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血清PI CP和PIII NP水平的影响

段学忠;高秀芬;杨丁友;张燕;蔡新吉;于晓宏;王宁

关键词:高血压病, 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益脉降压流浸膏
摘要: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II期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 CP)和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 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老年气虚血瘀证型II期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治疗组)益脉降压流浸膏治疗前后血清PI CP和PIII NP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24名老年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I CP、PIII NP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PI CP和PIII NP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左室舒张功能判断指标(VE/VA)呈显著负相关(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I CP、P III NP 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治疗后治疗组LVMI及VE/VA的改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气虚血瘀证型II期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存在血清PI CP、PIII NP水平升高,可能与左室肥厚及其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益脉降压流浸膏具有较好的降低PI CP、PIII NP、LVMI及改善VE/VA作用.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复方丹参存在配伍禁忌

    氧氟沙星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抗生素,常与其它药物配伍静脉滴注给药,目前医院的药物配伍禁忌表上没有氧氟沙星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状况.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先锋铋、达诺新)、复方丹参有时出现白色浑浊,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

    血管损伤占血管损伤的70%[1].本文就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做一总结.

    作者:马树强;张开放;李兴洲;陈犬利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两种长效β2-受体激动气雾剂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两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开放随机A组氟莫特罗(formoterol)及B组沙美特罗(salmeterol).共34例哮喘患者FEV1.0呈可逆反应改善率≥15%,年龄18-65岁.氟莫特罗9 ug/喷,每12小时1次:沙美特罗50μg/喷,每12小时1次.并于治疗前、5、15、30分钟及1周做肺功能.选FEV1.0及PEFR为观察指标.结果:A组治疗前FEV1.0为1.65±0.44,治疗后5、15、30分钟及1周分别为:2.01±0.57、2.12±0.57、2.18±0.61、2.12±0.51.PEFR治疗前为3.16±1.82,治疗后5、15、30分钟及1周分别为:3.85±1.53、4.36±1.85、4.71±2.39、4.63±2.10.B组,FEV1.0治疗前1.65±0.31,治疗后5、15、30分钟及1周分别为:1.70±0.30、1.93±0.42 、2.10±0.37、2.02±0.46.PEFR治疗前为2.92±1.14,治疗后分别为:2.99±0.92、3.66±1.27、4.14±1.41、4.00±1.94.经统计学处理后,A组FEV1.0治疗前与5分钟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参数15、30分钟及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实验证明这两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可以明显改善哮喘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参数.且剂量小,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给药次数少,方便患者,减少因漏吸而夜间发作.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依从性,适用于临床.

    作者:王艳霞;刘法永;刘文莉;王丹琪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不适,经常餐后呕吐1年余就医,既往无胃病史.X线检查所见:空腹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咽、食道、胃均未见器质性病变.十二指肠第一、二、三段有明显扩张,钡剂有郁积现象,未见有溃疡等改变,经仰卧位、俯卧位检查时却发现上述征象有明显缓解消失,而重复立位后,此征象又再次出现.

    作者:贺依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698例复治耐药肺结核的治疗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1994年1月至1998年9月我院内科共收治1124例复治肺结核病人,其中有结核菌培养及耐药性测定结果证明至少耐2种药物以上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有698例.

    作者:王春丽;孙宇丽;赵瑞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22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病的急重症,死亡率较高,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994年3月-1999年3月间收治的2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方法来评价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以探讨早期及时正确诊断与处理.

    作者:燕来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异维A酸胶丸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目的:以上海延安制药厂生产的异维A酸胶丸为参比制剂,比较哈尔滨大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异维A酸胶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80mg两种异维A酸制剂后的血药浓度,数据以3P87程序拟合.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两种制剂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401.19±7.75)ng/ml和(408.36±6.23)ng/ml;Tmax均为3.0h.T1/2β分别为(15.36±0.70)h和(15.26±0.44)h:AUC0-∞分别为(3892.83±67.32)ng .h/ml和(3969.37±120.02)ng . h/ml.被测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98%(96.38%-106.98%).结论:经统计学处理,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赵红光;张一飞;曲福君;郭小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包括62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P53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结果:外周静脉血途径检测P53抗体阳性3例(4.8%,3/62),阳性率显著低于门静脉血途径阳性率(35.5%,22/62)和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率(48.4%,30/62)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者门静脉血P53抗体阳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结论:联合门静脉血和癌组织P53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峰;奉典旭;沈江帆;王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盐酸肾上腺素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附32例分析)

