处理时间、医院处理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急救处理时间、医院处理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绿色通道对抢救中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缩短其救治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蜜蜜;金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管理理念在新生儿眼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31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60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理念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则给予系统化护理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眼部并发症情况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各类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新生儿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作者:阮映球;王笑红;余霞娟;钟进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对15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总结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运动训练、药物、留取标本、心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龚永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护理人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意义。方法调查本院肝胆外科护理人员42名,其中评选为优秀护理人员21名,普通护理人员21名,采用问卷调查及随机访谈的方式,急性现况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之间的差异。结果岗位胜任力测评比较:优秀组胜任力排序专业能力为第一,创新能力排后,而普通组教学能力排第一,专业能力排第二,创新能力排后,且优秀组胜任力词条频次较普通组高(P<0.05);核心胜任特征比较:优秀组工作激情排第一,成功导向排后,而普通组服务意识排第一,工作激情排第三,成功导向排后,且普通组频次比优秀组降低(P<0.05)。结论需要提高肝胆外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科研氛围,从而提高护理人员胜任力。
作者:黄友志;高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心肺专科护理专业实习生按层级实施目标式管理,探讨总结带教老师按层级实施目标式带教的实践效果,从而提高带教质量,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方法将自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来本院心肺专科实习的护生分成两组,2012年8月1日~2013年1月31日的护生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2013年2月1日~2013年7月31日的护生视为实验组,采用按层级目标式管理带教的方式。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理论结合操作的实景考核方式来评估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实景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科室、带教计划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层级实施目标式管理的带教模式能全面提高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了灵活应变能力,提高了对带教的满意度;同时按层级参与带教,提高了科室整体的带教意识,使人人参与带教,从而促进了带教工作,优化了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周海琴;吴娇;朱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和危险因素,为调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医院感染现患率实施方案》,统一培训参与调查的人员,对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逐一填写现患率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应查病例分别为240例、346例、417例,实查病例分别为238例、325例、411例,实查率分别为99.2%、93.9%、98.6%;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26%、2.46%、1.22%;感染部位居首位的为下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MRSA为主。长期卧床危重患者、慢性病患者为易感高发人群。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居前三位的是神经骨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消化内科。结论需加强对高危科室和易感人群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诊断标准的培训,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姜改宁;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中药熏洗与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液体外渗所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80例静脉输液液体外渗致皮下组织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予以50%硫酸镁湿敷。用药24 h后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液体外渗致局部组织肿胀、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菲菲;周碧源;陈少敏;裴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消毒供应中心对植入物从准入接收到灭菌合格发放的整个流程集中管理的经验。主要内容包括植入物集中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植入物从准入接收到灭菌合格发放的整个流程的规范运作。认为消毒供应中心对植入物的集中管理可有效地提高器械清洗和灭菌质量,是确保病人手术顺利,杜绝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
作者:曾进;刘筱英;郭立平;杨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三级综合性医院临床护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专家访谈、专家小组讨论和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咨询和论证。结果确立了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56项三级指标。结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程度均较高,显示指标体系的可信程度较高。
作者:陆冬妍;邱文娟;孙燕;张伟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纤维肉瘤是原发于成纤维细胞的少见的恶性肿瘤[1],治疗原则仍主张广泛切除,术后进行局部放疗和化疗。对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病例,动脉化疗可作为主要手段,对缓解患者疼痛、控制病变发展可起到一定的疗效[2]。本科室于2013年6月26日收治1例左大腿纤维肉瘤患者,为其行股动脉插管持续区域化疗术,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无明显毒副反应,病情好转后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邱燕;蒋妮;陶然;杨卓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调查随州市低收入女职工生殖系统的疾病患病率和妇科体检的服务现状,了解低收入女职工的生殖健康状况,提高妇女健康服务需求和服务利用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随州市2011年5~2011年7月参加妇科检查的1573名低收入女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妇科普检乳腺彩超和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结果低收入女职工生殖系统疾病总患病率90.85%,其中乳腺疾病64.5%,宫颈疾病35.30%。结论低收入女职工生殖系统健康状况不佳,生殖健康体检服务力度亟待加强,需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大力进行健康教育与定期妇检是提高低收入女职工生殖健康的重要环节。
作者:金玉;张同一;易兰;赵静;谢明水;黄宏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17例实施经胸乳入路行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常规准备及器械准备,术中手术配合、体位的摆放、仪器的管理、超声刀的使用以及控制CO2气体压力等。认为熟练的手术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CO2的吸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晓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效果及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36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曲马多和山莨菪碱治疗,治疗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和间苯三酚治疗。同时,两组均加强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黎顺弟;盘毅辉;蒋亚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35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并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月、2月、6月,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OCT结果提示黄斑水肿明显减轻,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手术安全、有效的保证。
作者:周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