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李娜;李艳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26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并对家属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得分与其SCL-90各因子得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与常模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CL-90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应对方式因子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患者的SCL-90各指标与积极因子分数呈负相关,与消极因子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应对方式与精神分裂症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努力培养家属积极的应对能力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冯慧;卢山;袁辽荣;孙玉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提高颈外静脉隐匿患者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方法,主要包括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合适的体位以及正确有效的穿刺方法。认为正确的穿刺方法可提高颈外静脉隐匿患者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作者:贾利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纤维喉镜检查术患者不良心理反应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对其检查前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了观察和测评,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血压升高、恶心等不良反应,在对其给予心理干预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纤维喉镜检查术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黄若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106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下修补术的巡回护士配合体会,分别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转送过程的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术前访视、器械物品准备、停搏液、肝素液、固定液的配置、核查、术前保暖、导尿、体位的摆放、室温的管理、术中液体的管理、自体心包的处理、冷晶体停搏液的应用、药物的正确使用、心内电除颤的操作、术后转运安全管理等。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和护理以及成功的术后转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驰英;穆燕;姚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2月60名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沈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76例甲状腺癌围术期患者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体会,以期探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甲状腺癌外科的护理模式。通过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使患者疼痛感、不适感减轻,心理状态良好,并发症减少,住院日缩短,效果良好。
作者:王玉俊;李祉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关于引进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为124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其中研究组患者引进同伴互动支持模式,而对照组引进护士管理性护理模式。采取跟踪随访的方式,比较2组患者于第7个月末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抑郁焦虑评分、血压、药物依从性及胰岛素治疗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在第7个月末,研究组HbA1C为(7.72±1.31)%,对照组(8.21±1.72)%,2组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药物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为(20.6±7.0)分,对照组为(24.5±8.6)分,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的血压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伴互动支持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病情且促进康复,是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温奇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密闭式吸痰法在ICU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体会,包括密闭式吸痰法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预防低氧血症、维持气道湿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院内感染、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减轻护士工作量等。认为密闭式吸痰法吸痰更为科学、合理,是ICU维持人工气道的有效措施。
作者:谢海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毒物咬伤后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患者会很快出现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病情进展快,死亡率极高。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是近年来治疗MODS患者新的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蛇咬伤合并急性肾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抢救,提高了危重病例的存活率[1~3]。本患儿系动物咬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了CRRT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美华;彭建雄;胥志跃;郑焱;张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失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放射治疗的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失眠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肿瘤放疗患者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负性情感因素(恐惧、焦虑、抑郁)、疼痛、放疗副作用、经济压力、医疗氛围、婚姻家庭关系等。干预组睡眠状况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海燕;陆忠华;罗居东;汤华;陈玲;戴科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2种不同采样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灭菌效果监测的优劣。方法以涂擦采样法和张合采样法分别对消毒过的腹腔镜器械各254份标本进行采样,并将中和液分别取样放入琼脂培养基和硫代硫酸钠的肉汤培养基中培养48 h和3 d,观察灭菌效果。结果张合采样细菌培养阳性率(5.51%)明显高于涂擦采样法(0%),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P<0.05)。结论张合采样法检测灭菌效果优于涂擦采样法。
作者:刘素莉;周素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运用鼻肠管与空肠造瘘置管对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鼻十二指肠置管组(观察组),空肠造瘘置管组(对照组),观察2组置管对机体创伤的程度及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不同。结果鼻肠管对机体的创伤程度小,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空肠造瘘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肠内营养方法。
作者:崔爱芝;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母爱替代在100名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母爱替代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运用后患儿的哭闹时间显著减少、全身肌肉松弛、逐渐放缓、抖动减少、安稳睡眠、手掌逐渐展开。认为在无陪护新生儿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母爱替代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董云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美宝湿润烫伤膏湿性疗法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用美宝湿润烫伤膏湿性疗法治疗,对照组50例用传统干性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压疮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宝湿润烫伤膏能为上皮细胞生长提供和保持所需的生理性湿润环境,有效激活皮肤受损后残留组织,使之形成良好的顺应性,加快创面愈合,运用于压疮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燕;郭秀琴;许露芝;李小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的情绪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肖水源(19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为研究工具,对15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费用的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在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状态中都存在相关性。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表明获得社会支持越多,抑郁程度越低。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情绪状态的作用,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何露露;朱谢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危重患者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临床上常采用负压装置系统进行持续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每次吸痰后分离了一次性吸痰管,负压连接管都存放不便;实践中,本科采用采血真空试管固定负压连接管,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许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宜的吸痰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本科收治的12名重症破伤风患者为实验组,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11名重症破伤风患者为对照组,使用4种负压强度吸痰,同时监测HR、R、SPO2值,气道粘膜损伤情况,彻底吸痰时间,患者痉挛、抽搐的情况。使用常规吸痰法和直接负压吸痰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彻底吸痰时间、使用吸痰管数目、消耗生理盐水量和3d痰培养阳性率、7d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率情况。结果当负压为150~1200 mmHg时重症破伤风患者吸痰时间相对较短且患者气道损伤概率更少,患者痉挛、抽搐概率较低(均P<0.05);直接负压吸痰法吸痰对气道局部的刺激小,重症破伤风患者发生痉挛、抽搐的概率低(均P<0.05)。结论负压为150~200 mmHg的直接负压吸痰法能减低吸痰所需要的总体时间,降低破伤风患者发生痉挛、抽搐的概率,减低医源性感染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隆艳飞;蒋铎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集中式健康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例神经外科新住院的患者或家属按接受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健康教育后护理满意度及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集中式健康教育在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优于个别健康教育(P<0.05)。结论集中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38例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认为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其中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黎明霞;熊萍;刘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6月份在本科实施预防接种的2~6周岁儿童304例,将1~3月份129例儿童为对照组,4~6月份175例儿童为观察组。对照组儿童按常规进行规范接种,观察组儿童在进行常规预防接种前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时的行为状况、合作程度以及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综合性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时的合作程度明显提高,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前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减轻儿童的不良情绪,提高合作程度,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小燕;汪涓;赵晓晓 刊期: 2013年第12期