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波;蒋冬梅;曾烂漫
目的 比较改良尿管固定法及高举平台尿管固定法两种方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ICU101例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改良固定组54例,高举平台固定组47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护理花费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胶带更换频率、尿道损伤、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这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尿管固定方法在护理花费时间上无差异,但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尿道损伤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改良尿管固定法优于高举平台固定法,可以提高尿管固定依从性,减少相关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程念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价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患者出院当日向患者发放自制的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认真落实.结果 实验组出院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100%;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出院患者满意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可以提高健康教育落实的质量.
作者:王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20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移植前做好心理、饮食、药物护理及完善各项检查,移植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和做好穿刺处护理.认为做好移植术前及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移植术顺利、安全、有效.
作者:李淑玲;熊媛媛;刘伟;唐霞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在心脏跳动下行心脏手术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及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80例需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记为A、B组,各40例.A组患者行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B组患者行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对所有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糖情况及其预后.结果 2组患者术后2h的血糖水平均有明显的升高,且B组患者术后2h血糖升高水平较A组患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相关护理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但2组预后比较,A组痊愈率(90.00%)明显高于B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术后2h血糖水平低于心脏停搏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且前者能明显减轻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减少心脏损害、提高预后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苏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流程再造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近2年的工作体会,包括人员管理、工作流程及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的流程再造,认为流程再造可使管理标准化、合理化,提高人员素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临床满意度.
作者:洪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食管瘘是临床上少见的病症,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是临床治疗难点.据国外文献统计,食管瘘是食管癌手术后严重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32.5%[1],死亡率高达50%[2];食管瘘亦是颈椎前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04%~0.25%[3].颈椎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成为首选方式[4].现将本科治疗的1例颈椎前路术后并发食管瘘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1岁.重物砸伤致颈7椎体骨折并颈髓损伤,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5天出现伤口红肿、疼痛、有渗液,自诉吞咽困难,当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探查加置管冲洗引流术.
作者:宋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综述了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因素,包括与尿管相关的因素、与操作者相关的因素以及与患者相关的因素等.认为导尿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好方法是在插管前应充分评估患者,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选择合适的消毒液,鼓励患者多饮水,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尽旱拔除尿管是关键.
作者:王远清;徐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很低,往往由外伤、感染、吻合口缝线断裂、既往主动脉手术插管引起[1].由于某种原因,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和动脉造影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假性动脉瘤易于破裂并伴有致命的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破入纵膈、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声带麻痹和疼痛等.脑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2].本科2012年6月收治1例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伴赘生物形成合并脑动脉瘤术后的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雾化吸入法和胸肺物理治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包括雾化药物的选择、雾化吸入的方法、胸肺物理治疗的具体手法、护理措施等.认为把雾化吸入和胸肺物理治疗有机的结合,在治疗COPD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省级老年医院,住院病人平均年龄在65周岁以上,且卧床病人多,在临床上除加强定时翻身、应用医用气垫床、医用气垫圈外,医用气垫圈规格38#:内径123~143 mm,外径(380±5)mm;40#:内径124~144 mm,外径(400±5)mm,对一些骨突部位(如枕部、耳廓、外踝部、足跟部等)仍存在潜在压疮危险,以往常用医用棉花、海绵、医用绷带制作成小垫圈,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变形变硬.笔者改用橡胶医用胶管制作小气垫圈,在加强定时翻身的同时,应用于长期卧床病人,对预防特殊骨突部位压疮得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江发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胰腺炎病人院外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本科住院的60例复发性胰腺炎病人进行调查,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诊断标准.结果 46岁以上、男性、文化程度低的病人院外饮食的依从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病人饮食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知识缺乏、心理因素、情绪、烟酒嗜好、家庭因素.结论 从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加强胰腺炎病人饮食管理,可减少胰腺炎的复发.
作者:陈素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旨在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将146例口服拉米夫定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健康教育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认知行为干预等护理措施,定期复查.比较2组患者1年后(肝功能、乙肝病毒DNA数量、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 健康教育护理组对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及HBeAg,HBV-DNA,HbeAg/抗-HBe及ALT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其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钱京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浅麻醉状态下吸痰对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寻找尽量减少对患者刺激的方法,提高吸痰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前病情评级(ASA)在Ⅰ~Ⅱ级的患者50例,按进入PACU编号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入PACU时在患者浅麻醉状态下吸痰,等患者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对照组患者苏醒后在拔除气管导管前后常规吸痰.观察比较2组患者吸痰前后、拔管前后血压、心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吸痰拔管时血压、心率均有升高,其它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吸痰拔管时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浅麻醉状态下吸痰,清醒后立即拔出气管导管能减轻拔管时心血管反应.
作者:洪黎霞;武冬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33例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术后为预防早期并发症所采取的系统护理,主要包括处理食管返流、管理呼吸道、进行肌肉关节锻炼及保护截瘫部位皮肤等防止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术后各种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各项护理措施.认为对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实施早期并发症系统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本院205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管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气管导管的护理、输液管道的护理、各排出管道的护理.认为复苏期管道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记录、妥善固定、严密监护,有利于防止护理意外事件发生.
作者:胡敏花;杨洁;罗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循证护理提高老年男性患者导尿的安全性.方法 寻找并确立影响2010年本院老年男性患者导尿操作中的安全问题,对2011年79例老年男性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对2010年和2011年2组患者发生的导尿安全问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011年导尿各项安全问题都有明显下降,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促进了患者疾病的转归.结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工作方法,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护理工作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兰英;张颖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大多使用广谱抗菌素,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重症感染、颅脑外伤等应激状态下,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容易受损,从而使得大便失禁发生率高[1].故腹泻、稀便失禁在ICU危重患者很常见,护理此类患者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稀便刺激患者肛门周围皮肤,加之多次清理大便,清洗肛周皮肤,易引起皮肤潮红、水肿、糜烂,甚至溃疡.这不仅增大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给护理工作增加难度.本科在工作中探索出来一种新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娟;黎爱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安全管理与职业防护.方法 在肿瘤科科内建立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室,配备防护设备和物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疗药物配制操作方法,规范处理废弃物.结果 肿瘤科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管理后,未发生1例与化疗药物相关的职业伤害及环境污染,化疗药配置相关的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从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管理前2011年7~12月的0.00263%下降为2012年1~6月的0.00036%.结论 肿瘤科科内建立化疗药物配置室,对化疗药物实行集中配置管理模式提高了化疗药物的配制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了配制人员的职业防护.
作者:谌科霞;叶政君;雷光峰;谈菊华;易芳;陈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初次参加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全过程的精心护理,与献血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机采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 献血反应率由2007~2008年 3.147%降至2009~2010年 1.075%;再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率由47.902%上升至72.043%.结论 加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机采过程的整体护理,可保证血小板产品的质量及机采的顺利进行,促进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献血者,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群众参加无偿机采献血队伍.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肠系膜血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病情、胃肠道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认为对狼疮并发肠系膜血管炎的患者给予积极全面的护理,能增加患者对疾病认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何国霞;丁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