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曲延淑;姜爱丽

关键词:
摘要: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以往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原则是调理月经周期或诱导闭经,常用的方法包括刮宫、性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行子宫切除术.近2年来,我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研究对象为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门诊住院的更年期功血病人60例,年龄为47-55岁,平均年龄为51.76岁,以往均无肝、肾、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本组病例在用药前均行子宫B超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术,排除了宫体及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45例,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者15例.1.2用药方法及疗程:应用米非司酮10mg 1次/日,连服3个月为1疗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胎膜早破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探讨

    胎膜早破是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对妊娠分娩不利的影响是早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增高,宫内感染、产褥病率升高.胎膜早破常见病因为创伤、感染,尤其是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其更大的关注.近期我们对胎膜早破、产褥病率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及分组①实验组:随机选择1999年9月-2000年2月前来院住院分娩的孕妇,符合胎膜早破诊断标准35例,其中妊娠37-42周26例,妊娠32-36周9例.②对照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40例,妊娠37-42周.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妇科和产科检查,末发现生殖系统异常.

    作者:刘永平;窦春荣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MRI在小儿急性脊髓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小儿急性脊髓炎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以及MRI在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3例小儿急性脊髓炎的MRI特点,同时与小儿脊髓肿瘤进行对比.应用统计学分析小儿急性脊髓炎脊髓水肿增粗的程度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小儿急性脊髓炎存在发病、病变MRI增强的方式和合并囊变和脊髓空洞征的比率上脊髓肿瘤均有显著差别,小儿急性脊髓炎脊髓水肿增粗的程度与临床疗效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小儿急性脊髓炎具有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在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传亭;刘献庆;孙文秀;沈天真;杨贞振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医改形势下的镇级医院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思路

    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院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从医院内部的改革、建设、管理、服务、监督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镇级医院如何适应这…变革的需要,把握机遇发挥自己的优势,探索摆脱困境走出自我发展的道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总体思路.

    作者:张玉山;李维铮;陈先辉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肝性脑病并急性双目失明10小时1例

    患者出某,20岁,于2个月前始乏力、纳差、腹胀不适,进食量逐渐减至发病前的1/4.无恶心呕吐,小便颜色渐深如浓茶.于2000年3月9 日因上感发烧38.9℃,在村卫生室给丁胺卡那霉素,洁霉素,清开灵静脉点滴后热退(药物剂量不祥),但乏力腹胀加重.3月13 日下午3:14分突然双目失明,继之神志恍惚,急来我院,以肝性脑病收住院.查体:T36.5℃,P90次/分,R22次/分,Bp16/12KPa,营养差,神志不清,慢肝面容,定向记忆力消失,呼之不应,压眶有反应,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中度黄染,针刺处有皮下瘀斑,前胸可见4枚蜘蛛痣,肝掌阳性,巩膜中度黄染,双瞳孔散大,直径约3.8mm、等圆、光反射迟钝.耳鼻无异常,牙龈无出血,心率90次/分,律整,心音有力.

    作者:郭良聚;曹彩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疗效.方法:对88例胃食管返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仅采用体位、饮食、喂养方法及支持治疗,治疗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41.9%),P<0.001,且未发生副作用.结论: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有效药物.

    作者:卞咏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α-干扰素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9例患者临床治疗前后末梢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变化.结果:9例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α-干扰素治疗早、中期慢淋有定疗效.

    作者:段婷;常瑛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诊治

    对48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等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52.1%,动静脉畸形占14.6%,颅内动脉瘤占12.5%,烟雾病占 4.2%,原因不明占16.7%.临床表现轻重不.颅脑CT均发现脑室内有高密度占位病灶.48例均行手术治疗,存活39例,死9例.提示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颅脑CT具诊断价值,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脑室内出血的部位和量、手术方法的选择、治疗及时与否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刚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和低温水囊用于中期引产效果观察

    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对自愿要求妊娠者85例(16-27周),行米非司酮加低温水囊中期妊娠引产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中年龄小18岁,大37岁,其中第1胎32例,第2-5胎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5例,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及孕周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作者:吴京芳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门诊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体会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我国1991年的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1.88%,估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1].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力哀竭、肾功能哀竭主要的发病因素,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将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降低其死亡率.我院自1999 年4月在门诊实施每周3上午义务测量血压的便民措施以来,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平均每周3上午能为98人次测量血压,其中许多高血压患者能定时来门诊测量血压,我们了解到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知之甚少,疏于防范,致使血压反复,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健康教育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2].因此,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现将实施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精神科护士如何写好交班报告

    1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精神科护士的交班报告是一项细致且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充分掌握本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一般规律,方能及时发现前躯症状及病情变化,以便不失时机的抢救患者生命.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巡视病房,仔细观察患者,这样才能对可能出现突然变化的患者做到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不同病种,观察要点也有所不同,例如对急性期患者,要重点观察其精神状态的表现,如与环境接触的态度,思维内容与现实联系,特殊行为出现的规律以及产生的原因及患者的内心体验.

