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春;熊想莲;黎艳;肖榕婵;姚杏梅
总结了87例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的观察及并发症处理。认为术前进行完善的准备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配合,术后在饮食与活动、留置鼻胆管及用药、一般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观察等方面加强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各种并发症,早期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赵玲;周庆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饮食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比法,对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空腹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将获取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饮食干预后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只能通过食物供给,通过饮食干预供给机体足够的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可以促进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因“少进多出”,可以达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血浆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邓翠莲;罗圆;刘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本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一个持续质量改进本,登记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本可预防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士责任心,保证护理质量。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本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艳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利用提问,提高新聘护士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方法通过理论、技术操作、早交班提问三项考核综合评估新聘护士的工作能力。结果通过提问,提高了新聘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与提问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提问培训上岗的新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莲;王洪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调查脑瘫患儿家庭状况及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院188例正在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的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结果84.57%的脑瘫患儿能得到早期就诊;89.36%由母亲照顾;63.30%父母学历为大专以上;50.53%父母没有在业;61.17%家庭月收入小于5000元;91.48%家长有精神压力;11.7%家长自觉生活质量差;37.77%家庭接受了社区服务;遇到烦恼时19.68%家长能主动倾诉,22.87%很少寻求帮助,25%从不参加组织活动,55.85%偶尔参加活动;83.51%家长希望得到康复技巧的指导,54.79%希望能与同类父母交流。结论在关注脑瘫患儿治疗的同时,要关注脑瘫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护士在为脑瘫儿童家庭提供康复技巧指导的同时应鼓励家长相互沟通,减轻心理压力。
作者:黄美华;罗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常规法与改良法置入三腔二囊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评价指标包括置管时间、耐受力、食道粘膜损伤程度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改良的置管方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达95%,常规法的置管方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0%。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置管方法是一种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成果,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秀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35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并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月、2月、6月,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OCT结果提示黄斑水肿明显减轻,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手术安全、有效的保证。
作者:周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18例上尿路结石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休克征兆,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积极控制感染,做好管道护理。认为对上尿路结石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专科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曾琼娥;付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冰刺激对脑卒中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引起的主要以咽阶段延长,环咽肌功能障碍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发音器官运动训练,针灸、颈部、咽部肌肉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冰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能力改善、营养不良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冰刺激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减少相关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摄食吞咽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谭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了减轻新生儿的痛苦和各方面的不良反应,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文综合分析了新生儿经鼻和经口置胃管术,主要包括胃管置入的长度、置入与固定方法和胃管置管对患儿舒适度的影响,展望了良好的舒适护理方法。认为新生儿经口比经鼻易置入胃管,并对患儿的舒适度影响更少。
作者:许玲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重新规范一级质控制度、流程,让人人参与质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每月底护士长与质控护士商议制定下月质控计划及人员安排表,按照计划进行质控,下月底公布质控结果,检查结果与护士绩效挂钩。结果改良后护士对质控标准熟悉情况优于改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前和改良后护理缺陷的严重程度构成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人参与质控,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减少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作者:吴清翠;刘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困难的原因,寻求佳应对措施。在招募志愿者过程中,招募的宣传方式不对,招募人员的素质低下、思想状况不稳定及未进行系统专业培训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招募效果。通过分析制定高标准、高效率的招募对策,提高招募力度,切实保障临床用血的需求,从而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良性发展。
作者:段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56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观察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断指再植成活率95%高于对照组的75%(P<0.05)。结论不良心理会对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龚佰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手术室新毕业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提高新毕业护士的综合素质。方法根据手术室专科特点,成立科室核心能力培训小组,选拔优秀带教老师,制定培训计划,对33名新毕业护士核心能力进行系统化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系统化培训后,新毕业护士的专科知识考试、专科实践能力、应急与协调能力及教学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新毕业护士进行系统化核心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王惠平;王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患者依从性对减少留置双“J”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留置双“J”管患者4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内由责任护士对其饮食、活动、休息、服药、排尿等内容进行电话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留置双“J”管患者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患者依从性好可有效减少留置双“J”管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双娥;刘闰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22例经皮椎间孔镜射频消融髓核摘除患者的手术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并有效的手术器械和仪器管理,完善手术中的配合。认为经皮椎间孔镜这一新发展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特点,但因手术部位解剖复杂,且医生的操作又都是在内窥镜下进行,这就需要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高度责任心,而且需要有熟练的配合技术,对手术步骤和手术器械相当熟悉,才能和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协助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任务。
作者:周凤;李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疼痛感的作用。方法将502例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50例患者以常规法进行肌肉注射,干预组252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方式进行肌肉注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心理干预可以减轻苄星青霉素注射带来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玉文;欧阳杰安;邓应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心肺专科护理专业实习生按层级实施目标式管理,探讨总结带教老师按层级实施目标式带教的实践效果,从而提高带教质量,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方法将自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来本院心肺专科实习的护生分成两组,2012年8月1日~2013年1月31日的护生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2013年2月1日~2013年7月31日的护生视为实验组,采用按层级目标式管理带教的方式。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理论结合操作的实景考核方式来评估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实景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科室、带教计划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层级实施目标式管理的带教模式能全面提高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了灵活应变能力,提高了对带教的满意度;同时按层级参与带教,提高了科室整体的带教意识,使人人参与带教,从而促进了带教工作,优化了带教质量,提高了护生的实习质量。
作者:周海琴;吴娇;朱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总体上围绕“PDCA循环法”在二级甲等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来展开论述,包括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实现PDCA循环周期制度化、实行PDCA循环管理责任制、绩效考核、PDCA循环管理程序化等四个方面,认为实行“PDCA循环法”的循环管理方式,能降低院感发病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等,使二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率、患病率降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降低了二级甲等医院患者就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和谐了医患关系。
作者:崔琼;孙朝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鼻胃管和鼻肠管经输液泵肠内营养治疗脑卒中的并发症及营养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合并有意识障碍或球麻痹患者随机分成鼻肠管组和鼻胃管组,予输液泵滴注肠内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2周内发生呕吐、返流,腹泻,误吸,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在肠内营养前、肠内营养第7天、第14天时分别观测两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鼻肠管组发生呕吐、返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明显少于鼻胃管组(P<0.01);两组发生腹泻并发症机率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前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第7天时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第14天时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肠内营养前;鼻肠管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肠内营养前(P<0.05),而鼻胃管组血红蛋白水平与肠内营养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且明显高于同时段经鼻肠管组水平(P<0.05)。结论2种肠内营养方法在降低并发症方面,鼻肠管优于鼻胃管;而在能量代谢方面,鼻肠管与鼻胃管对血清白蛋白代谢改变无明显差异,但长期应用鼻肠管可能影响铁的吸收,有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可能。
作者:危慧敏;黄海燕;周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