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观察

赵秀娟;赵燕芹

关键词:
摘要:本文对几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Ru486)用于紧急避孕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支气管异物95例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多发生于儿童.为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发病特点,笔者就本市人民医院近8年来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中有资料可查的95例病人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富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一氧化碳中毒致急性心肌梗塞8例临床分析

    一氧化碳(CO)中毒是急诊中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少数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1992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1329例CO中毒病人,其中8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秀云;肖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宫内产碱杆菌感染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例

    患儿,男、出生后1天,因发热1天,抽搐10分钟入院.患儿为系第1胎第1产,孕足月,阴道分娩失败后剖腹产,无窒息史,体重3400g,母乳喂养.其母分娩前1周内低热,因羊水早破4小时,患儿出生后即做耳分泌物培养.

    作者:乔彦霞;韩丽萍;郭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654-2对32例大咯血的治疗作用

    从1999年11月-2001年3月我们对收治的32例大咯血病人,采用654-2静脉滴注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瑞福;孙宇莉;高明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了解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对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于EPO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检查新进入维持性血透的27名患者的Hb、 HC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观察血压、肝素用量及内瘘等.结果:EPO治疗后,Hb及HCT逐渐升高.患者EPO治疗前,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治疗4周及24周时相差均显著(P<0.05).血浆粘度治疗前高于正常组,但相差不显著,且随EPO治疗无显著改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EPO治疗有升高趋势,但相差也不显著(均P>0.05).EPO后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及肝素用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致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贫血改善有关,而血浆粘度未受显著影响.

    作者:曹小霞;袁伟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34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分析

    关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在化疗的基础上是否需要积极排液和激素应用的指征等问题,尚无统一意见,我们对我院住院的34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治疗上分成3个组;单纯化疗组,化疗并用激素组,化疗并用激素的基础上积极排液组.对比3个组的胸水吸收速度和残留胸膜肥厚程度时发现后2组疗效明显高于前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宇莉;王春丽;赵瑞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去动脉术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8例报告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 , AGML)是当机体遇受各种应激性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作用时,胃粘膜的急性损害,发生应激性溃疡.一旦并发大出血,内科治疗往往比较困难,大约10%-15%的患者需手术治疗,而传统的单纯出血点缝扎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止血效果不满意.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胃去动脉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GML大出血8例,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较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秉军;林旷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硬膜外腔辅助芬太尼对减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射的研究

    硬膜外腔局麻药中加用芬太尼预防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射未见报导.我们在硬膜外腔加入芬太尼,分组进行比较观察,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智慧;李桂琴;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盘龙七片治疗四肢创伤360例观察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陕西盘龙七片治疗四肢创伤360例,对消肿、骨折愈合方面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蔡礼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皮肌炎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功能的研究

    目的:比较皮肌炎患者与正常人的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能力及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探讨皮肌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法观察22例皮肌炎患者的粒-巨噬细胞系、红系、巨核细胞系的集落及丛落数.结果:皮肌炎患者的粒-巨噬细胞系、红系、巨核细胞系的集落分别为119.43 51.44、75.12 36.26、9.18 3.76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丛落数分别为240.53 92.11、60.69 20.72、29.01 13.5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皮肌炎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集落数减少而丛落数不减少,提示皮肌炎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异常,造血干/祖细胞的异常可能是皮肌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陆春;李娟;朱国兴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宠物引发疥疮2例报告

