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夹层22例临床分析

燕来清

关键词:
摘要: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病的急重症,死亡率较高,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994年3月-1999年3月间收治的2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方法来评价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以探讨早期及时正确诊断与处理.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清PI CP和PIII N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II期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 CP)和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 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老年气虚血瘀证型II期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治疗组)益脉降压流浸膏治疗前后血清PI CP和PIII NP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24名老年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I CP、PIII NP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PI CP和PIII NP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左室舒张功能判断指标(VE/VA)呈显著负相关(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I CP、P III NP 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治疗后治疗组LVMI及VE/VA的改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气虚血瘀证型II期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存在血清PI CP、PIII NP水平升高,可能与左室肥厚及其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益脉降压流浸膏具有较好的降低PI CP、PIII NP、LVMI及改善VE/VA作用.

    作者:段学忠;高秀芬;杨丁友;张燕;蔡新吉;于晓宏;王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护理工作与医疗纠纷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困扰医院的重大问题,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护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结合几起医疗纠纷从护理角度分析非差错事故性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鲁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不适,经常餐后呕吐1年余就医,既往无胃病史.X线检查所见:空腹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咽、食道、胃均未见器质性病变.十二指肠第一、二、三段有明显扩张,钡剂有郁积现象,未见有溃疡等改变,经仰卧位、俯卧位检查时却发现上述征象有明显缓解消失,而重复立位后,此征象又再次出现.

    作者:贺依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22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病的急重症,死亡率较高,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994年3月-1999年3月间收治的2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方法来评价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以探讨早期及时正确诊断与处理.

    作者:燕来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高龄高危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切除的麻醉处理

    前列腺增生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也是造成尿潴留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低,代偿功能差,并发症多和危险性增加,但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切除(TUCP),已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段.我院于2000年至今对32例高龄高危病人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的麻醉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世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复方红汞液治疗II度烧伤118例体会

    我院自1989年-2001年2月以来,采用创面早期暴露外搽复方红汞液治疗II度烧伤118例,介绍如下:

    作者:许贵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护理文件潜在法律问题分析

    护理文件是病案中的组成部分.护理文件是护士对疾病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护理人员实施对疾病护理过程的书面记录保存的档案.同时,护理文书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的法律证明材料.下面分析一下护理文件潜在性法律问题.

    作者:骆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尿道下裂患者的心理护理

    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现就我院收治的22例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82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95年4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82例诊断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高绪胜;祁明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后应用甲硝唑63例临床观察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施行下段剖宫产术后联合使用抗需氧菌抗生素与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63例为用药组,未联合使用甲硝唑的为对照组63例.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赵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浅谈日本与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

    日本目前综合大学开设的医学部(如:京都大学医学部)和独立称为医科大学(如:关西医科大学)的总数有80所,其中国立43所、公立8所、私立29所.日本国内及在国际著名的两所医科大学是关东地区的东京大学医学部和关西地区的京都大学医学部.

    作者:谢桂岚;李志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去动脉术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8例报告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 , AGML)是当机体遇受各种应激性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作用时,胃粘膜的急性损害,发生应激性溃疡.一旦并发大出血,内科治疗往往比较困难,大约10%-15%的患者需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单纯出血点缝扎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止血效果不满意.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胃去动脉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GML大出血8例,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较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秉军;林旷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腹部大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回顾性分析

    腹部大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较高,但其大出血病人较少.本文通过对我院1989年1月以来32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探讨腹部大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人的综合治疗.

    作者:卢育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上颌窦癌误诊为三叉神经痛和干酪性上颌窦炎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无任何诱因出现阵发性右耳痛,同侧头、眼、面部及上颌牙痛5个月.在当地医院曾按三叉神经痛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2个月后出现左侧鼻塞,少量反复鼻腔出血,流黄脓涕,给予左侧上颌窦穿刺,洗出多量白色干酪性物,并诊断为干酪性上颌窦炎,经抗炎理疗,病情不见好转,遂来诊.检查:全身情况尚好.

    作者:尤宝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利复星注射液与片剂序贯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利复星注射液静脉滴注-片剂口服序贯治疗对中、重度社区肺部细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受试者按病种、病情严重度(中一重度)、年龄(±5岁)和性别配成18对,随机分入A组或B组,A组单用利复星注射液200mg,2次/日静脉滴注,疗程7-14天;B组先用利复星注射液200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续5-7天,病情好转后改为利复星200mg,2次/日口服,总疗程7-14天.结果:A组总效率为83.3%,B组总有效率为94.4%,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比A组节省病人的医疗费用近7000元,A、B两组的成本-疗效比1.5∶1.结论:用利复星注射液与片剂序贯治疗中一重度肺部感染不仅疗效确切,还可大大节省病人的医疗费用.

    作者:曹敏;戴令娟;郑培德;张德平;肖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硬膜外腔辅助芬太尼对减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射的研究

    硬膜外腔局麻药中加用芬太尼预防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射未见报导.我们在硬膜外腔加入芬太尼,分组进行比较观察,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智慧;李桂琴;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利复星治疗尿路感染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复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对我科38例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尿路感染26例,慢性尿路感染12例,入院后均给予静脉点滴利复星0.4每日1次,疗程7-14天,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尿常规及尿培养进行观察.结果:急性尿路感染26例,治愈26例(治愈率为100%),慢性尿路感染12例,治愈11例(治愈率为91.7%),显效1例(显效率8.3%).观察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复星是治疗急性慢性尿路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林少芳;杜海燕;刘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观察

    本文对几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Ru486)用于紧急避孕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赵秀娟;赵燕芹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常用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浅析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征,可致持续性病毒感染.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已超过10%,通常判断HB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标志物.其临床意义简述如下:

    作者:蔡君;库妮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654-2对32例大咯血的治疗作用

    从1999年11月-2001年3月我们对收治的32例大咯血病人,采用654-2静脉滴注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瑞福;孙宇莉;高明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