    作者:隋静萍;于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附9例病例报告)

    作者自1991年7月至1997年7月间其收治9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18-57岁,中位年龄41岁,35岁以下病例4例,占44.4%.临床表现:腹痛7例,腹部包块6例,恶心、呕吐1例,呕血、黑便1例.1.2辅助检查术前9例均行上消化道钡剂透视,均提示占位,其中3例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9例行胃镜检查,8例提示占位,3例提示恶性淋巴瘤可能;CT检查5例,均提示占位,2例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彩超检查8例,5例提示占位,2例提示恶性淋巴瘤可能.

    作者:魏晓刚;刘也;孙建国;高峰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鱼腥草治疗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观察

    我们用鱼腥草治疗病毒性脑膜炎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0年3-7月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的患儿共56例,均符合病毒性脑膜炎标准.男39例,女17例;年龄3-7岁13例,-12岁43例;入院时病程1-6天,平均2.6天;脑脊液压力增高56例,细胞数增多53例,蛋白定量增加43例,糖、氯化物均正常.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入院时病程、脑脊液变化、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两组患儿均给予病毒唑、补液,根据病情应用脱水剂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鱼腥草1-2ml/kg/d,1次/日,7天为1疗程.

    作者:李文琳;考玉芹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血清CA15-3检测对胶质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为早期诊断胶质瘤,应用神经系统肿瘤病人进行了血清CA15-3检测研究.方法:采用抗体夹心免疫酶联法(IEMA)测定血清中CA15-3.分别对190名健康人,50例胶质瘤病人(其中恶性胶质瘤20例,低度恶性胶质瘤30例),25例颅内良性肿瘤病人(其中脑膜瘤10例,听神经瘤8例,胆脂癌4例,血管网状细胞瘤3例)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胶质瘤组、颅内良性肿瘤血清CA15-3测定水平分别为8.2±10.4,38.1±4.8,16.7±34.5(kU/L).而20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胶质瘤组和30例低度恶性胶质瘤组CA15-3水平分别为57.7±44.5,25.6±34.7(kU/L).25例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听神经鞘瘤、胆脂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的病人血清CA15-3水平显著提高(u=6.2,P<0.01).恶性胶质瘤组病人血清CA15-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122.3,P<0.01).低度恶性胶质瘤组病人血清CA15-3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u=46.6,P<0.05).颅内良性肿瘤组病人血清CA15-3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u=51.4,P>0.05).进一步检验发现恶性胶质瘤组CA15-3水平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u=75.6,P<0.01).本研究发现,血清CA15-3水平在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为4.8%(假阳性率),而特异性为95.2%.胶质瘤组阳性率为44.0%,其中,恶性胶质瘤和低度恶性胶质瘤阳性率分别为70.0%、26.7%,颅内良性肿瘤组,阳性率为24.0%,恶性胶质瘤组、低度恶性胶质瘤组、胶质瘤组、颅内良性肿瘤组CA15-3检测的准确性分别为92.5%、85.8%、84.2%、89.0%.结论:我们认为,胶质瘤病人血清CA15-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和颅内良性肿瘤病人,血清CA15-3水平增高可以作为诊断胶质瘤的辅助指标,恶性胶质瘤病人血清CA15-3水平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病人,故根据血清CA15-3水平升高程度可以判断胶质瘤的良恶程度及预后的好坏.CA 15-3水平监测是否对胶质瘤病人病情监控、疗效观察、复发预测等方面也具有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闫志勇;张军普;周修玉;朱树干;邹雄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23例小儿癫痫脑电图及CT检查

    本文收集了我院1993-1999年收治的23例小儿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及CT资料,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3:1,发病年龄3月-1 2岁,平均发病年龄5.5岁,诊断符合CCMD-N-R标准筛选.脑电图检查:QDBS1018定量数字脑电图仪,18导自动分析双睁闭眼.CT扫描:全部病人均同期作头颅检查.