    入冬以来我科收治2例因家有宠物而引起疥疮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娟;李丹;欧福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82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95年4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82例诊断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高绪胜;祁明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资料报道甚多,而有关MP感染对儿童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讨MP感染病儿T细胞功能状态,我们对45例MP感染病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友章;朱晓晶;王晓亮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清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7例),分别采用清肝冲剂和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学等项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9%,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3项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8%、40%.结论:提示清肝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建杰;王灵台;任进余;高月求;卓蕴慧;乐敏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治疗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内90年代的新技术.我科从1997年至2000年共对60例患者采用该术式,通过4年的追踪随访,均恢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恩成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两种长效β2-受体激动气雾剂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两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影响.方法:采用开放随机A组氟莫特罗(formoterol)及B组沙美特罗(salmeterol).共34例哮喘患者FEV1.0呈可逆反应改善率≥15%,年龄18-65岁.氟莫特罗9 ug/喷,每12小时1次:沙美特罗50μg/喷,每12小时1次.并于治疗前、5、15、30分钟及1周做肺功能.选FEV1.0及PEFR为观察指标.结果:A组治疗前FEV1.0为1.65±0.44,治疗后5、15、30分钟及1周分别为:2.01±0.57、2.12±0.57、2.18±0.61、2.12±0.51.PEFR治疗前为3.16±1.82,治疗后5、15、30分钟及1周分别为:3.85±1.53、4.36±1.85、4.71±2.39、4.63±2.10.B组,FEV1.0治疗前1.65±0.31,治疗后5、15、30分钟及1周分别为:1.70±0.30、1.93±0.42 、2.10±0.37、2.02±0.46.PEFR治疗前为2.92±1.14,治疗后分别为:2.99±0.92、3.66±1.27、4.14±1.41、4.00±1.94.经统计学处理后,A组FEV1.0治疗前与5分钟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参数15、30分钟及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实验证明这两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可以明显改善哮喘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参数.且剂量小,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给药次数少,方便患者,减少因漏吸而夜间发作.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依从性,适用于临床.

    作者:王艳霞;刘法永;刘文莉;王丹琪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克喘素与氨茶碱同服致严重腓肠肌痉挛2例

    克喘素属拟肾上腺素类β2受体激动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与老慢支患者,氨茶碱属茶碱类抗喘药,是茶碱与乙二胺的复盐.二者均有较好的抗喘疗效,故临床上比较常用.前者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有:轻微头痛,头晕,动脉血压升高,手指震颤,心率增快等.后者临床常见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中枢兴奋症状如烦躁失眠等不良反应.两者均无导致腓肠肌痉挛的不良反应.笔者临床偶遇2例因克喘素与氨茶碱同服导致严重腓肠肌痉挛的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高爱民;张琦;孙振;张丽娟;李宏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降低输氧湿化瓶微生物污染的综合措施及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减少输氧湿化瓶微生物污染综合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72套湿化瓶使用前消毒;然后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为湿化液且每8h更换1次;后,鼻导管和湿化瓶每24h更换1次.结果:输氧湿化瓶的不同部位微生物检出率为5.1%~9.2%,明显低于病房空气检出率(17.3%,P<0.05),且各部位检出率不随连续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输氧湿化瓶较高的微生物污染率在采取适当的综合措施后是可以控制的.

    作者:于农;张孝忠;杜民;陶玉滨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高龄高危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切除的麻醉处理

    前列腺增生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也是造成尿潴留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低,代偿功能差,并发症多和危险性增加,但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切除(TUCP),已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手段.我院于2000年至今对32例高龄高危病人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的麻醉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世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型利钠肽(CNP)、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管活性因子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检测了40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1天、3天、7天外周血ET-1、cGRP 、CNP 、NPY、NT、NO、IL-6、IL-8及TNF-α的动态变化;并于生后24小时内外周静脉取血后即刻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检测HIE患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多谱勒超声显示HIE患儿脑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2)与正常新生儿相比,HIE患儿血浆ET-1、cGRP 、CNP 、NPY与NT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NPY至生后3天、ET-1与 CNP至生后1周末可恢复正常;而cGRP 、NT至生后1周末时仍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3)血浆NO降低,但呈逐渐升高趋势,生后3天时达正常对照组水平,至生后7天则超过正常新生儿血浆含量.(4)细胞因子的变化表现为脐血与生后第1天静脉血IL-6降低、TNF-α升高,至生后7天可恢复正常;IL-8的变化则为脐血水平升高而外周血含量则降低,至生后1周末不能恢复至正常新生儿水平.(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脑血流阻力指数(RI)与IL-6呈负相关(r=-0.61,p<0.01),与IL-8、TNF-α呈正相关(r=0.80、0.7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上述血管活性因子中以ET-1、cGRP 、CNP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大(F=36.52,p<0.01).结论: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新生儿窒息HIE的主要原因,ET-1、cGRP 、CNP 、NPY、NT、NO、IL-6、IL-8及TNF-α等血管活性因子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ET-1、cGRP 、CNP的平衡失调是HIE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敬;郭秀霞;曹海英;邸英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