    我科于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对32例住院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盐酸肾上腺素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庞桂香;郑冬梅;白容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上颌窦癌误诊为三叉神经痛和干酪性上颌窦炎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无任何诱因出现阵发性右耳痛,同侧头、眼、面部及上颌牙痛5个月.在当地医院曾按三叉神经痛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2个月后出现左侧鼻塞,少量反复鼻腔出血,流黄脓涕,给予左侧上颌窦穿刺,洗出多量白色干酪性物,并诊断为干酪性上颌窦炎,经抗炎理疗,病情不见好转,遂来诊.检查:全身情况尚好.

    作者:尤宝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门诊化验单的科学管理方法初探

    抽血化验是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门诊病人流量大、抽血时间集中、新的检验项目不断涌现等特点,化验单的管理成为困扰门诊工作人员的问题之一,化验单丢失与查询不便极易造成护患矛盾,并给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化验单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摸索我们形成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方便、准确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郑勇;史超英;丁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利复星注射液与片剂序贯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利复星注射液静脉滴注-片剂口服序贯治疗对中、重度社区肺部细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受试者按病种、病情严重度(中一重度)、年龄(±5岁)和性别配成18对,随机分入A组或B组,A组单用利复星注射液200mg,2次/日静脉滴注,疗程7-14天;B组先用利复星注射液200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续5-7天,病情好转后改为利复星200mg,2次/日口服,总疗程7-14天.结果:A组总效率为83.3%,B组总有效率为94.4%,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比A组节省病人的医疗费用近7000元,A、B两组的成本-疗效比1.5∶1.结论:用利复星注射液与片剂序贯治疗中一重度肺部感染不仅疗效确切,还可大大节省病人的医疗费用.

    作者:曹敏;戴令娟;郑培德;张德平;肖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多抗甲素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多抗甲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闵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思美泰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2例临床分析

    思美泰(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国内已有报道,但在不同类型的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其疗效是有差别的,现将我院从2000年4月-2001年2月应用思美泰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林治辉;张吉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降低输氧湿化瓶微生物污染的综合措施及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减少输氧湿化瓶微生物污染综合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72套湿化瓶使用前消毒;然后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为湿化液且每8h更换1次;后,鼻导管和湿化瓶每24h更换1次.结果:输氧湿化瓶的不同部位微生物检出率为5.1%~9.2%,明显低于病房空气检出率(17.3%,P<0.05),且各部位检出率不随连续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输氧湿化瓶较高的微生物污染率在采取适当的综合措施后是可以控制的.

    作者:于农;张孝忠;杜民;陶玉滨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脐静脉插管给药预防新生儿疾病483例观察

    我院自1997年8月以来,产科住院分娩共8630人次,其中采用脐静脉插管一次性预防给药483例(Apgar评分在7分以下者).主要用药为碳酸氢钠、青霉素、维生素K1、地塞米松、纳洛酮等,从而取代了肌肉注射用药.经多年临床观察,明显减少了新生儿感染及出血,对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淑琴;李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硬膜外腔辅助芬太尼对减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射的研究

    硬膜外腔局麻药中加用芬太尼预防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射未见报导.我们在硬膜外腔加入芬太尼,分组进行比较观察,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智慧;李桂琴;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去动脉术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8例报告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 , AGML)是当机体遇受各种应激性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作用时,胃粘膜的急性损害,发生应激性溃疡.一旦并发大出血,内科治疗往往比较困难,大约10%-15%的患者需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单纯出血点缝扎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止血效果不满意.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胃去动脉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GML大出血8例,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较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秉军;林旷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宠物引发疥疮2例报告

    入冬以来我科收治2例因家有宠物而引起疥疮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娟;李丹;欧福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皮肌炎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功能的研究

    目的:比较皮肌炎患者与正常人的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能力及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探讨皮肌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法观察22例皮肌炎患者的粒-巨噬细胞系、红系、巨核细胞系的集落及丛落数.结果:皮肌炎患者的粒-巨噬细胞系、红系、巨核细胞系的集落分别为119.43 51.44、75.12 36.26、9.18 3.76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丛落数分别为240.53 92.11、60.69 20.72、29.01 13.5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皮肌炎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集落数减少而丛落数不减少,提示皮肌炎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异常,造血干/祖细胞的异常可能是皮肌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陆春;李娟;朱国兴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