    作者:张新平;张国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Ca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a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对门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107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波依定5-10mg/d,1次/日,心得安10-50mg,3次/日;对照组(B组):波依定5-10mg,1次/日:对照组(C组):心得定10-50mg,3次/日.心得安服用剂量从心率下降25%或不低于52次/分为宜.所有患者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脉内径(DPV),脾脏厚度(ISP),脾静脉内径(DSV).同时注意3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结果:用药后3组患者其DPV、DSV、ISP均较用药前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头昏、低血压不良反应.结论:Ca离子与β-受体联合应用能更明显地降低门静脉压力,疗效高,副作用少,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李庆芝;郭冬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暗示疗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的变化,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有些疾病是因心理作用而起,可通过暗示及暗示疗法达到治疗及痊愈的效果,体会如下:①在心理护理工作中,应因人而异,合理适当应用暗示疗法,为患者解忧驱病.②护士要有和蔼的服务态度,端庄的仪表,这样有益于病人接受暗示疗法.(③护士在治疗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扎实,动作娴熟、温柔、沉着冷静、严谨,给病人以信赖及安全感.④护士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业务知识,还必须掌握一些人文学科,以便解答病人的各种问题.护士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取得家属的合作.在工作中巧妙运用暗示疗法,应绝对避免暗示性医源性疾病.典型病例:患者女,68岁,因与其儿媳发生争吵后失音,间接喉镜下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即给予暗示疗法.给其哑点注射维生素B1100mg,随即发生一点声音,又给雾化吸入20分钟,同时进行语言暗示,20分钟即发音完全正常.

    作者:唐丽;朱爱梅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乏力、活动后心悸--查房选录

    1病例摘要患者女,43岁,已婚,农民,主因乏力、活动后心悸1年余,加重3周于1999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悸,到当地医院查血象示WBC4.5×109/L、Hb80g/L、PLT110×109/L无特殊处理.近2周乏力、心悸加重,双下肢出现散在出血点,在当地医院查血象示WBC3.9×109/L、Hb69g/L,PLT36×109/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查体:T36.8℃,P58次/分,BP118/80mmHg,R20次/分.神志清,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睑结膜及口唇苍白,颈软,胸骨有压痛,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杨凤英;乔建辉;孙彩玲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医学科研信息管理的探讨

    1材料与方法笔者对本单位近年来各种论文进行归类、分组分专业(科)的管理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已在国家级杂志发表的论文有6篇,省级论文3篇.已投稿尚未发表的论文有2篇(均属国家级的论文),正在编写的论文有3篇拟定于其稿件投向国家级的刊物;其中有:①临床用药,②临床的家庭病床分析;③祖国医学(中、西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④临床心理学的应用,⑤药物反应的报道,⑥急救专题评价,⑦等级护理的理论及护理病例分析的报道,⑧南、北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等论文.

    作者:陈文山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使用气囊导尿管一般故障的处理

    1漏尿1.1有显著膀胱挛缩的患者引起漏尿,可在不使尿管脱出又有佳导尿效果的原则下,可适当减少囊内的液体、气体或选用气囊容积较少的导尿管[1].1.2气囊内所注液体太少如果尿管较粗、注入气囊内的液体又不足,就可出现漏尿.此时,可再向气囊内注5ml液体,观察漏尿情况.1.3尿管堵塞急性细菌性感染,使尿液混浊、尿沉渣产生,引起堵塞,可出现器官的不适感,造成膀胱压力过大而渗尿,因这种原因出现漏尿,应改变口径较大的导尿管,并应用抗生素.

    作者:孙爱青;曲佩珍 刊期: 2000年第07期

  • 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病情观察①神志的观察神志的改变可反映病情变化,尤其对发现肺性脑病先兆极为重要.严重的呼吸衰竭及二氧化碳潴留均易出现某些精神症状,如精神恍惚,多语及躁动,头痛,失眠或嗜睡等症状.②颜面及瞳孔的变化面颊、口唇紫绀反映缺氧的程度.皮肤湿暖、潮红、多汗、眼球结膜充血水肿,常是二氧化碳潴留的征象.两侧瞳孔不等大,提示脑水肿而并发脑疝,必须紧急抢救.③心率与血压的变化病情早期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后期心脏功能失代偿可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④呼吸的观察应注意呼吸的深浅、频率及节律的变化.如呼吸深而稍快,为酸中毒表现,若改善通气后,呼吸变慢而浅,为碱中毒表现.⑤痰液的观察痰量及性状的改变,能直接反映感染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如痰量增多黄色浓性,表示感染加重:如痰为粉红色泡沫状,多表示急性肺水肿;如原有大量痰液突然减少,常见于快速利尿,分泌物干结,病情加重,痰栓塞小支气管等情况.⑥尿量的多少,可反映患者体液的平衡和心、肾功能的情况.故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休克患者,应每日记尿量,使用脱水剂时尚需注意电解质平衡情况.

    作者:曲美玉;吕青 刊期: 2000年第0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