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云;肖辉
护理文件是病案中的组成部分.护理文件是护士对疾病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护理人员实施对疾病护理过程的书面记录保存的档案.同时,护理文书也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的法律证明材料.下面分析一下护理文件潜在性法律问题.
作者:骆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P53血清学和免疫组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包括62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P53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突变P53蛋白.结果:外周静脉血途径检测P53抗体阳性3例(4.8%,3/62),阳性率显著低于门静脉血途径阳性率(35.5%,22/62)和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率(48.4%,30/62)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者门静脉血P53抗体阳性、胃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结论:联合门静脉血和癌组织P53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峰;奉典旭;沈江帆;王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也是造成尿潴留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低,代偿功能差,并发症多和危险性增加,但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切除(TUCP),已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段.我院于2000年至今对32例高龄高危病人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的麻醉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世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入冬以来我科收治2例因家有宠物而引起疥疮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娟;李丹;欧福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克喘素属拟肾上腺素类β2受体激动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与老慢支患者,氨茶碱属茶碱类抗喘药,是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二者均有较好的抗喘疗效,故临床上比较常用.前者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有:轻微头痛,头晕,动脉血压升高,手指震颤,心率增快等.后者临床常见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中枢兴奋症状如烦躁失眠等不良反应.两者均无导致腓肠肌痉挛的不良反应.笔者临床偶遇2例因克喘素与氨茶碱同服导致严重腓肠肌痉挛的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高爱民;张琦;孙振;张丽娟;李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从1999年11月-2001年3月我们对收治的32例大咯血病人,采用654-2静脉滴注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瑞福;孙宇莉;高明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们应用能量合剂替代普通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现将具体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平;李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们自1996年9月至2000年2月应用卡维地洛治疗DCM50例,并设对照组50例用地戈辛治疗,随访1-3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路富玉;宋友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自1994年-2000年,在分娩时证实脐带绕颈52例,其中应用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43例,并将胎儿脐带绕颈的43例超声图像特征与胎儿娩出时脐带绕颈的实际情况做对照分析如下.
作者:马新华;程辉;车德刚;段乾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清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采用清肝冲剂和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学等项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9%,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3项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8%、40%.结论:提示清肝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建杰;王灵台;任进余;高月求;卓蕴慧;乐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皮肌炎患者与正常人的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能力及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探讨皮肌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法观察22例皮肌炎患者的粒-巨噬细胞系、红系、巨核细胞系的集落及丛落数.结果:皮肌炎患者的粒-巨噬细胞系、红系、巨核细胞系的集落分别为119.43 51.44、75.12 36.26、9.18 3.76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丛落数分别为240.53 92.11、60.69 20.72、29.01 13.5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皮肌炎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集落数减少而丛落数不减少,提示皮肌炎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异常,造血干/祖细胞的异常可能是皮肌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陆春;李娟;朱国兴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儿,男、出生后1天,因发热1天,抽搐10分钟入院.患儿为系第1胎第1产,孕足月,阴道分娩失败后剖腹产,无窒息史,体重3400g,母乳喂养.其母分娩前1周内低热,因羊水早破4小时,患儿出生后即做耳分泌物培养.
作者:乔彦霞;韩丽萍;郭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本文对1979年5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肺心病患者864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启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家族集聚性感染是否影响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有明确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家族史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2例,口服拉米夫定治疗一年,与同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无家族史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比研究,观察肝功能的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的转换率及HBsAg的阴转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阶段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家族史组的HBeAg/抗HBe转换率,52周治疗结束时,显著低于无家族史组(P<0.05),两组患者HBsAg均无转阴现象.结论:家族集聚性感染并不降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复常率和HBV-DNA的阴转率,但由于HBeAg/抗HBe的转换率较低,可能影响其远期疗效.
作者:胡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1994年1月至1998年9月我院内科共收治1124例复治肺结核病人,其中有结核菌培养及耐药性测定结果证明至少耐2种药物以上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有698例.
作者:王春丽;孙宇丽;赵瑞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征,可致持续性病毒感染.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已超过10%,通常判断HB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标志物.其临床意义简述如下:
作者:蔡君;库妮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科于1986-1998年采用枳石注射液治疗直肠脱垂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不适,经常餐后呕吐1年余就医,既往无胃病史.X线检查所见:空腹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咽、食道、胃均未见器质性病变.十二指肠第一、二、三段有明显扩张,钡剂有郁积现象,未见有溃疡等改变,经仰卧位、俯卧位检查时却发现上述征象有明显缓解消失,而重复立位后,此征象又再次出现.
作者:贺依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在护士长的工作中,排班具有一定的技巧和公正性,合理的排班可调节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关系,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不合理的排班可造成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矛盾,甚至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转.通过近十年的护士长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作者:闫学清;阿孜古丽;梁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若不能正确的使用,则不仅达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损害.目前,我国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对不合理用药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减少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笔者通过对自已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分析,对其常见的类型,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一下自已的看法.
作者:李琦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