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方法对提高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观察住院全程效果。于入院时、出院时采用健康知识知晓测评表、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健康知识的掌握、治疗依从性、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和谐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巩固疗效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德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肩痛、腹胀发生情况及对护士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痛、腹胀发生情况及对护士服务满意度3个指标的差别。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肩痛、腹胀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3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7、0.0270、0.0230)。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地减轻人工气腹所致的术后肩痛与腹胀,增加患者身体和心理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刘金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教育方式对改善患者重复使用胰岛素针头的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患者使用过1次、6次和12次的胰岛素BD针头置于电镜下观察并拍照,用于患者教育。随机选取2010年到2012年间收住本院内分泌科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糖尿病患者,终完成随访260例,采集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以一对一及集体讲课的形式进行正确使用注射针头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后第1、3、6个月由主管护士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干预,并于第6个月时再次进行相关临床资料的采集,与入院时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重复使用后针头存在针尖弯曲、倒钩、硅膜脱落、针腔存有残液等情况;(2)干预后胰岛素注射针头的重复使用次数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3)干预后的空腹微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干预前(P<0.05);随机微量血糖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干预前患者居住地对胰岛素注射针头的更换频率相关,干预后可消除此影响因素。结论(1)注射针头使用随使用次数的增加损坏加重;(2)院内教育加院外电话随访干预能够增加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的依从性;(3)该方法能够强化患者的注射技术,对提高血糖达标率可能有效;(4)院外电话随访干预是糖尿病健康教育扩展到社区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有效手段,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朱莹泉;罗平;胡敏;张娴;谢珊;潘越;纳赛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的人工气道湿化法对神经外科的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60例行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5例,采用持续氧雾化吸入湿化法,B组35例,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两组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为湿化液。观察比较两种湿化方法对患者的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湿化后两组比较,A组肺部感染、痰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O2、SaO2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气道湿化患者,采用持续氧雾化吸入湿化法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
作者:杜伟娴;赵雪颜;罗华;何中华;黎素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常规压迫止血法和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法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02例,术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术后使用常规压迫止血法,观察组49例患者术后使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方式的压迫止血时间、穿刺部位的护理时间、止血效果、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压迫止血时间和穿刺部位护理时间均小于常规压迫止血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压迫止血对照组(P<0.05),常规压迫止血法对照组的止血效果优于观察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压迫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法压迫止血对桡动脉止血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综述了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包括胆石症概述、T管引流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留置T管及拔管后的护理工作,并认真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细心听取患者的主诉,积极预防胆石症术后胆漏、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7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护理经验,包括呼吸管理、体温管理、安全喂养、预防感染,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出院患者满意度质控表在口腔专科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质控表》调查出院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质控前6个月出院患者满意度与电话回访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后6个月出院患者满意度与电话回访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控后电话回访患者满意度(88.65±16.04)高于质控前(82.47±10.9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有效质控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监管及促进作用,能够增强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且利于做好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服务,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出院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杰;杨冬叶;林丽婷;古佩明;戚维舒;何杏芳;黄秋雨;周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免疫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治疗前,护士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病情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穿刺局部的护理;治疗中,熟练掌握治疗方法,做好无菌操作、取血操作、取氧操作及自体血液回输;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三氧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范娟;梁茜;袁素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中药熏洗与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液体外渗所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80例静脉输液液体外渗致皮下组织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予以50%硫酸镁湿敷。用药24 h后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液体外渗致局部组织肿胀、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菲菲;周碧源;陈少敏;裴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42例中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沟通技巧。沟通策略主要包括珍惜患者、共情、理解、赞同、抱有希望。认为与中重度老年痴呆患者保持友谊与亲情,是护士与患者有效沟通的佳途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梅;姜丹;邢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烧伤6个月后简明烧伤量表(BSHS-A)评分。结果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一般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重度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黄守春;熊想莲;黎艳;肖榕婵;姚杏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医院传染病发病趋势和病种分布特点,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2009年~2012年医院门诊及病区的传染病报告卡,按照传播途径和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4年报告传染病共计3305例,病种23种,来自6个门诊科室与17个住院科室。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乙肝、感染性腹泻、丙肝、肺结核与细菌性痢疾,占总数的88.1%;其中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2141例,居报告病例数首位,占93.6%。2000年以来,丙肝发病率明显上升;呼吸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报告260例,占64%;消化道传染病以感染性腹泻为主,报告423例,占56.3%。结论医院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报告病例数比2009年上升了22.7%,传染病病种主要以血源性传播疾病为主,发病人群主要分布在住院患者中,以术前及侵袭性操作前筛查为主,分布科室广。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主要以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为重点,今后需加强职业防护及标准预防培训力度。重视医院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感染控制,大限度地降低医院内的交叉感染隐患,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磊;刘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山茶油预防压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4例压疮高危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将山茶油滴2~3滴于受压部位皮肤上,然后用大拇指在受压皮肤上以顺时针方向轻揉约1 min,涂擦面积直径应大于受压面积直径的3 cm以上,每天3次;对照组除了将山茶油更换为50%酒精外,做法及步骤与观察组一样,观察两组患者皮肤反应情况及压疮预防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压疮发生高危部位没有院内压疮发生,预防效果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茶油预防压疮有效、方便,无不良反应,适合医院、社区和家庭推广应用。
作者:陈影;梁妹;申银艳;王迪;黄旭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7例携带乙肝病毒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4例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携带乙肝病毒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对其负性心理的缓解与产后抑郁的预防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两种换药方法在拔甲术后创面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拔甲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观察组通过延长拔甲术后患者至48~60 h进行首次换药,并在首次换药时留下一层约2 cm×2 cm凡士林纱,且1周左右用0.02%PP液浸泡使其脱落等换药处理。观察两组在拔甲术后再次换药时是否疼痛、出血以及伤口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再次换药时是否疼痛、出血以及伤口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拔甲术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换药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李金莲;鲁丽丽;郑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循证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切断交叉性感染途径的问题、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问题及留置胃管问题、气道管理、病情观察和沟通。认为基层医院ICU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运用循证护理程序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占冬艳;周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电子病历质量的对策。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方式,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护理电子病历共计1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书写方面出现缺陷次数以及缺陷分布情况。结果1000份护理电子病历当中,有816份(81.6%)护理电子病历经检查无缺陷,184份有缺陷;同时184份不规范的护理电子病历当中,主要的缺陷情况为护理记录不连续,共涉及到76份(41.3%),分布少的缺陷为医护记录不一致,共涉及到9份(4.89%)。结论加强对护士的法律意识及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知识培训,对病历形成环节质量控制,是减少缺陷和提高病历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盛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利用提问,提高新聘护士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方法通过理论、技术操作、早交班提问三项考核综合评估新聘护士的工作能力。结果通过提问,提高了新聘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与提问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提问培训上岗的新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莲;王洪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及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58例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本组病例显效38例(65.5%),有效16例(27.6%),无效4例(6.9%),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经1个月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者4例,仅占6.9%,均属于病情严重、意识处于昏迷状态时间较长者(3例放弃治疗,1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陈玉莲;李敬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