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韩峰;奉典旭;沈江帆;王宝华

关键词:胃癌, p53基因, 突变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包括62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P53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结果:外周静脉血途径检测P53抗体阳性3例(4.8%,3/62),阳性率显著低于门静脉血途径阳性率(35.5%,22/62)和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率(48.4%,30/62)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者门静脉血P53抗体阳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结论:联合门静脉血和癌组织P53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利复星注射液与片剂序贯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利复星注射液静脉滴注-片剂口服序贯治疗对中、重度社区肺部细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受试者按病种、病情严重度(中一重度)、年龄(±5岁)和性别配成18对,随机分入A组或B组,A组单用利复星注射液200mg,2次/日静脉滴注,疗程7-14天;B组先用利复星注射液200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续5-7天,病情好转后改为利复星200mg,2次/日口服,总疗程7-14天.结果:A组总效率为83.3%,B组总有效率为94.4%,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比A组节省病人的医疗费用近7000元,A、B两组的成本-疗效比1.5∶1.结论:用利复星注射液与片剂序贯治疗中一重度肺部感染不仅疗效确切,还可大大节省病人的医疗费用.

    作者:曹敏;戴令娟;郑培德;张德平;肖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宠物引发疥疮2例报告

    入冬以来我科收治2例因家有宠物而引起疥疮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娟;李丹;欧福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多抗甲素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多抗甲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闵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改良悬垂石膏治疗肱骨骨折

    综合石膏小夹板固定的优点和尺骨鹰咀牵引的原理,治愈肱骨骨折,总结如下.

    作者:刘作华;闫芳;孙守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治疗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内90年代的新技术.我科从1997年至2000年共对60例患者采用该术式,通过4年的追踪随访,均恢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恩成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降低输氧湿化瓶微生物污染的综合措施及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减少输氧湿化瓶微生物污染综合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72套湿化瓶使用前消毒;然后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为湿化液且每8h更换1次;后,鼻导管和湿化瓶每24h更换1次.结果:输氧湿化瓶的不同部位微生物检出率为5.1%~9.2%,明显低于病房空气检出率(17.3%,P<0.05),且各部位检出率不随连续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输氧湿化瓶较高的微生物污染率在采取适当的综合措施后是可以控制的.

    作者:于农;张孝忠;杜民;陶玉滨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95例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为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发病特点,笔者就本市人民医院近8年来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中有资料可查的95例病人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富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准确率的探讨

    自1994年-2000年,在分娩时证实脐带绕颈52例,其中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43例,并将胎儿脐带绕颈的43例超声图像特征与胎儿娩出时脐带绕颈的实际情况做对照分析如下.

    作者:马新华;程辉;车德刚;段乾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香菇多糖在小细胞未分化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目前,肿瘤的免疫治疗是手术、化疗和放疗的重要辅助方法,具有特异性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我们应用香菇多糖(LNT)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娟;李岩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包括62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P53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结果:外周静脉血途径检测P53抗体阳性3例(4.8%,3/62),阳性率显著低于门静脉血途径阳性率(35.5%,22/62)和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率(48.4%,30/62)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者门静脉血P53抗体阳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结论:联合门静脉血和癌组织P53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峰;奉典旭;沈江帆;王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了解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对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EP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检查新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7名患者的Hb、 HC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观察血压、肝素用量及内瘘等.结果:EPO治疗后,Hb及HCT逐渐升高.患者EPO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治疗4周及24周时相差均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高于正常组,但相差不显著,且随EPO治疗无显著改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EPO治疗有升高趋势,但相差也不显著(均P>0.05).EPO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及肝素用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贫血改善有关,而血浆粘度未受显著影响.

    作者:曹小霞;袁伟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若不能正确的使用,则不仅达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损害.目前,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对不合理用药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减少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笔者通过对自已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分析,对其常见的类型,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一下自已的看法.

    作者:李琦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枳石注射液治疗直肠脱垂

    我科于1986-1998年采用枳石注射液治疗直肠脱垂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利复星治疗尿路感染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利复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对我科38例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尿路感染26例,慢性尿路感染12例,入院后均给予静脉点滴利复星0.4每日1次,疗程7-14天,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尿常规及尿培养进行观察.结果:急性尿路感染26例,治愈26例(治愈率为100%),慢性尿路感染12例,治愈11例(治愈率为91.7%),显效1例(显效率8.3%).观察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复星是治疗急性慢性尿路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林少芳;杜海燕;刘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白蛋白治疗COPD肺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白蛋白治疗COPD肺心病患者的疗效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将COPD肺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17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增加26%(P<0.05),而死亡率及水肿消退时间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住院总费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以在不过度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COPD肺心病的疗效.

    作者:邵华军;赵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一氧化碳中毒致急性心肌梗塞8例临床分析

    一氧化碳(CO)中毒是急诊中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少数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1992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1329例CO中毒病人,其中8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秀云;肖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II型糖尿病并尿崩症1例

    糖尿病并发尿崩病,尚属罕见,现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卡马西平与谷维素联合用药131例处方分析

    卡马西平与谷维素联合用药治疗偏头痛疗效好.近年来我院应用卡马西平与谷维素联用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轻.现将131例处方分析,随机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万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资料报道甚多,而有关MP感染对儿童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讨MP感染病儿T细胞功能状态,我们对45例MP感染病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友章;朱晓晶;王晓亮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口-软腭入路中下斜坡巨大脊索瘤切除1例护理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以头痛50天,加重伴伸舌不利40天之主诉入院.查体: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双瞳孔及眼球运动无异常,双鼻唇沟对称,面部感觉正常,伸舌不能,舌肌萎缩,有粗颤,舌后1/3及咽后壁感觉减退,发音困难,闭目行走不稳,颈强直.心、肺、腹无异常,肢体感觉及运动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李润香;李小怡;贺慧兰;邢娟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