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谢玉贤

关键词:
摘要:高血压是各种肾实质疾病的共同表现,顽固的高血压不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高血压脑病,还加速肾小球血管硬化,增加尿蛋白等,影响疾病转归及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结合临床总结肾性高血压治疗规律,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香菇多糖在小细胞未分化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目前,肿瘤的免疫治疗是手术、化疗和放疗的重要辅助方法,具有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我们应用香菇多糖(LNT)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娟;李岩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多抗甲素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多抗甲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闵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卡维地洛与美多心安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与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国产卡维地洛的降压效应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国产卡维地洛1片(10mg)或美多心安1片(25mg),bid,4周为1疗程.结果:卡维地洛组服药4周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18.92±11.58与12.34±7.25mmHg(P<0.01),美多心安组分别下降19.13±9.70与13.50±7.46(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8%和80.43%(P>0.05).两药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分别为2.7%和4.4%.结论:卡维地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李新芳;何景良;何振山;王虎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立止泻治疗感染性腹泻30例临床观察

    本文应用立止泻治疗感染性腹泻3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立止泻组30例为观察组,思密达组30例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例.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其中<1岁10例占33.3%,1-3岁15例占50%,<5岁5例占16.6%.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其中<1岁9例占30%,1-3岁16例占53.3%,<5岁5例占16.6%.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停用抗生素用立止泻剂量为100-200mg/kg/日,3次/日口服.思密达为300-400mg/kg/日,3次/日口服,同时根据水电解质失衡情况进行补液.

    作者:孙岩;孙岗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护理工作与医疗纠纷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困扰医院的重大问题,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护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几起医疗纠纷从护理角度分析非差错事故性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鲁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护理文件潜在法律问题分析

    护理文件是病案中的组成部分.护理文件是护士对疾病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护理人员实施对疾病护理过程的书面记录保存的档案.同时,护理文书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的法律证明材料.下面分析一下护理文件潜在性法律问题.

    作者:骆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型利钠肽(CNP)、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管活性因子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检测了40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1天、3天、7天外周血ET-1、cGRP 、CNP 、NPY、NT、NO、IL-6、IL-8及TNF-α的动态变化;并于生后24小时内外周静脉取血后即刻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检测HIE患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多谱勒超声显示HIE患儿脑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2)与正常新生儿相比,HIE患儿血浆ET-1、cGRP 、CNP 、NPY与NT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NPY至生后3天、ET-1与 CNP至生后1周末可恢复正常;而cGRP 、NT至生后1周末时仍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3)血浆NO降低,但呈逐渐升高趋势,生后3天时达正常对照组水平,至生后7天则超过正常新生儿血浆含量.(4)细胞因子的变化表现为脐血与生后第1天静脉血IL-6降低、TNF-α升高,至生后7天可恢复正常;IL-8的变化则为脐血水平升高而外周血含量则降低,至生后1周末不能恢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脑血流阻力指数(RI)与IL-6呈负相关(r=-0.61,p<0.01),与IL-8、TNF-α呈正相关(r=0.80、0.7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上述血管活性因子中以ET-1、cGRP 、CNP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大(F=36.52,p<0.01).结论: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新生儿窒息HIE的主要原因,ET-1、cGRP 、CNP 、NPY、NT、NO、IL-6、IL-8及TNF-α等血管活性因子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ET-1、cGRP 、CNP的平衡失调是HIE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敬;郭秀霞;曹海英;邸英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准确率的探讨

    自1994年-2000年,在分娩时证实脐带绕颈52例,其中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43例,并将胎儿脐带绕颈的43例超声图像特征与胎儿娩出时脐带绕颈的实际情况做对照分析如下.

    作者:马新华;程辉;车德刚;段乾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熊胆的辐射防护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熊胆对受6.25Gy-8.0Gy γ射线照射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给药组小鼠分别于照射前1小时或30min口服、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动物30天存活情况及造血指标的影响.结果:给药组的30天存活率比对照组提高23.3-30%,WBC、CFU-GM、CFU-E、BFU-E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P<0.05).结论:熊胆对受照小鼠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曙晨;骆传环;高月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22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病的急重症,死亡率较高,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994年3月-1999年3月间收治的2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方法来评价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以探讨早期及时正确诊断与处理.

    作者:燕来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盘龙七片治疗四肢创伤360例观察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陕西盘龙七片治疗四肢创伤360例,对消肿、骨折愈合方面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蔡礼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去动脉术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8例报告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 , AGML)是当机体遇受各种应激性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作用时,胃粘膜的急性损害,发生应激性溃疡.一旦并发大出血,内科治疗往往比较困难,大约10%-15%的患者需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单纯出血点缝扎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止血效果不满意.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胃去动脉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GML大出血8例,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较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秉军;林旷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麻醉科药品管理的探讨

    我科根据本院特殊性制定了药品管理制度,使药品管理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效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血清过氧化脂质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对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测定,了解机体自由基与一些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对部分健康人群和临床病例进行了检测和实验观察.结果:138例健康人测定LPO,男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50岁以内和50岁以上的人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LPO测定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说明机体的抗氧化作用减弱.LPO的升高可促进人体衰老,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赖泽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157例尖锐湿疣临床病理分析

    本文对157例尖锐湿疣病因、病理形态、以及临床表现等特点,做了初步的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葛春鸣;古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会阴侧切口皮内连续缝合100例效果观察

    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1年1月对100例患者采用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敏;王敏;赵淑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家族集聚性感染与拉米夫定治疗应答的关系

    目的:了解家族集聚性感染是否影响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有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家族史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2例,口服拉米夫定治疗一年,与同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无家族史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比研究,观察肝功能的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的转换率及HBsAg的阴转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阶段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家族史组的HBeAg/抗HBe转换率,52周治疗结束时,显著低于无家族史组(P<0.05),两组患者HBsAg均无转阴现象.结论:家族集聚性感染并不降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复常率和HBV-DNA的阴转率,但由于HBeAg/抗HBe的转换率较低,可能影响其远期疗效.

    作者:胡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浅谈日本与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

    日本目前综合大学开设的医学部(如:京都大学医学部)和独立称为医科大学(如:关西医科大学)的总数有80所,其中国立43所、公立8所、私立29所.日本国内及在国际著名的两所医科大学是关东地区的东京大学医学部和关西地区的京都大学医学部.

    作者:谢桂岚;李志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脐静脉插管给药预防新生儿疾病483例观察

    我院自1997年8月以来,产科住院分娩共8630人次,其中采用脐静脉插管一次性预防给药483例(Apgar评分在7分以下者).主要用药为碳酸氢钠、青霉素、维生素K1、地塞米松、纳洛酮等,从而取代了肌肉注射用药.经多年临床观察,明显减少了新生儿感染及出血,对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淑琴;李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了解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对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EP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检查新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7名患者的Hb、 HC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观察血压、肝素用量及内瘘等.结果:EPO治疗后,Hb及HCT逐渐升高.患者EPO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治疗4周及24周时相差均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高于正常组,但相差不显著,且随EPO治疗无显著改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EPO治疗有升高趋势,但相差也不显著(均P>0.05).EPO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及肝素用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贫血改善有关,而血浆粘度未受显著影响.

    作者:曹小霞;袁伟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